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春天,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受邀来到江西南昌一个名叫下沙窝的施工现场。

现场一片泥泞,当他迈着颤颤巍巍的步子、小心翼翼地走到一处深坑处,看着身旁的一堆骸骨后竟然“噗通”一声跪倒在了地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场围观的不仅有现场的施工工人,还有当地政府的工作人员,更不乏南昌地委、江西省委的领导同志。

他们对这突如其来的一幕感到意外,并打算上前搀扶的时候,这名满脸风霜的老人竟然闷哼一声,像个孩子一样哭了起来。

老人一边哭着,一边用嘶哑的嗓音呼喊道:“这就是敏弟……做哥哥的对不起你啊!”

听到老人如此悲痛的声音之后,众人脸上不知何时竟多了一抹兴奋的笑容。

面对累累白骨、以及悲痛欲绝的老人,他们为何如此兴奋呢?

原来,他的这番话无疑是确认了骸骨的真实身份:他就是1935年英勇就义的革命烈士方志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为了中国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志士,后人必定是保存着一份敬重及仰慕之情的。他们纷纷跪倒在地上,向这位报以最崇高的敬意。

方志敏烈士的遗骸被找到,必然是皆大欢喜的一件事,可这份喜悦之情渐渐消退之后,曾在现场围观的人们却不由得生起疑惑,越想越蹊跷。

到现场指认的那个白发老头是什么身份?虽然看上去衣着朴素、甚至可以用寒酸形容,为啥地委、省委的领导们对他如此尊敬?

而且方志敏烈士牺牲已经20多年,单从发现的那堆骸骨是根本无法辨认的,那这个老头究竟有什么本事、竟然就敢确定那就是方志敏烈士的遗骸?

想要弄清楚这些问题,还要从建国之初的那封检举信开始说起。

1

1950年,正是新中国成立的第二个年头,彼时国民党反动派安插、潜伏的特务人员仍旧猖獗,破坏革命的案件也时有发生。

为了彻底清除这些敌特分子,大江南北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抓捕反革命分子的运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浙江东阳北麓中学一位名叫凌凤梧的老师被人举报,称他就是反动派安插在人民内部的敌特分子。

当地政府对这封检举信极为重视,当即派人将凌凤梧带回来审查。

不久之后便得出了结果,凌凤梧确实曾在国民党中任职,担任过抚州军法分处临时看守所所长、南昌绥靖公署军法处看守所所长等职务。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当初方志敏被反动派逮捕后,就曾关押在南昌绥靖公署军法处看守所。

于是,工作人员赶紧质问道:“老实交代,你在做看守所所长的时候,有没有迫害过革命同志?尤其是方志敏烈士!”

见自己的过往被抖落出来,凌凤梧一时之间百口莫辩。

面对工作人员的厉声询问,他像是忽然想到了什么,连忙说道:“同志,让我回趟家,我有件东西可以自证清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对他的话将信将疑,但工作人员请示上级之后,还是陪同他回了一趟家。

只见凌凤梧走进卧室,来到床边蹲下身子,经过一番仔细的摸索之后,从床底下翻找出一个布满灰尘的小木匣。

吹掉上面的那层灰土之后,他打开木匣,从里面小心翼翼地拿出一张泛黄的纸条,随后交到了工作人员的手中,一脸如释重负的表情:“终于找到了”。

工作人员打开纸条,看了几眼便明白了其中内容的大概。

纸条的落款正是方志敏烈士,在心中他特别感谢一位名叫“木吾兄”的人、对自己格外照顾。

工作人员很快就将这份纸条的字迹进行比对,确认确实是方志敏烈士所写,而且根据纸张的老旧程度来看,也不存在作假的可能。

可是还有一个问题没有弄清楚,既然是感谢信,信中为什么不直呼凌凤梧的名字,反而称呼他为“木吾兄”?

这也不排除这个“木吾兄”另有其人,凌凤梧为了脱罪冒名顶替的嫌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见大家还不相信自己,凌凤梧这才解释道:“‘木吾’合在一起不就是个“梧”字嘛。方志敏当时是重犯,而我是看守所所长,要是被别人知道我暗中帮他,岂不是要丢了性命?”

随后,凌凤梧湿红着眼眶感慨道:“方志敏身陷囹圄,却还在尽自己所能地保护我啊!”

案件调查到这一步,一切都说得通了,凌凤梧当时虽然在反动派政府担任看守所所长,但仍旧良心未泯,对于被捕的革命志士还是颇为照顾的。

那么,凌凤梧是怎样当上看守所所长的呢?他和方志敏烈士之间,又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呢?

2

1927年初,当时国共两党还处于合作时期,刚从浙江省立政法专科学校毕业的凌凤梧进入国民党金华县党部参加工作,平日里主要负责管理卷宗、文件的事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时的他意气风发,对于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十分向往,闲暇时写过许多赞颂革命的红色文章。

正因如此,颇有些才华的凌凤梧受到了时任金华县党部执行委员、中共金华独立支部的钱兆鹏的器重,介绍他加入了国民党。

然而不久之后,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钱兆鹏在这场动乱中被害,由他介绍加入国民党的人员一律被剔除,凌凤梧只好回到家乡的一所小学担任教员,后来又进入到县政府总务科做了一名收发员。

在一次机缘巧合之下,凌凤梧被破格提拔为抚州军法分处临时看守所所长,后来又被南昌军法处处长曹振飞委任为晋绥公署军法处看守所所长。

而他刚刚到军法处看守所就任,就遇到了已经被关押在此处的方志敏。

对于这位舍生取义的革命者,凌凤梧是心怀敬意的,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对于他被捕的经历也有了一些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4年7月,粟裕等人领导的红七军接到中央军委的命令,改编为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

就在这支部队经福建北上的过程中,遇到了反动派的围追堵截,只好转移到由方志敏创建的闽浙赣苏区。

而后,经过中央军委的批准,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与方志敏的红10军合并,组成红十军团。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反动派派出重兵前来“围剿”,红十军团终因寡不敌众而吃了败仗,方志敏被俘,原本1万多人的队伍,最终只剩400余人突围成功。

方志敏被俘之后,反动派为了从身体和精神上彻底使之屈服,可谓无所不用其极。

严刑拷打可谓是家常便饭,面对那一件件偷着刺骨寒气的刑拘,方志敏不为所动,甚至在受刑时还歇斯底里地呼喊着“打倒反动派”、“中国革命最终将会胜利”的口号。

每当听到这震耳欲聋的口号声,以及方志敏因受刑而发出的低沉闷哼声,凌凤梧总是眉头紧皱,心中有着说不出的滋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令人发指的是,为了羞辱包括方志敏在内的革命志士,反动派甚至还多次召开所谓的“‘剿匪’将士阵亡大会”。

而方志敏虽然戴着厚重的镣铐,身旁就是黑洞洞的枪口,但他仍旧挺直身躯,绝不向反动派的灵位鞠躬。

一天清晨,凌凤梧像往常一样巡视监舍,这是他最难以忍受的时刻。

昏暗的监舍内闷热潮湿,到处都散发着糜烂般的恶臭,所过之处蝇虫乱舞,让人倍感反胃。

凌凤梧走进去一会儿的功夫就倍感煎熬,更何况那些被长年累月关押在此的人。

就在凌凤梧快步走在牢房甬道的时候,一个低沉的声音突然叫住了他。

“你是这里的所长吧?劳烦你帮我拿份纸笔过来”。

循声望去,说话的正是方志敏。

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凌凤梧的心中既有欣喜,又有失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欣喜的是在他看来,方志敏之所以要纸笔,是准备交代所知的情报,如此一来自己也算完成了一份差事,方志敏也很有可能因此受到优待,不用继续待在这暗无天际的牢房中、也不用再忍受皮肉之苦。

而失落的是,意志力如此坚定的革命者,难道也忍受不了折磨而选择屈服了吗?

凌凤梧的心中五味杂陈,但还是派人取来了纸和笔,并特意给他安排了一间宽敞干净的房间。

然而令他没有想到的是,方志敏之所以要来纸笔,并不是为了交代情报,而是自顾自地写起一篇篇诗词文稿。

他心中明白,自己咬紧牙关、拒不配合的下场无非就是个死,既然逃不过这个噩运,倒不如写一些东西,既鼓励了在外面继续艰苦奋斗的革命同志们,又能让后世人更加清楚地了解这段历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此期间,凌凤梧多次前来查看,发现对方写的只是一些文稿之后,悬着的心也放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