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授衔时,这句话是毛主席在1955年大授衔时有感而发改编的两句诗,1955年的大授衔是对征战沙场多年,为国家和民族的解放和独立作出贡献的将士们的肯定,也是将士们的荣誉,所以谁该授什么样的军衔自然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弦。

自古以来,凡是涉及到排名的自然会有一番争论,也会有功劳大小的比较,因此做到公平公正就会是很难的一件事。新中国1955年的大授衔也是如此,不过总体来说还是非常公平的,当然在授衔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争衔让衔事件。

1、争衔事件

当时有很多战将在得知自己所获得的军衔后,表现得不满,想要为自己争取一下。当许世友将军得知自己被授予上将军衔后,他认为凭借自己的战功足以评大将军衔,于是就去找总理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可是总理却说:“粟裕也才是大将,萧克也才是上将”。听到这两个人的名字,许世友将军也不再说什么了,因为凭资历和战功,许世友将军都比不过他们俩,所以将军也不再追究这件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许世友将军

王近山中将在得知自己被评了中将军衔后,表现得非常不满就去找老领导邓小平同志诉冤、发牢骚,结果被老领导猛批了一顿。王必成则请老上级谭震林出面,但没效果,王必成还是被授予中将。钟伟则当众大喊,要把少将勋章挂在狗尾巴上,并发誓说永远不会穿这套少将将服。段苏权则当众撕下肩章不戴,并且到病逝下葬时都不肯穿军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钟伟少将

这几位将军都是极具个性的人物,他们在战争年代立下的功劳也不少。如果单凭战功,他们毫不逊色于某些上将。王近山将军因为个人问题被一撸到底,仍无怨无悔,王必成将军也是三野的一员猛将,与叶飞、陶勇合成“叶王陶”。钟伟将军堪称中国的“巴顿将军”,靠山屯一战,他直接“指挥”了林彪,在庐山会议上更是挺身而出,为彭老总说话。

当然无论这些将军们再怎么争军衔,他们都是国家的功臣,综合评定后他们也得到了该有的荣誉。除了争衔外,也涌现出了很多让衔的美谈。

2、让衔事件

光是元帅中就有三位在得知自己被授予元帅时提出让衔。

授衔前,罗荣桓元帅的职务是总政治部主任兼总干部部部长,负责掌管全军的军衔评定工作,在得知元帅的提名名单中有自己的时候,他立即给毛主席写信,说自己比其他几位拟授元帅军衔的同志参加革命晚,请求不要授予他这么高的军衔。然而以他过往的资历和战功来看,他是一定要被授予元帅军衔的。

罗帅是十大元帅中国唯一一个参加了秋收起义的元帅,红军时期担任过红一军团、红八军团的政治部主任,抗战时期担任115师政治部主任和山东地区中共的最高领导,解放战争又是四野的政委,凭借这些他足以被评为元帅,所以他的让衔请求没有被批准。

罗荣桓元帅

徐向前元帅在得知自己被授予元帅军衔后,也向毛主席写了信,提出主动让衔,他的理由是既然革命已经成功,当不当元帅无所谓。他曾不止一次对人说:“许多同志牺牲了,如果他们还活着,元帅、将军应该是他们。”当然以徐帅的战功和资历,他的让衔需求肯定不会被批准。

红军时期,徐帅是红四方面军的总指挥,他指挥四方面军歼敌88万余人,是当时所有红军将领中战绩最辉煌的一位,可以说他是红军时期的战神。抗战时期,徐帅本来也是军长的人选之一(林彪、贺龙、刘伯承、徐向前),可是由于国民党方面的限制,徐帅担任了129师的副师长,后来又到山东担任第一纵队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徐帅以6万地方部队起家,打败了阎锡山解放了山西。尽管后期的战功不是“太耀眼”,但是仅凭红四方面军总指挥这一点他就必须被授予元帅军衔。当时四方面军有700多人被授予将军军衔,从这一点看,作为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也必然是元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向前元帅

叶剑英元帅则直接请求将自己降为大将军衔,他在元帅拟定的相关报告上写道:“我诚恳请求,我最多摆在大将的军衔上。这是历史的定评。”与其他元帅不同的是,叶剑英元帅是一位参谋型元帅,他长期从事参谋工作,但是他多次在危急时刻力挽狂澜。

红一和红四方面军会师后担任红军前敌总指挥部参谋长,当时张国焘坚决反对北上并妄图对伟人不利,叶剑英及时发现了他的阴谋,中央红军连夜北上脱离了险境,毛主席称他是“吕端大事不糊涂”。所以叶帅的请求也没有被批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叶剑英元帅

大将中也有两位提出了让衔,分别是徐海东大将和许光达大将。

徐海东大将战争生涯的前半段,可以说他是一员猛将,他的猛比许世友将军还猛,有“徐老虎”的外号。他率领的红25军是第一支到达陕北的部队,而且部队不但没有损失反而增加了不少人。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毛主席派人向徐海东借2500个大洋解决部队的吃饭穿衣问题。但是红25军有7000大洋,徐海东毫不犹疑地拿出了5000大洋送给中央,并表示完全服从中央红军的领导。

然而由于在战场上受到的创伤太多,徐海东将军自1940年之后基本上就处于休养状态,甚至整个解放战争他都没有参加,所以当他得知自己被提名大将军衔时,向周总理说道:“我长期养病,为党工作太少了,“大将军衔,受之有愧。”为此周总理说道:“海东同志,你是在长期革命斗争中累病的嘛,你为党的事业做了很大贡献。我认为,授你大将军衔不高也不低”。况且毛主席也称赞其为“对革命有大功的人”。所以,尽管徐海东长期休养,但是他仍然被授予大将军衔,仅次于粟裕大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海东大将

大将中另一位主动让衔的就是许光达大将了。许光达大将当时担任装甲兵司令员,当他得知自己被授予大将军衔时,好几天都感到不安,他对妻子说道:“我这顶乌纱帽是建立在多少战友、下级流血牺牲基础之上的,他们长眠在我们战斗过的地方,我这个幸存者今天得此荣誉,是“一将功成万骨枯啊!”之后他还给自己的老领导贺龙元帅和毛主席多次写信,请求让衔,但是都没得到批准,为此毛主席称赞他“是共产党员的一面明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许光达大将

主动让衔的上将是徐立清,徐立清19岁时就参加了革命,参加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到1949年他已是第一兵团政委,况且在1952年定级时他被定为正兵团级将领,所以在1955年授衔时按照他的级别被授予上将是妥妥的。

可是徐立清将军却主动提出了让衔,当时他担任总干部部副部长,协助罗荣桓元帅做评衔工作。为此他多次写信说服彭老总和周总理,最终在他的坚持下被授予中将军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立清中将

小结:

对于各自所获得的军衔,将帅们都有自己的考虑,尽管也争衔的,但是最终还是没能改变自己的军衔,对于让衔的,大部分人也没有被允许让衔,只有徐立清将军得到了允许从上将变为中将。而许光达大将虽然军衔没有被降下来,但是他的行政级别降低了一级。然而不管将帅们军衔如何,他们都是国家的功臣,我们都应该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