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思聊工作室

徐 之

近日,浙江台州2名驴友在石人峡横渡溪流时被水冲走,不幸遇难,悲剧令人痛惜,也给其他“野游”爱好者敲响了警钟。

近年来越野、徒步等运动有日益大众化的趋势,一些人不再满足于到常规景点游玩,而是将目光投向未经开发的“野景区”,追求新鲜刺激。在社交平台上搜索“野游”“野景区”等关键词,图文并茂的分享、种草帖不在少数,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网友跟风打卡。然而,时有发生的意外事故,也不断提醒人们,想要领略不同的风景,并没有那么简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川资中“五十三步”爆红后因安全隐患封闭。图片来源:红星新闻

想要探寻“奇伟、瑰怪,非常之观”无可厚非,但也要充分意识到,一些风景秀美的地方,之所以未被开发成景区,安全因素无疑是关键考量之一。不少野景区,地处“人之所罕至”的“险远”之地,自然条件复杂多变,缺乏必要的安全设施、完善的旅游配套服务和辅助设施等,容易发生意外;再加上交通不便、导航寻路难,一旦发生意外,救援无法及时到达,极易造成悲剧。而且,到野景区徒步、野营等活动,也可能给当地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倘若引发森林火灾等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也正因此,减少类似事故发生,关键要下好先手棋。近日,应急管理部召开会议,强调“督促地方对野景区、‘网红打卡点’等纳入监管,加强安全提示和疏导。”对于游客的冒险行为,各地相关部门要强化属地管理责任,做到守土有责。一方面,加强引导,提示风险,消除一部分人的冒险意图。一方面,完善警示警告标识、加强现场管理,及时“劝返”心存侥幸者。社交平台也须加大对相关“攻略”内容的监管,明确提示危险性,避免网友盲目跟风打卡。

野景点面积大、分布广,管理难免力有不逮。游客必须做好自身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户外运动具有一定危险性,要求专业知识与技能。要想畅游,必须具备专业素养和风险意识。时刻紧绷安全弦,才不会去风险莫测的区域,干超出能力范围的事。

安全第一,意味着安全是一失万无的事。暑期临近,出游升温。把安全保障网织得更密一些,同时在供给上多着力,推出更多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旅游产品,定能让出行更安全,旅途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