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优才作为这两年热度非常高的香港身份申请计划,申请人数是往年的几倍。根据香港官方公布的数据,2023年全年收到超过8万份的优才申请,获批近1.3万宗,无论申请量还是获批量都是往年的数倍!

但是,还有一个数据我们不能忽略,就是2023年1月到11月拒签的案例数,也有5千多宗,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5千多位申请人在等待接近1年后,依然收到拒签信呢?这其中有很多可以深度分析的角度,听我们为您一一分析。

数据来源:https://www.immd.gov.hk/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数据来源:https://www.immd.gov.hk/

原因一:综合计分制分数不够

香港优才分为综合计分制和成就计分制两种打分方式,综合计分制是有基本入池分(80分)。也就是说,如果你的累计分数都不够80分,即便递交了申请也会很快被拒,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针对【人才清单】这个比较灵活的30分分值,有些申请人会认为这个可以来凑分,也就是加上了人才清单的30分可能才刚过80分的入池分,这样是非常危险的,一旦评分委员会认为你的条件达不到人才清单要求,自动降分,你的分数就直接不够入池的基本要求,很快被拒了。

原因二:行业或职业不受香港偏好

香港优才对于申请人的行业定案是很看重的,根据入境处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2024年1-3月的2700+宗获批案例中,【金融与会计服务】、【资讯科技及电讯】、【商业及贸易】、【建造、工程】在所有获批行业中,先后排在了前四。其中,金融和科技这两大行业获批数相加超过了总获批数的一半,这些都是香港入境处给出的明确信号,这几大行业的人士会比较受偏好,其中是建造与工程这个行业,是2023年5月在人才清单中新增的一大类行业【发展及建造】,比如建筑师、建造师、电气工程师等职业,会比之前获批的概率高些。

除了上述行业或者职位是比较受入境处偏好的,有一些行业和职位则是不太受偏好的,比如,纯销售和营销岗位、幼师岗位、运营岗位等。

原因三:学历是本科以下

优才对于学历的要求还是比较有门槛的,如果申请人是只有本科以下的学历,比如大专、中专、高中学历,就不符合优才的基本门槛,申请了也大概率被拒签。这也可以理解。优才的目的,本来就是吸引香港境外高学历、高技术型的人才来港,为香港发展做贡献,学历仍然是筛选人才的一个相对公平的标准,所以申请人需要是本科或以上的学历,且硕士和博士学历更好,更有获批概率。

原因四:学历不够高+工作经验低于两年

如果申请人的学历达到了本科,但是最高学历也只是本科,且不是百强院校毕业的应届生,这就代表你工作经验也不够丰富,也许有一些实习经历,但是优才看的是全职工作经历,实习经历无法算在工作年限计算中,这类非百强院校毕业的应届生,是很难获批的。可以等积累更多的工作经验之后,积累了一定资本和资源后,再来申请优才,跟同行业的人士竞争力也高些。

原因五:错误地加上了人才清单的打分

这类原因跟第一类原因有点像,也就是需要再次强调,不能用人才清单来凑分。除此之外,人才清单的打分是比较严格的,一共有9大类行业51个专业,每一个专业都有清晰的学历、专业、工作内容和成绩要求,有些甚至对工作年限都有清晰要求,且需要提供一定材料来佐证,比如雇主推荐信、行业荣誉、专利、论文、专著等等,如果申请人的背景不是非常匹配,或者无法提供足够丰富的证明材料,就不建议硬加上人才清单的分数了,否则只会让委员会用更严格的标准来审核你的申请材料,最终达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相信经过上面详细的分析,你对可能拒签的原因有一定了解了,能提前判断和规避掉一些会引起拒签的潜在因素。那你是否适合申请优才,或者说,你的条件申请优才是否有优势呢?

如果你有如下的条件,那么就非常值得一试:

第一,你的本科或者硕士或者博士学校,是全球百强院校,其中,中国的百强院校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

第二,你在全球500强企业或者上市公司工作累计3年以上,无论是曾经在职还是现在在职,只要累计工作3年以上,都算优势;

第三,从业于热门行业,比如在金融会计、资讯科技、商业贸易、建造工程等行业工作,特别是技术型、研究型人才,尤其有优势;

第四,国际型人才,比如在国外工作了两年以上,不同国家累计两年以上也可以,具备国际工作经验和视野;

第五,有丰富的高级管理经验,尤其是在金融和资讯科技这两个热门行业中有高管经验,在同行业中就具备额外的一项优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