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凤凰 空间(ID:fhkj666666)

本文已获得授权

每年6月的第三个周日,是父亲节。

父亲是孩子生命里的第一个英雄,也是值得终生学习的榜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unsplash)

父亲在一个人的生命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对于敏感的艺术家们尤其是这样。

建筑师的父亲们,为他们的一生奠定着起始的基调,而建筑师们,也用他们的作品回馈父亲,这些作品表达出对父亲的爱,也影响了整个世界。

01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又爱又恨的祖孙三代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师。

赖特的父亲是一位精通音乐的牧师,经常在家里弹钢琴到深夜,小赖特躺在床上,一次次聆听巴赫和贝多芬的作品,并把这些音乐都铭记在心。

尽管赖特的父亲在他少年时就和他母亲离婚,并离开了家,但父亲的影响仍贯穿了赖特的一生。

在赖特的八座“世界文化遗产”作品当中,有两座格外特别——塔里埃森和西塔里埃森,这是赖特为自己设计的家和工作室。音乐的元素在塔里埃森的设计中无处不在,好几架三角钢琴散布在住宅的各个起居室和休息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晚年的赖特在塔里埃森弹钢琴(图源:弗兰克·劳埃德·赖特基金会)

在赖特的耀眼光芒之下,很多人并不知道,他的儿子和孙子也都是建筑师。

小弗兰克·劳埃德·赖特是赖特的长子。今天,他的许多建筑作品都成了美国重点保护的历史建筑,他的建筑被认为是表现主义建筑的代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赖特的作品:德比之家(图源:Archdaily)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赖特的作品:Wayfarers小教堂,现在是热门的婚礼举办场所(图源:Archdaily)

小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的儿子埃里克·劳埃德·劳特,也继承了家业,让赖特一家成为三代同堂的建筑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赖特和自己大儿子以及孙子,三位建筑师(图源:维基百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埃里克·劳埃德·赖特的作品:Wystrach-Adams住宅(图源:Historic Real Estate Los Angeles)

老赖特的次子约翰·劳埃德·赖特生性叛逆,17岁时由于父亲另找了情人,约翰与老赖特断绝了关系。

约翰年轻时穷困潦倒,不得不找了个建筑公司绘图员的工作糊口,这份工作让他意识到了自己在建筑方面的天分,也成了一名建筑师。

约翰·劳埃德·赖特设还计出了极其受欢迎的玩具——林肯积木,这套积木后来在1999年入选了“美国国家玩具名人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肯积木玩具(图源:维基百科)

02

贝聿铭:传承,是超越时代的永恒

“现代主义建筑最后的大师”贝聿铭,是苏州望族之后——一个富裕15代传承15代的中国名门。贝氏家族一直秉承着“诗书传家,乐善好施”的家训。

贝聿铭的父亲贝祖诒,曾任中华民国中央银行总裁,同时还是中国银行的创始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银行家孔祥熙一人卷走了一亿三千万美元,而贝聿铭父亲身为中银总裁,却是两袖清风,没有拿走一分公款。

这些优秀的品质,是贝氏家族能够十几代财富传承不断的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贝聿铭(左一)年少时与家人的合影(图源:百度百科)

贝聿铭的三个儿子也都选择了子承父业。

贝聿铭的大儿子贝定中是个城市规划师,58岁便因故去世,在生命的最后时光还回到父亲的出生地苏州,帮助解决了中国的城市住房规划问题。

贝建中和贝礼中则和父亲一样,都是建筑师。

他们都认为,自己是受到父亲的影响,而爱上了建筑设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贝聿铭与儿子贝礼中(左一)、贝建中(左二)(图源:贝氏建筑事务所)

自1912年2月5日在上海正式成立,中国银行已跨越110多年的悠久历程,贝氏家族陪伴中国银行已走过近百余载。三代人的传承与坚守,凝练出一幢幢地标性的经典建筑。

1918年,贝聿铭一岁的时候,他的父亲贝祖诒创立了中国银行香港分行,1990年,贝聿铭设计的香港中国银行大厦落成,贝聿铭的儿子贝礼中后来负责香港中银大厦的翻新工作。

香港中银大厦采用创新的合成桁架,每隔13层用预制构件对大楼进行横向和斜向的加固,这些交叉支撑将其承受的荷载全部转移到了几个巨大的角柱之上,这使得室内可以没有柱子。外显的结构形成了连续的菱形图案,其外形如同雨后春笋——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希望与进步的象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香港中银大厦(图源:Archdaily,摄影:Simon)

中国银行总行大厦,是北京长安街上最引人注目的银行建筑。建筑地上15层、地下4层,建筑面积达17万平方米。从1996年10月破土动工,到2001年5月最后落成,历时近五年之久。该建筑由贝聿铭先生作为设计顾问,贝建中先生、贝礼中先生共同设计完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京中国银行总行大厦(图源:贝氏建筑事务所)

由于故宫近在咫尺,北京中国银行总部大楼无法像香港中银大厦那样肆意向天空生长,建成的建筑外轮廓近似矩形,建筑顶部和四周配以通透的玻璃,内部的中庭空间若隐若现,整座建筑轻盈灵动。

顶部覆盖玻璃天窗,内部空间开敞明亮。中庭内布置了水池、山石、竹林、花坛等极具中国韵味的景观元素,形成一个四面围合的花园空间,这不禁让人想起北京传统的四合院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京中国银行总行大厦内部中庭空间(图源:贝氏建筑事务所)

03

沙里宁父子:子承父业的压力与突破

埃利尔·沙里宁(Eliel Saarinen)1873年8月20日出生于芬兰,他的儿子埃罗·沙里宁(Eero Saarinen)在37年之后的同一天降生。

从现代主义设计的奠基到实践,沙里宁父子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沙里宁父子(图源:维基百科)

父亲埃利尔·沙里宁被誉为“摩天大楼之父”“美国现代设计之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埃利尔·沙里宁赢得了芝加哥论坛报大厦设计竞赛第二名的方案(图源:Archdaily)

儿子埃罗·沙里宁在职业生涯前期,小心翼翼地保持着和父亲相同的设计风格。

真正使埃罗·沙里宁名闻世界的建筑是杰斐逊国家扩展纪念碑(俗称圣路易斯弧形拱门)。小沙里宁和父亲分别参赛,结果儿子的风头盖过了老沙里宁,拿到了比赛的一等奖。

这座外贴不锈钢的抛物线形拱门,造型雄伟,线条流畅,象征圣路易斯市为美国开发西部的大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杰斐逊国家扩展纪念碑(图源:Archdaily)

父亲去世后,埃罗·沙里宁大胆地改变了设计风格,开始向更加丰富的空间组织与有力的结构发展,设计了一系列新奇独特的作品。

他最令人惊奇的作品是纽约肯尼迪机场的美国环球航空公司(TWA)候机楼,建筑外形象展翅的大鸟,这座建筑在2005年被列入美国国家历史名录,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TWA候机楼(图源:Archdaily)

孩子小时候以父亲为榜样,孩子长大了用自己的成就告慰父亲,这是父子之间最动人的情话。

04

梁思成、林徽因:给父亲的墓碑,是他们的第一个建筑作品

梁启超和梁思成,都是中国近代史上如雷贯耳的名字,而梁家还有“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的盛况,梁启超的孩子个个成才,且都是不同领域的先驱和开拓者。

优秀的父母,一定在灵魂和精神上,都足以担当孩子的引领者,在这点上,梁启超当之无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梁启超与梁思顺(右一)、梁思成(左一)、梁思永(右二)三子(图源:百度百科)

梁思成在美国学建筑时,梁启超就写信建议他:“应该去世界四处游历,去瑞士看天然之美、去意大利了解文艺复兴,再到土耳其看宗教建筑。”

林徽因父亲去世,梁启超鼓励林徽因说:“你要鼓起勇气,发挥你的天才,完成学业,将来在中国艺术界有点贡献,才不愧为林长民的孩子,失望沮丧,是我们生命中最可怖之敌人,我们须终身不许他侵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图源:百度百科)

毕业后的梁思成和林徽因面临择业,这时梁启超帮他们联系了东北大学的工作。这是一个让人有些意外的选择,因为以梁思成和林徽因出类拔萃的学业成绩,走出校门就可以在美国有高薪的工作,以梁启超的能力,也能轻易在北平帮他们找到工作,为什么非要把孩子们送去环境恶劣的东北吃苦?

梁启超说:“那边的建筑事业将来有大发展的机会,比温柔乡的清华园强多了,但现在总比不上在北京舒服,我想有志气的孩子,总应该往吃苦路上走。”

1929年1月19日,梁启超去世。梁思成和林徽因为父亲设计了一座高大的墓碑,墓碑用大理石制成,高2.8米,宽1.7米,形状似榫,古朴端庄,护石顶部有祥云纹,碑前有约80厘米高的供台,两侧有环抱状的矮墙,并放置石椅,均为浅黄色花岗岩制成。这是他们从美国学成归国后设计的第一件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梁启超的墓碑(图源:百度百科)

后来,梁思成和林徽因经历了鲜花着锦般的美好,也经历了战乱困厄与病痛,但无论身处何种境遇,都保持着对建筑事业的信仰和诗意的情怀,这与梁启超这位伟大的父亲与家族的传承分不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梁思成与林徽因在清华园,20世纪50年代 (图源: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中国营造学社纪念馆)

05

戈特弗里德·玻姆:用一生“治愈”父辈留下的建筑

德国著名建筑大师、1986年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戈特弗里德·玻姆诞生于德国奥芬巴赫一个建筑世家,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建筑师,他的妻子也是建筑师,他的四个儿子中的三个后来都成了建筑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玻姆和他的三个建筑师儿子,从左至右:史蒂芬·玻姆、保罗·玻姆、戈特弗里德·玻姆、彼得·玻姆(纪录片《玻姆——家族的建筑》海报,图源,豆瓣)

戈特弗里德·玻姆的父亲多米尼克·玻姆是当时欧洲著名的教堂营造者,以表现性建筑形态与创新性构造方式而闻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多米尼克·玻姆设计的第一座教堂,1914—1920年(图源:维基百科)

二战结束之后,戈特弗里德·玻姆看到城市的满目疮痍,决心致力于战后重建。

戈特弗里德·玻姆的作品治愈了城市的创伤,也承载了城市的文化底蕴、思想和灵魂,“我们这代人建造了许多,但你们这一辈,要努力去缝合其中的所有伤口。”

戈特弗里德·玻姆极具精神性的建筑,也在外形上继承了父亲以往的教堂设计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戈特弗里德·玻姆作品:内维格斯朝圣教堂,1968年(图源:普利兹克建筑奖官方网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戈特弗里德·玻姆作品:City Hall, Bensberger,1969年(图源:普利兹克建筑奖官方网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戈特弗里德·玻姆作品:Gonzaga教堂(图源:Archdaily,摄影:Ronaldo Azambuja)

06

马清运:造一座房子,让父亲懂得自己

建筑师马清运,美国南加州大学建筑学院院长,马达思班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始人,曾被美国《商业周刊》同雷姆·库哈斯,扎哈·哈迪德一道被评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设计师”。

在马清运的故乡陕西蓝田,他为父亲建造了一座房子——“玉山石柴”,被大家亲切地称为“石头房子”“父亲的宅”。

马清运的父亲原来是个军人,后来做了裁缝,没读过多少书,马清运为父亲建这所房子的初衷是让父亲知道自己学建筑是干什么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玉山石柴”(图源:公众号“蓝田宣传”)

从1999年开始,“父亲的宅”用了4年才建成,马清运和当地村民们一起从附近的河里摸石头,造房子的外墙,每当下过雨后,圆润光滑的鹅卵石就会散发出青、黑、白、褐的不同色泽,很是好看。

在陕西,一般都是父亲给儿子盖房子,那是一种传承,马清运认为,一个父亲允许儿子按照他的想法给自己盖房子,是父亲对儿子最大的信任,这才是这座房子真正的意义。

马清运说,他不愿意用建筑师的语言和眼光去评价这个作品,对于他来说,它远远超出一个建筑作品的意义,这是父子两个人互相信任的证明,也是让父亲参与、理解他所处世界的方式。

马清运的父亲在这座房子里住过十几年,虽然很多地方他不习惯,但他很喜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玉山石柴”(图源:公众号“蓝田宣传”)

这样一个揉进乡愁与亲情的作品,拿了很多国际大奖,还被日本优秀的专业建筑杂志《A+U》评为“全世界最好的住宅”之一。

马清运还在“父亲的宅”附近种起了葡萄,建起了酒厂,以空间和产业的村庄改造作为献给自然和家乡的礼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井宇”精品酒店(图源:公众号“蓝田宣传”)

对于自己的儿子马伯骞,马清运从没有阻挡过他追求自己的梦想,只是对他说,成功有两条路,要么你从底层跃到顶端,要么你一开始就在顶端,中间都是很难的。于是马伯骞决定保证拿出120%的精力去做音乐,他对于梦想的执着,最终获得了父亲的理解与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清运和儿子马伯骞(《和陌生人说话》截图)

伟大的父爱,能改变孩子的一生,而孩子们,也在用他们的方式回报着父亲的爱。

愿天下的父亲节日快乐!

参考资料

《贝氏经典|中国银行总行大厦》(Pei Architects 贝氏建筑事务所)

《理想的居所:建筑大师与他们的自宅》(作者:贾冬婷,黑麦,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 End -

内容合作:微信chenran58,

|免责声明|

本文转载自:凤凰空间

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文章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 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