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GPS是世界第一款定位导航系统,于1964年建造,1994年完工,耗资超200亿美元,其范围服务全球,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导航工具,其精准的定位功能不仅为我们的出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更在军事领域发挥着巨大作用。

比如,导弹的精确制导、战机的导航,甚至是整个战场的指挥控制,都离不开GPS的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人就问了,假如GPS的主要提供者——美国,决定关闭这一系统,那么全球各国的导弹系统,是否会因此变成“瞎子”,失去了战斗力呢?

对于大多数依赖GPS的国家来说,这无疑是一场灾难。届时,导弹将失去方向,变得毫无目标,战机也会迷路,整个战场的协调性和效率都将受到严重影响。然而,有两个军工大国,却能在这样的情况下依然保持导弹的精准打击能力,它们就是中国和俄罗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俄罗斯,作为老牌军工大国,在苏联时期就开始发展卫星导航系统。当时是美苏争霸,为了争夺制空权,1976年,苏联建立了全球导航系统GLONASS。后来,俄罗斯独立后,受到美国在海湾战争的影响,继续投入了巨资,升级完善GLONASS。

目前这一系统由24颗卫星组成,覆盖全球。这几年也开启了民用窗口。如今,俄罗斯的导弹和战机都已经装备了GLONASS,即使GPS被关闭,他们的军事行动也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中国,作为新兴的军工大国,近年来在卫星导航系统领域取得显著的进展。自2000年起,中国开始构建自己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并在2020年完成了全球组网。其由55颗卫星组成,不仅网络覆盖全球,还在亚太地区提供了增强服务,其定位精度可达米级甚至厘米级。

这意味着,即便在GPS关闭的情况下,中国的导弹系统,依然能够依靠北斗进行高精度导航。当前已经有137国和北斗合作,足见其性能优秀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俄的独立卫星导航系统,不仅为其军事能力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同时也展示了它们在太空技术领域的强大实力。因此,尽管GPS在全球导航中占据重要地位,但中国和俄罗斯已经通过发展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成功摆脱了对美国GPS的依赖。

所以,GPS关闭与否,都无法对中俄造成影响,这也提醒我们,在依赖外部技术的同时,发展自主技术同样至关重要。不然一不小心,就被对手卡脖子了,如果是战争时期,那是非常危险的。而历史教训就在眼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1991年的海湾战争,美联军50万人,之所以能在42天,就重创伊拉克86万大军,摧毁对方3847辆坦克,1450辆装甲,324架战机,其GPS贡献极大。

当时,美军先是采取制电磁优势,瘫痪了萨达姆的通信雷达系统,接着关闭了GPS,让伊拉克军队的导弹失去了方向,面对美军的轰炸,毫无反击之力,只能被动挨打,才会造成如此巨大的损失。而我国也是从这里,看到了电子信息战的重要性,为此开启了现代化军队的建设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