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年前听了张雪峰老师的建议,大学学了土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转眼之间,马上又快到了高考后填报志愿的季节。这两天,有网友提及这样一件事:2020年时,高考志愿填报辅导名家张雪峰老师曾云:别看土木和建筑不一样,但在房地产行业,一样挣钱。互联网是有记忆的。

已到了6月中旬,4年大学生涯已即将结束。初了部分考研继续深造的之外,那些听了张老师的建议,为了挣钱学了土建类专业的莘莘学子们,他们工作找的又如何?

2024年,中国大陆本科毕业生人数达520.51万,研究生毕业人数117.65万,合计起来达到了637万。智联招聘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2024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仅为43.9%,而研究生就业率更是低至33%。

近日,网传一份广东某省属理工科高校《2024年毕业生去向落实统计表》(截至2024年5月17日),包括该校21个学院的本科及硕士研究生找工作的签约情况。从截至到2024年5月17日的数据看,应届生整体落实去向就业率本科为41.62%;硕士研究生为43.59%,本硕统算为42%。

此表中的建筑与城规学院2024年毕业生去向落实统计如下:

本科生:163人,去向落实人数为15人,去向落实率为9.2%;

硕士研究生:54人,去向落实人数为11人,去向落实率为20.37%;

本硕合计毕业生人数:217人,去向落实人数为26人,去向落实率为11.98%;与2023年同比增加9.8%。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仅是一份实时数据,并没说明是否包含本届学生的考研、考博升学情况;如果包含了,那这数据更是难看。

从上面这份表来看,2024年建筑学类(建筑学、城乡规划和风景园林)的应届生就业有多难!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本硕去向整体落实率为11.98%,而土木与交通学院的本硕去向整体落实率高达49.07%,是其4倍还多。同样是学土建类的莘莘学子,看来是“建”不如“土”啊!

02

回头再看看,张雪峰老师2020年还在建议考生报考土建类专业有没有道理呢?

自1998年住房制度改革的开启,传统基建经历了20年狂飙式的发展,依靠土地作为信用的天量融资,既解决了城市建设的资金问题,也带来了大量的社会就业。1998-2018的二十年间,土建类人才炙手可热,特别是在房地产公司工作的设计管理及工程管理人员,成为高薪的代名词。

实际上房地产的高峰出现在2017年,2017年时中国房地产产值最高的年份。当年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完成投资11.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同时2017年全国房地产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创下历史新高。此外,2021年尽管还在疫情期间,但该年度也被认为是房地产的巅峰之年,这一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达到18.3亿平方米,销售额达到18.7万亿,再次双双创下新高。

但是,实际上有不少房地产公司在2019年就开始走了下坡路,降薪裁员、关门跑路、坑员工内部集资款与跟投款的也时有耳闻。到了2021年下半年,房地产市场进入深度调整阶段。房企开发业务过度依赖高负债等问题,企业出现融资困难、销售不畅、拿地意愿变低等情况。房企“高负债、高杠杆、高周转”的经营模式难以持续,行业加速优胜劣汰,三高模式肥皂泡式的破灭让不少开发商倒闭关门。活下来的开发商们纷纷考虑转型,或深耕城市更新、或转向代建、或重点从事商业运营等。

从上述历史数据复盘来看,2020年,张老师建议考生报考土建类专业毕业后到房地产去挣钱,当时看来也没错。但是,张老师毕竟不是房地产从业人士(虽然他是在郑州大学学的给水排水专业),对于内幕了解的并不多;报考志愿与毕业时找工作,毕竟差了本科4年(部分专业为5年)。若要这张老师在2020年能预测准2024年的中国房地产行情及土建类学子就业的情况,也真是难为他了!张老师毕竟是人,不是神。

早在2016年6月,设计段子手成都的何巍总建筑师就在新浪微博发文:如孩子是亲生的,就不要让孩子报考建筑设计、土木工程或者相关专业了。而2016年,随着棚改去库存,房地产及建筑设计行业重振雄风,还算红火。但2015年楼市低迷,引爆了房地产产业危机。很多房地产公司、设计院曾暴力裁员。也许是亲身经历了2015年设计行业的不景气,所以这位何总有感而发并引发全国房地产建筑行业业内人士热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雪峰老师建议考生报考土建类专业是2020年,仅两年之后,2022年985名校同济大学的王牌土建类专业就在河南招生遇到了、危机,一时上了热搜。话说到了2024年,同济为防招生滑铁卢,推出专业“任意转”,官宣学生在校大一到大三期间有最多7次转专业出机会。从今年高校的招生宣传情况看,纷纷开展抢人计划,高考志愿专业的重要性在逐渐淡化。

回到就业问题,房地产建筑行业如今寒冬依旧,房屋和人才市场供需关系均不平衡,僧多粥少,怎么办?建议土建类专业的毕业生们调整预期,坚决不能躺平,积极走出去,活下去再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