执行难,是公平正义“最后一公里”上的痛点,也是近年来人民法院集中攻坚的重点。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法院执行工作会议精神,林芝市两级法院坚持“一性两化”、标本同治工作思路,充分发挥执行指挥中心协调处置、指挥调度、督办管理等职责,全面加强执行力量,瞄准问题持续发力,坚决打赢“回暖促执、终本清仓”执行攻坚战。

执行指挥有方向。林芝市中级人民法院创新执行工作机制,探索形成“指挥中心+执行团队” 工作模式,全力打造林芝法院一体化联动执行机制,树立全市“一盘棋”思想,有效落实执行工作“三统一”管理,一体推进两级法院执行工作整体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全市两级法院已对2252件已结终本案件进行了逐案核实,摸底排查、分类管理。

网格联动有速度。墨脱法院、察隅法院集中攻坚“小标的”终本案件,针对平时法院传唤不来、正常工作时间上门也找不到人的被执行人,采取“错峰执行”工作模式,同时开展“网格化”协助执行,有效发挥网格员辖区全覆盖、熟悉片区社情民意等优势,打通查人找物“最后一公里”,让被执行人及其财产无所遁形。

强制措施有力度。波密法院、朗县法院坚持从执行工作实际出发,针对被执行人有能力履行而拒不履行的情况,采取高压态势,因案制宜、多措并举,全面依法加大信用惩戒措施和强制执行措施适用力度,以实际行动严厉打击逃避执行、规避执行、抗拒执行行为。

柔性说理有温度。工布江达法院、米林法院对“有财产未处置或不宜处置”的终本案件打响了“攻守战”,执行法官从群众的切身感受出发,巧用“讲解劝和、释法说理”的执行方式,一方面对被执行人进行耐心劝导、释法明理,另一方面向被执行人表明不履行法律生效判决将承担的法律后果,通过精准把握司法力度和温度,促使案件达成和解、履行完毕。

激励机制有成效。巴宜区法院积极探索建立自动履行和信用修复机制,为涉执经营主体延伸司法服务,让信用真正成为市场经济的“硬通货”。在失信联合惩戒“反向”倒逼的同时,运用“守信”联合修复的“正向”激励机制,增强制度实施的叠加效应,充分发挥“正向激励”和“反向惩戒”在释放执行活力、强化执行威力中的效能作用,进行信用修复30人,以实际行动赋力聚能优化林芝法治化营商环境。

林芝市两级法院用足用好执行措施,自此次专项活动开展以来,共司法拘留6人,发布限制高消费94人次,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94件,主动进行财产申报154人,约谈被执行人59人。恢复执行案件163件,执行到位金额1106.0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