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丨燕梳楼

关于天才少女姜萍的话题持续刷屏。

人们更多表达的是惊叹,是祝福,是为这份彼此照亮互相成就的师生情所感动。

虽然舆论也难免追问这样一个秒杀清北硕博的数学天才,是如何误入中专成为高中教育体制下“漏网之鱼”的?

虽然有专家跳出来试图强调公众不要过于关注姜萍的中专生身份,但如果不是她的在读中专身份,不是她的服装设计专业,谁会去关注她呢?

但这并不意味着就要给这种质疑扣上一顶否定当前教育体制的大帽子。人类社会的进步从来都是从质疑、从追问开始的,或许姜萍的个例会对中考的五五分流政策有所促进。

如果我们这些普通人,李萍王萍夏萍这些有天分的偏科生因为姜萍得以被世界看见,这才是姜萍带给我们的最大福利。而至于姜萍是否因家庭贫困放弃高中,其实也没必要去避讳什么。

今天看到涟水中专的党委书记出来解释,说姜萍之所以选择中专是因为当时她的姐姐和两个同学都在这所学校,而姜萍对服装专业又比较感兴趣,所以才没有读高中。看得出书记很紧张,都快把椅子抠破了。

说实话这样的解释还不如不解释,非要证明人家不是因为家庭原因。另外我也很奇怪,这样的事情是不是校长出来回应更合适,不是说所有抛头露面都要一把手冲在前吧,校长才是主管学习的,应该也更了解情况吧。

关于姜萍家境究竟如何,书记不会也不可能知道。据媒体现场采访可以看到,姜萍家有两个小屋,一个是土房,一个是平房,都非常破败不堪。房门落了锁,门外晒着几件衣服,院子里种了几株南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在昨天文章中说过一个细节,就是姜萍的母亲是云南人。苏北这样组合的家庭有很多,基本上都是比较困难的家庭。而涟水又曾是全省有名的贫困县,所以看到姜萍家这样子倒也不奇怪。

由于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家里基本上就两姐妹相依为命。你没看错,我们的数学天才就住在这样一个环境里。据村民说,姜萍两姐妹每周放学都从县里坐公交车到镇上,再从镇上走回家,家里没有什么菜,大多是吃方便面。

在村民眼里,姜萍性格内向不爱说话。最后选择上中专有一部分原因是,高分去上中专可以拿奖学金,减轻家里负担。同样是苏北人,我比较认同村民的说法。在苏北,即使女孩成绩好,很多也会选择上中专。因为中专毕业就可以出来工作,就能为家里赚钱了。

说到底,还是因为家里比较穷的原因。我觉得不能因为我们消灭了贫困,就不敢碰这个话题。即使姜萍父亲也说,如果姜萍读高中家里也能供得起。但苏北农村根深蒂固的思想,就是上中专好找工作,还能为家里省下不少钱。说白了,还是因为钱的问题。

现在姜萍出名了,当地也开始为村里修路了,村里还给姜萍父亲安排了禁止焚烧秸秆的巡逻工作,一个月给900块钱。因为姜萍父亲67了,外出打工已经找不到工作了。但900块钱怎么养活一大家子?所以村里又表示,已为姜萍家申请了低保。

当然村里原话是这么说的:今年3月份,村里已为姜萍家申请低保,因申请低保需一定的时间,可能到6月底7月初才能审核下来。

这个结果当然是好的,但总感觉来得有点晚。姜萍家是她出名之后才困难的吗?还是低保的条件就是能进数学竞赛12强?依姜萍家现在的情况,也许这份低保申请一直就有,但一直都没有报,直到姜萍土鸡变凤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刻,全世界都对他们家充满了善意。成名前,姜萍就是个连高中都没上的失败者;成名后,就是百年不遇的数学天才。其实农村就这样,这里的人情世故大家都懂,也没必要说的赤祼祼的,大家都不好看。

你只有成了佛,人家才会拜你。这世界就是这样,当你成功时,你才会发现,这世上哪有什么坏人,身边都是好人。从姜萍身上来说,只有你自己争气了,别人的态度自然就好了。

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当年14岁的全红婵力夺奥运跳水冠军,村里也是狠狠热闹了一番。路也铺上了,房子也修缮了,婵宝爱吃的辣条堆成了山。而当初教练陈华明说服婵宝去体校学跳水的理由,就是学校提供食宿,免费。

其实姜萍的成功,和当初的全红婵一样,从时间推算她们俩应该是同岁,今年都是17岁。不是每一个农村的孩子都能压住命运的水花,也不是每一个服装专业的中专生,都能解答出命运的偏微分。

正如当年如果丘处机没有路过牛家村,就没有后来郭靖夫妻血战襄阳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如果陈华明当初没有在下基层时偶然发现跳水苗子全红婵,就没有婵宝后来奥运赛场上的完美一跳。

同样,如果没有考博失意回乡教书的王闰秋的慧眼识珠,也就没有如今姜萍的一鸣惊人。姜萍之所以让人惊叹,是因为她从来就没有接受过任何专业辅导,任何专业训练,更不要说什么专业竞争的机会了。

即使上了中专,学的也是服装设计,手里握着熨斗脚下踩着缝纫机,自学《偏微分》也才学了三分之一,但天赋不欺人,就是这样一个刚读专二的小女生,却能在高手如林的数学博士面前大放异彩,王闰秋可谓功德无量。

虽然王老师的竞争成绩不如姜同学,只取得了第125名。但王闰秋仍然为自己的学生高兴。对此,王闰秋也坦然地回应称,“我觉得这挺正常的,弟子不必不如师。”

确实,青如于蓝而胜于蓝,如果一代不如一代,那才是可悲的事情。现在全世界都为他们打开了通道,很多高校也向这对师生伸来了橄榄枝。

本月22日,姜萍即将进入最后的决赛。决赛的难度相当于数学博士的资格考试,不管最后的成绩如何,都希望舆论能善待姜萍。

毕竟她只是一个在读中专生,学的又不是数学专业,她已经证明了她的实力。她才17岁,她已经赢了许多人。

不是每一名学服装的中专生,都能解出命运的偏微分。

对话作者请添加微信:

Y2023-2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