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 好 的 挽 救 就 是 预 防

应急说

6月15日, 河南叶县一冷 藏货车违规乘人,致8人窒息遇难!6月16日,官方通报,目前,货车司机和相关责任人已被控制,善后工作已经展开,具体原因正在调查中。

据“叶县融媒”微信公众号消息,“6·15”事件联合调查组6月16日晚发布情况通报:6月15日22时许,一辆车牌号为豫DJ103F的轻型厢式冷藏货车违规乘人,行驶至叶县洪庄杨镇境内(兰南高速平顶山站出站口西500米加油站)时,司机发现车厢内8人窒息昏迷,迅即拨打120进行紧急抢救。经全力抢救,截至16日3时,8人不幸遇难

目前,货车司机和相关责任人已被控制,善后工作已经展开,具体原因正在调查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货车车厢载客

极易发生群死群伤事故

所以,一定不要因为

贪图方便而乘坐货车、三轮车

货车车厢违规载人危害

▶货车并不具备载客条件。货车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主要是为了满足货物运输需求,其结构、性能、安全技术等要求均是针对运输货物设定的,如车辆照明信号、安全防护装置不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规定的载客要求。

▶货车安全性能相对较差。货车等一般车身较大,重心偏高,车辆安全性能较差,特别是在违法载人的情况下,一旦与其他车辆发生碰撞,或发生侧翻等事故时,易导致群死群伤事故。

▶客货混装极易导致乘客受伤。如果货箱同时装载人员和货物,在车辆行驶,遇刹车或加速,易使货物发生移位,压伤、挤伤车内人员。

法律明确规定:货车、农用车不得载人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五十条规定:禁止货运机动车载客。货运机动车需要附载作业人员的,应当设置保护作业人员的安全措施。

《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五十五条规定:载货汽车车厢不得载客。

安全提示

冷藏车是指

用来维持冷冻或保鲜的货物温度的

封闭式厢式运输车。

冷藏车打冷的时候车厢绝对不能待人!

因为冷藏车是密闭的空间,

会使人造成窒息的!

为了自身与他人的安全,

严禁货车载人,

严禁乘坐超员超载、非营运车辆!

什么是密闭空间作业?

密闭空间是指与外界相对隔离,进出口受限,自然通风不良,足够容纳一人进入并从事非常规、非连续作业的有限空间。(GBZ/T205-2007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

密闭空间的分类

1. 地下密闭空间。如地下管道、地下仓库、地下工事、暗沟、隧道、涵洞、地坑、矿井、废井、地窖、沼气池及化粪池、下水道、沟、井、建筑孔桩、地下电缆沟等。

2. 地上密闭空间。如储藏室、酒槽池、发酵池、垃圾站、温室、粮仓、烟道等。

3. 密闭设备。如船舱、储罐、反应塔、冷藏车、沉箱及锅炉、压力容器、浮筒、管道、槽车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密闭空间作业的职业危害

密闭空间作业存在着可能发生中毒、窒息、爆炸、火灾、坠落、溺水、坍塌、触电、机械伤害、烫伤等事故的风险。其中,以中毒、窒息较为常见,引发事故的有毒有害气体以硫化氢、一氧化碳为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密闭空间作业事故发生特点

1. 事故发生呈现季节性特点,每年的3月至10月为事故易发期。

2. 未落实作业审批制度,作业人员在未通风、未检测的情况下进入密闭空间。

3. 企业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作业人员忽视了对密闭空间可能产生的危害。

4. 常因盲目施救造成事故进一步扩大。

做好密闭空间作业的风险防范

(一) 作业前准备工作

1. 制定作业方案。生产经营单位要详细了解密闭空间现场整体情况以往发生事故情况,做好风险识别和评估工作,制定作业方案和应急预案。

2. 配齐防护措施。生产经营单位要配齐职业病防护设施设备和个人防护装备,严禁无防护监护措施作业。

3. 明确安全责任。明确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应急救援人员及其安全责任。

4. 进行安全培训。需定期和作业前向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应急救援人员进行安全培训。

(二) 作业时管控措施

1. 采取阻断措施。作业人员应在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或安全告知牌,防止无关人员随意进入。空间内发现存在可能危及作业安全的设备设施、物料及能源时,作业人员应采取封闭、封堵、切断能源等隔离阻断措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 采取通风检测措施。进入作业现场前,作业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原则,对密闭空间进行强制通风一段时间后再进行气体检测,检测结果合格后方可进入作业。未经通风和检测,任何人员不得进入密闭空间作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 佩戴防护用品。作业人员在进入密闭空间前应根据作业环境选择并佩戴符合要求的个体防护用品、安全防护设备和联络通讯设备。

(三) 应急救援与防护

1. 立即向上报告。发生作业事故时,监护人员应立即向企业负责人报告,生产经营单位应立即向密闭空间所在区(县)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和相关行业监管部门报告。

2. 启动应急预案。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按照预案响应程序,组织专业救援人员开展救援。

3. 联系专业救援单位。在自身救援技术、装备、队伍无法施救的情况下,应及时联系专业救援单位开展救援,并提供密闭空间各种数据资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央广网、叶县融媒、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 、惠州市职业病防治院、 汕尾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