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吃好,一天饱饱”,早餐作为一天中的第一顿,大家都十分重视早餐的食用。但大家对于早餐该吃什么却存在着不小的差异,湖南人喜欢早餐嗦粉,北京人喜欢豆汁儿蘸焦圈,不同地方的人们对早餐有着不同的喜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仅全国各地有差异,不同的国家即便是食材相同,做法上都会大有不同,我们会发现,通常中国人对于小麦的使用会变成餐桌上的馒头,再配上一杯豆浆,而西方人对于小麦的使用则会将其做成一片片面包,再小酌上一杯咖啡。

这边是经典中式美食与异国风情的西方美食之间的差别,为何同是小麦,西方将其发明为面包,而中国将其发明为馒头呢?小麦经历了何种演变,现在的粮食界又是何种发展趋势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小麦的起源

几千年前,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广泛种植并且改变了人们饮食习惯的作物小麦诞生了,其发展历史十分悠久,栽培历史能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考古学家的发现推测,人类最早培育小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万年左右,小麦最初起源于西亚的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现如今西亚和西南亚一带都还存有野生一粒小麦、二粒小麦等作物,后来该类品种才不断进化成为不同品种的小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就是这样一个外国品种,是如何传到了中国,又被大家广泛使用呢?

在古代,随着丝绸之路的建立,小麦得以通道传入中国,在公元前2000左右,小麦通过中亚地区的草原地区慢慢传向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游牧民族在这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也就是如今住在哈萨克斯坦等地区的居民,由于他们生活的需要经常向南迁徙,途经中国的西北地区,在路上他们为了更好的生活通常会带上一些小麦种子,用于粮食生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时间的沉淀,他们在路上得以与中国人民相遇,在交流与学习中,将小麦和培育方式教给了中国古代人民,小麦的发展逐渐通过农民们在中国范围内被慢慢扩大种植范围,最终发展成为家家户户的必备粮食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贸易和文化的交流,小麦不仅在各个国家慢慢被普及,其作为全球的重要粮食来源之一,它也成为了填饱肚子的重要原材料,主要在制作面粉、面包和酿酒等方面被广泛使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小麦在东西方分别用来制作什么食物?

小麦主要是制作各种面食的原材料,但在面食制作上,大家又会产生差异,中国人对此首先会想到餐桌上的香喷喷的大馒头,而西方人想到的则会是一块块吐司或全麦面包,其实这两种看似普通食物差异的背后,也蕴含了不同国家及民族的历史与文化差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包的历史大约追溯到公元前9千年,据了解当时西方缺少许多的工具,与中国的陶器发达状态相比,西方国家只能使用炙烤的方式来制作面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中国人对馒头的感情则更为深远,由于在古代人们受到行兵打仗等客观条件的影响,由于以前普通劳动贫苦人民经济条件有限,许多人家都会选择制作馒头来充饥,馒头不仅个大顶饱,还方便储藏,更是中国农耕文化和劳动人民历史发展的见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麦除了能够被用来做馒头和面包,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许多食物也必不可少小麦的身影,在中国小麦还被广泛的利用于制作手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食作为北方地区人民的餐桌必备,那么手擀面则更是夏天的必备单品了,一碗手擀面的揉搓,再加上一碗清凉鲜辣的酱汁,一口下去酸爽解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麦在面食领域的“称霸”,除了馒头,还可以用来做肉包,肉包作为南北地区大家都喜爱的热门早餐,营养丰富,作为主食来吃非常顶饱,制作方法也十分方便,简单的擀皮和拌肉就能让你在早上吃到一屉热烘烘的包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小麦还能够用来做上一碗热粥,小麦粥主要是小麦和手熬制而成,其口感粘稠,营养丰富,在早上来上这么一碗热粥,能够让你感受到一整天的温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麦制作出来的无论面包还是馒头,它们对于各地人民的意义都不仅仅是食物,更是蕴含了上千年来的民族发展传统与文化内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西方国家,从家庭聚餐到快餐厅都少不了小麦的身影,但其主要还是以制作各种面包为主,在全球各地风靡一时的快餐汉堡包的面包胚便是由小麦制成,热量炸弹的披萨饼也是小麦的参与才能有如此的松软可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在大家以为西方国家只会将小麦处理成所谓的“面包胚”时,殊不知小麦还是制作成啤酒的原材料,其被广泛运用于制作酿造啤酒和伏特加洋酒中,深受爱酒人士喜爱的俄罗斯啤酒及伏特加便是有小麦在其中为味道增势,味道才得以醇厚香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每一种由小麦制成的食物背后都蕴含着深深的人民文化内涵,小麦的普及同样也不仅满足了大家填饱肚子的需求,也是各个阶段历史发展的见证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中国粮食发展现状

众所周知我国的人口基数巨大,同样对于粮食的消耗量也会相对较大,为了更好的解决我国人民吃饱饭的问题,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小麦的产量也展现出了惊人的走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小麦产量与美国产量相较而言,美国在大平原的地理优势以及集约型农业的技术优势加持下,其平均亩产量在300—500斤左右波动,即便在风调雨顺的年份,总产量也只能达到6000万吨左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我国的小麦总产量在2021年就已经达到1.369亿吨,种植面积高达2356.8万公顷,折合成亩产量高达700—800斤左右,产量水平在全球范围内远超世界的平均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国除了小麦等粮食作物的产量惊人,为了更好地填饱我国人民肚子的同时帮助别国发展,我国还开发了粮食的新品种—海水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普通水稻的种植主要依赖于淡水资源,只有淡水才能成功种植,这一现象实际上束缚了水稻的生长区域,在发现这一困扰后,我国农业科学家罗文列、陈日胜等在实地考察时,意外发现了在盐碱地中竟然还生长了一些顽强的水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发现则意味着颠覆了水稻只能生长在淡水里的传统认知,同时也为解决盐碱地的荒芜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突破了传统限制,海水稻的起初发展起来也并不算顺利,农学家们的钻研与实验一次一次以失败告终,直至袁隆平院士的接手,再一次突破了农学界对海水稻的研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袁隆平院士带领团队凭借着曾经的种植经验,成功培育出了产量更大,耐盐碱程度更大的水稻,海水稻上人们餐桌成了指日可待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即便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海水稻上市后仍然有消费者反映其口感偏硬并不能满足大家日常的米饭需求,吃久了认为海水稻还是不如水稻种出来的好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现如今,这一问题仍然正在解决中,科研人员们更是表示不会对其掉以轻心,并且在如今海水稻的营养价值方面,不断的实验和种植,已经能够保证其营养价值不逊色于普通水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大家也都十分乐观地认为,海水稻口感偏硬的问题,不久的将来也会通过改良品种、改良土壤等方式,不断地完善海水稻的种植技术,慢慢端上我们的餐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的粮食发展问题仅仅依赖小麦和水稻来解决也不行,海水稻的到来能够长久地保障国家能够自己自主,同时也有利于我国盐碱地的改造,给予我国更多的农业用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麦从西亚起源出发,在传至中国和西方过得一路上遇见过许多的困难,环境条件的变化、病虫的灾害等,但无论何种困难都未曾阻挡过小麦普及全球的脚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它在不断地适应着新环境,在中国发展为馒头,西方国家发展为面包。同时由小麦的不断发展也带来了我国更多农业新品种的涌现,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真的有望粮食问题的一劳永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