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将爷

今晚微雨,大风,清凉。

趁着心境澄澈清明,再和大家聊几句,后面,得停更几日了。

这两天,我写的《》《》,有点小火,后台有五六千留言,我放不完,回复不过来。

顺着留言和议程,我再拓展延伸一下,说说我对姜萍这种苏北孩子,为何如此悲悯、如此期待。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直接上个观点——姜萍背后,是中国最壮怀激烈的一个苏北小镇做题家群体,他们的人生命运,正在经历三重门:

一是家庭经济压力;

二是超强教育内卷;

三是权力生态裹挟。

这三点,本值得用大论文来来写。

写公号,我向来是说到底,算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先说苏北农村经济。

在“”一文中,我提到了涟水穷,称其在淮安倒数第一,在江苏也应在倒数前列。

这些,当然是来自大数据分析。

当然,对苏北农村什么样子,很多人难以感知。其实,前两年,徐州丰县有个从云南辗转贩卖而来生了8个孩的女人,就是一面很好的镜子。

那事太大了,当时,我做过大量剖解,现在也不敢说了。

花梅不语,孤村仍闭。

在留言中,有人怼我说,涟水农村就算再穷,毕竟,属于江苏十三妹,在全国那还是牛逼的。

这种幻觉,苏北农村人自己也有。

抱歉,这是没有睁眼看中国,不懂数字分析。

我直白说,苏南苏北的差距,确实有点像东部和西部的差距。

但,在最低水位上,中国并没有太大落差了。

6亿人收入不足1千,是基本面。

这两天官媒采访姜萍父亲收入——出去打工时每月两三千,留村“工作”待遇每月900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看看他家的房子,比大凉山乡村房子,也没显得有多么美轮美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天有个报道细节——刚刚考完的姜萍姐姐,跑连云港打工了,而且,是一人打三份工。

连云港,是江苏十三妹的幺妹呀。

苏北乡村现在空心化太严重了。当然,最令人心痛的是,村里光棍真的狂多。

为什么娶不到媳妇?

经济贫穷和精神封闭,我们真的不能假装看不见。

中考分流很残酷,背后有招生的隐秘经济陷阱。

淮安当地有15-16家四星级高中,涟中和郑梁梅这两所,是姜萍够不着的。因为这两所,属于官方15家之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故而,我没提那个“滨河”中学。

“滨河”,属于疑似新晋的第16名四星,但,在户口和收费等方面,曾有各种不友好。

官媒报道也一再强调,姜萍是因为学费太高而去读“职中”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江苏这种顶级教育强省,在淮安这种教育竞争堪称中国史诗级的城市,农村家庭要应付教育各种成本,是苦不堪言的。

我敢负责任地告诉各位,有的农民种一亩地收入,往往只够在城里补一次课的。

一个残酷的真相是,学生不请校外辅导,几乎很难很难补齐竞争短板,特别是对姜萍这种“偏科”生,唯有补课,只有补课,才能迎来均衡发展。

所以,以姜萍家条件,读伪四星高中或普高,既要承担学费,又要承担补课费,付不起。

于是,这个小镇做题家,一个数学天才,按照理性经济人的算法,选择了“职中”。

这只是苏北小镇做题家被经济伤害的一个缩影。

在姜萍背后,是乡间通往城市道路上,苍凉的父亲们,背负着小镇做题家,一路气喘虚虚。

如此美好的时代,读不起书,是个真实的谎言。

但,如此疯狂的教育内卷,不输在经济起跑线上而读得起书,又是一个谎言中的真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说超强教育内卷。

中国教育在江苏。苏南苏北在教育中一轮轮撕杀,风水轮流转。

众所周知,伴随着中国经济“苏南模式”牛逼哄哄地决胜华夏大地,时苏南教育同样写下了中国华章。

在江苏名校琅琊榜上,曾经苏南名校一直横扫苏北。

南师附中、天一中学、苏州中学、海门中学、南外金陵……你强任你强,苏南照山岗。

这些名校因何牛逼?

很显然,江苏经济苏锡常最强。以前,与南京经济弱爆于省内某些江南名城同频共振的是,江南名校吊打省府高中。

有钱能使鬼推磨,有钱能挖苏北师,

过去几十年,苏北名师被挖到苏南,就是中国缩小版“孔雀东南飞”

直到前几天,江苏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才联合印发《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实施方案》,其中有条明确规定,就是:

省内发达地区不得从苏北地区抢挖优秀校长和教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在这段漫长又惨烈的苏南苏北应试教育搏杀过程中,有一所学校异军突起,上演了苏北贫弱地区反转逆袭苏南名城的教育神话

它是淮阴中学。

我前文说过,淮安的经济很可能沦为十三妹中的倒数第二,但,淮阴中学杀进了全省第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背后有无数值得叙事的战略战术。比如,淮阴中学集团化模式,全市掐尖打法,

数学天才姜萍拒读的所谓“四星”高中,应该就是淮阴中学大集团旗下的地方“子公司”——滨河。

淮阴中学神话上演,高考状元频出,归根结底有两点,一是教育有创新,二是淮安学子多才俊。

提及淮安,很多人都只知离乡再未归来的周恩来总理。其他的历史名人,也就武有韩信,文有吴承恩。

我挖空脑袋,想不出淮安这个地方有什么名企。

对淮安孩子来说,唯有高考,只有高考,才能走出去,不然的话,就只能留在那里,一边活在历史的怀念中,一边抵抗来自刘强东支持的邻市宿迁威胁。

宿迁是由淮安分出去的,如果真混到老子被儿子给灭了的时候,这代淮安人估计会有种耻感。

还好,在教育上,淮安为苏北找回了绝对的面子。

省内老二,苏北次牛的徐州一中或宿迁中学等,当然都看不到淮安教育三轮车的尾灯了。

一将功成万骨枯。

周恩来那一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也刻在无数淮安学子心中。

我不在中华,但中华在我。

于是,淮安学子得先为脱离淮安而战。

这是淮安教育氛围兴盛最大的内生力量,让是孩子在教育沙场,血淋淋征战。

780分的中考,700以上的密密麻麻,太惨烈了。

2023,淮阴中学的录取分数线,高达732

如此教育内卷,也一路延伸到整个江苏。比如,在江苏,高考650分,在省内很难上985。

从大环境到小环境,江苏考生的艰难与悲壮,难以测量。

而其中,最难的,就是苏北小镇做题家。

远有苏南强敌,近有淮中高手;上有父母乏力,下有三亩农田。

如果杀不出云,就只能忍对代际固化,难以阶层流通。

姜萍,就是从这种教育生态链上掉下来一粒珍珠。

她本是落在尘埃里。又因为一场乍起的风,散发出了惊天的光芒。

照亮她的同时,也衬映了背后的幽暗。

幽暗处,是苏北小镇做题家青灰色脸庞上的万千愁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说说苏北的地方权力生态。

前文提及的徐州那个伟大母亲事件,已经让人们看过权力愚蠢的丑陋。

90后美女辅警许艳与9位领导的情色交易,同样是一面镜子。

苏北的权力素质与官场伦理,肯定是有值得提升的地方。

对此,我省略一千二百字,不再具体陈述。

但,伴随着中考分流以及小镇做题家大量挫败,在外资撤走和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这些苏北失意才俊人生,就必须活在这样的生态环境中。

如果不能改变大环境,自己就活成他们曾经鄙视的样子。

之前文章标题,我说姜萍读的是“职高”,而没有说是“涟水中专”,被一些所谓的教育精英嘲讽了。

其实,这两天姜萍父亲在采访中,一口一个称这学校为“职中”。

对“涟水中专”这个县级称谓,我还得再扎心地说一句,其实是原来“朱码职中”改出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码,只是涟水县下面的一个乡镇。

当然,苏北学校确实总因为改名尝到甜头。比如,连云港改出一个江苏海洋大学,徐州改出一个江苏师范大学。

淮安在大学改名上,一直没有史诗性突破。淮海大学,已是南柯一梦。

一座没有大学的城市,终于等来一次史诗性的神话。

这是一次,是一所乡镇职中通过改名升级为县级中专,扛起了历史的责任。

它成功了。

直接与麻省、剑桥、清华、北大等同列英雄榜,也算是涟水,不,淮安教育史的千年神话。

这两天,最激情的地名符号,叫“中国涟水”

很多人说,涟水文旅接住了这波泼天富贵。

凭良心说,从文旅方面,我真不知涟水有任何值得打卡的所在。当然,我昨天已主动为那里的美食美酒做了免费广告。

当然,应该接住的,本是淮安。洪泽湖、周总理故居、潮运博物馆……特别是,到下面这个地方,看看古代刑具,绝对逼格拉满,吓死个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是,淮安,也有痛呀。

这几十年,围绕淮安、淮阴、楚州这几个名称,内部都争缠得昏头转向了。外面人都要晕了。

试问,淮安最牛逼的中学,为何是淮阴中学,而不是淮安中学?

绝对一脸懵逼吧!烦都烦死了!

我说不清了,估计找个淮安学者,讲清楚三淮一体背后的地名逻辑关系,大家都会听睡着了。

说白了,这地名改来改去,纯属瞎JB折腾。

说白了,还不就是因为权力没有文化自信,公共治理出现逻辑混乱。

我绕那么远,只是想说,思维封闭和权力内耗,一旦下了臭蛋,可能影响很多年。

这一切,当然都是小镇做题家一旦考场失意,必须承受的历史代价。

同时,也是他们通过高考,杀出血路,再回报家乡的深刻内因。

姜萍的神话故事,这里应该很快就会讲完的。

但苏北小镇做题家的倔强与悲壮,仍在上演。

唯愿他们未来,不再灰头土脸,而是昂首阔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