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图查看详情

说到杭州市中心的百井坊,可能老杭州人都十分熟悉,这里紧挨着繁华的武林广场,曾是一片居住区。十多年前,百井坊一带开始进行城市更新改造,拆迁让很多老居民离开了百井坊,其中一些居民回迁安置到了杭州的其他地方,还有一些居民则等待着重回百井坊。

14年过去

老张终于重回日思夜想的百井坊

最近,杭州百井坊的老居民,73岁的老张,回到了阔别已久的百井坊,和家人一起参与回迁安置房的选房,“我们的房子原先就是个大套,现在可以换个面积更大一点的,我们准备选个高一点的房子,窗口可以看到西湖的一角,多少舒服。”

老张告诉我们,搬出百井坊,是2010年的冬天,“那天我记得蛮冷的,我一手抱着一床棉被,另外一只手抱着一只老瓷瓶,本来我都忘记这只瓶子了,后来在橱柜后面的箱子里又看见了它,我爸爸说这是以前‘旗下’带出来的,不管值不值钱,也是我家的宝贝了。”

虽然说着一口地道的杭州话,老张却说自己的老家在东北,也算是“八旗子弟”,“我是出生在百井坊的,后来一直住在百井坊,但老辈们都跟我们说,以前他们就住在西湖边,也就是前面说的‘旗下’,现在的湖滨步行街、龙翔桥那一带。”

“旗下”,在过去的杭州,可是一个响当当的地名。1648年,清代朝廷在杭州城内紧挨着西湖的一片区域设立旗营,范围大致在如今庆春路以南,中山中路以西,开元路以北和西湖以东的区域,八旗大小官员、兵丁以及眷属聚居于此,杭州人习惯把这一带称为“旗下”

清朝灭亡后,当时的杭州政府拆除了旗营,建设新市场,在湖滨一带构建起了由如今长生路、学士路和仁和路等道路构建起的棋盘式路网,成为杭州近代城市发展建设的一大标志。老张的长辈们和其他的旗人一同离开了旗营,刚开始住在菩提寺路一带,后来又搬到了当时处于城市边缘区域的百井坊,老张和姐姐就出生在百井坊。

“不要看现在百井坊、武林广场这边很热闹,其实直到上世纪60-70年代,我都参加工作了,这里还是很荒凉的,房子都是一下雨就滴滴答答漏水的破旧矮房,边上还能看到大片的菜地,武林广场边上如果不开大会,也是看不到多少路人的。”

上世纪80年代

在百井坊住上了“洋房”

老张的表哥老罗告诉我们,民国时代的百井坊,靠近北边的城墙,有着大片的荒地,是当时杭州城的“边远地区”。旗营拆除之后,为了安置搬出旗营的满人,将他们迁到了百井坊。曾经偏僻的百井坊建起了200间平房。

到了上世纪80年代初,已经十分破败的平房进行了拆除改建,原地建起了楼房,老张一家人都搬进了新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6年的百井坊巷 摄影 刘晓伟

这些“洋房”,组成了如今杭州人记忆中的百井坊模样:“洋房”里装载着杭州人家的生活百态,“洋房”之侧,街道热闹非凡,生煎店门口经常排着长队,凤起中学里总是回荡着孩子的笑声,如今全国闻名的新白鹿餐厅,那时还是一家藏在巷子里的白鹿面馆。

这样的场景,一直持续到了2009年前后。

想要回到熟悉的百井坊

老张选择了原地回迁

2009年,杭州启动百井坊地区综合改造工程,百井坊巷、耶稣堂弄一带被纳入征迁范围。

有一天,老张的姐姐从西湖边跳舞回来,看到楼下的弄堂里贴出了拆迁告示,于是赶紧冲到老张家里告诉他,两个人立刻研究起拆迁安置的方案来。

政府部门给出了货币补偿、异地安置、原地回迁等几种安置方式,老张和姐姐研究了好多次,和子女还开了几次家庭会议,最终决定选择原地回迁,并成为百井坊最先搬离的那批居民。按照他们当时的设想,“在外过渡居住的时间,毛估估要5到7年”。

此后,老张和姐姐住到了各自子女的家里,但他们还是时刻关心着百井坊的进度,经常相约着到武林广场看看。刚开始是坐公交车,地铁开通后又改坐地铁,看着百井坊的老房子一幢幢被拆迁,耶稣堂弄的两边逐渐变成平地。

2015年,百井坊综合改造动迁落幕。据相关部门数据统计,有70%左右的居民选择了货币补偿和异地安置,30%左右的居民和老张一样,选择了原地回迁。

相对杭州大多数城市更新的区域来说,百井坊的更新进程相对比较慢,直到2018年,百井坊地块才完成土地出让,以107.3亿元的总价被香港恒隆地产竞得,计划在这里建设一座高端商业综合体,百井坊的回迁房也同步建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百井坊巷与恒隆广场

“听说恒隆拍下了百井坊地块,我和姐姐马上通了电话,都很高兴,第一是因为我和阿姐以前到上海玩的时候,去逛过南京西路上的恒隆广场,是很高级的商场,这样的商场要造到以后我们的新家楼下,肯定高兴,第二是因为我们的新家终于要开建了,我们等了快十年,终于等到了。”老张说。

百井人家小区将于今年10月交付

与高端商业中心比邻而居

老张的老邻居老那,选择了异地安置,搬迁到了三里亭,但他同样关心百井坊,“这里是我们曾经的‘八旗子弟’在杭州的聚居地啊,某种意义上就像我们的老家一样。我们肯定希望这里发展得越来越好,看着老张马上要住进这么好的房子,我们作为老邻居很羡慕啊!”可惜,老张的姐姐于去年因病离世。

去年11月,位于恒隆广场南侧的百井坊回迁房主体工程结顶。前几天,我们再次来到百井坊巷,看到3幢回迁房已经矗立在百井坊巷的北侧,外立面已经完工,呈现深灰的主色调,看上去很有质感,老张和邻居们看着也是赞不绝口,说整体感觉就像杭州那些每平方米五六万元的商品房一样高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百井坊建起的回迁安置房

3幢回迁房构成了一个新的小区,名为百井人家。小区的北边和东边就是恒隆广场,靠近未来的文华东方酒店,南侧是百井坊巷,西侧是小打枝巷。小区里户型有十多种,最小的面积是60平方米左右,最大的有122平方米,设计为三房两厅两卫,85平方米和95平方米的房源较多。

老张和很多老邻居已经去看过样板房,看完十分激动:“不少高楼层的房源,从窗户看出去都能看到西湖。”

“等我搬回百井坊,估计恒隆广场也开张了,我一定要在恒隆广场里的高级饭店摆一桌,请亲戚朋友和老邻居吃饭,吃完饭来家里坐坐,感受一下我们在百井坊新生活的幸福感。”老张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恒隆广场在百井人家的北侧

预计百井人家小区将于今年10月交付,恒隆广场预计明年开业。如果交付之后,老张就启动新房装修,一切顺利的话,等恒隆广场开业,他的新房也可以入住了。

预计明年开业的恒隆广场

要争做杭州商业的“龙头”

差不多从两年前开始,每当我们走到体育场路、百井坊巷或武林广场,就可以看到百井坊地块内有多幢建筑物不断向上生长。到了去年下半年,这些建筑物已经十分醒目,颇有未来城市地标的气势。

几天前,当我们再次实探正在建设中的恒隆广场,可以清晰地看见,多幢高层建筑都已经封顶,正在进行外立面幕墙铺设。我们似乎已经可以想象这里开业后的繁华,从体育场路一直到百井坊巷,武林商圈的热闹不断向南延展。

对百井坊的未来,开发商恒隆地产颇有信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恒隆广场俯瞰效果图

今年3月,恒隆集团、恒隆地产联合发布2023年报。在恒隆地产致股东函(2023年报)中,董事长陈启宗先生详细分析了内地的奢侈品零售市场,重点提及杭州恒隆广场,表示“杭州恒隆广场肯定有潜力成为该市的龙头购物商场”。

恒隆广场的目标是顶级商业综合体以及华东地区的豪华地标,商业特色街区将对标东京银座等国际知名街区,云集来自世界各地顶尖时尚品牌,成为杭州新的地标性金名片,配套超甲级写字楼。

根据我们了解到的最新情况,多个奢侈品大牌将入驻恒隆广场,配套的文华东方酒店也将在明年开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恒隆广场正在进行外立面幕墙施工

不过,已有杭州大厦、银泰武林总店、杭州中心等多个商业综合体的武林商圈,一直以来就是杭州竞争最激烈的商圈之一。加上近年来电商的冲击,以及杭州城市新区新商圈的兴起,让武林商圈的发展面临更大的挑战。

对于“劲敌”围绕的恒隆广场来说,能否得到杭州市民以及外地游客的认可,能否真正成为杭州商业的“龙头”,还有待观察。

恒隆广场和in77F区的开业

能让我们从武林广场一直逛到西湖边吗?

过去的几年,杭州新开业的商场很多。接下来的几年,杭州还会有更多的商场开业。

湖滨步行街北段的劝业里地块,最新规划方案由商业部分和回迁安置住宅两部分组成。商业部分,已确定为湖滨银泰in77的六期,分区名为F区,以“科技元宇宙”为定位,旨在构筑年轻多元生活方式和城市品质社交空间。

这几年是杭州商业的“爆发期”,恒隆广场和in77F区只是其中一部分,但它们的开业,将对杭州市中心的商业格局产生结构性影响,有望让武林、湖滨这两大杭州市中心商圈实现“牵手”,强强联合。

华东商贸经济学会委员刘清帆展示了百度地图数据平台在2024年端午假期夜间的人流量分布图。在武林广场周边和嘉里中心至湖滨步行街一带,均显示为红色,表示这里是杭州城人流最密集的区域;银泰百货武林总店以南至嘉里中心以北的延安路两侧,则显示为黄色,意味着人流量要比红色区域少很多——两大商圈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断层区域。

“我们做过调研,如果这两大商圈能借助恒隆广场以及未来in77F区的新开业,分别南延、北拓,杭州市中心就有可能形成一个大体量的融合商圈,产生更强的吸引辐射能力。”刘清帆说。

他进一步分析,在商业发展的逻辑中,讲究“店多隆市”的效应,更多优质商场的集聚,反而会提升商圈的魅力。尤其是杭州市中心的商圈,普遍面临商场设计老旧的问题,新商业项目能给商圈带来更多的活力,让更多的杭州市民愿意从武林广场出来,沿着延安路,一路逛到湖滨,甚至继续逛到吴山广场。

延安路凤起路口、延安路百井坊巷口

建议新增人行横道

不过,也有部分专家认为,让杭州市民愿意从武林广场逛到湖滨,实现商圈的强强联合,还需要提升延安路的步行环境。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林哲涵认为,提升延安路的步行环境,关键在于增设人行横道。比如延安路凤起路口、延安路百井坊巷口,这两个位置目前都需要通过地下通道过街,部分通道出入口没有完善的扶梯,市民过街需要爬上爬下,在通道里也容易迷失方向,所以有些市民不大愿意在延安路上逛街步行,这也成为两个商圈融合的阻碍。

“延安路体育场路口增设人行横道之后,效果非常好,武林广场的人流量很明显就带动起来了,大家更愿意穿过马路去武林广场散步游玩,武林商圈的人流动线也变得清晰流畅。我认为延安路凤起路口和百井坊巷口是两个关键节点,在这里增设斑马线,可以将未来恒隆广场的人流,向南导入嘉里中心和湖滨商圈,向西导入狮虎桥路和武林路。”林哲涵说。

橙柿互动·都市快报记者 黄煜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