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4月底,时任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的粟裕接到了中央军委的紧急通知,要他放下手头上的工作,赶紧前往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所在地——河北省阜平县城南庄。

对于如此急切的命令,身边的众人感到一头雾水,而粟裕本人倒显得了然于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将工作分别安排给时任华野副政委谭震林、参谋长陈士榘、政治部主任唐亮几人后,看着远处西方殷红的晚霞自顾自地呢喃道:“未来的仗究竟好不好打,就看能不能说服几位首长了”。

闻听此言,谭、陈、唐三人这才意识到此次会议的重要性,纷纷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不多久,粟裕便快马加鞭赶到了城南庄,而毛主席、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聂荣臻、罗瑞卿等晋察冀军区的负责人,以及不久前刚刚被调到中原局协助工作的陈毅早已在此等候多时。

会议刚开始,粟裕便走到挂在墙上的一幅巨大地图旁边。

他先是环顾了一圈,经过一番短暂的沉默之后,这才长舒了一口气、语气坚定地说道:“毛主席、朱老总,先前军委给华野下达的命令,我们恐怕不能执行!”

此言一出,原本还安静的会场瞬间躁动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众人面面相觑,更有甚者径直站起身呵斥道:“难道你要违抗军令不成?”

这种情形早在粟裕的意料之中,因此站在台前的他依旧表现得云淡风轻,只等众人安静下来之后,自己再继续说下去。

毕竟军令如山,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

而自己今天的这番话,可以说就是要推翻先前中央军委经过慎重考虑后下达的命令,必然不会过于顺利。

然而,令粟裕以及在场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这场会议结束之后,也就是粟裕即将离开城南庄之际,毛主席竟然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以后华野就由粟裕来搞,谁都不能干涉!

要知道,粟裕虽然在此之前打过几场胜仗,在军中也算有些威望,但毕竟和其他老将们比起来还是差了一大截,资历也不足以服众,而且在华东野战军中也只是副司令员的职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在城南庄的这次会议上,粟裕为何要冒着犯众怒的风险,违抗中央军委下达的命令呢?他在会上究竟说了些什么?

而毛主席为何又要指定由粟裕全权负责华野事务呢?

这一切,还要从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之后,毛主席与陈毅的谈话开始说起。

1

1947年夏天,刘邓12万大军突破国民党反动派的层层围堵,翻山越岭挺进大别山,犹如一柄利剑直插敌人心脏,为中原解放区减轻了防御压力。

后来,时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的陈毅被调到中原局协助工作,毛主席在与他见面之后,曾说过这样一番话。

“刘邓大军已经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如果这个时候再派一支奇兵越过长江,深入敌人的大后方,必定有奇效”。

对于这个想法,陈毅也是表示支持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在1948年1月27日,中央军委便向暂时主持华野工作的粟裕发去了电报。

“关于由你统率叶、王、陶三纵渡江南进,执行扩大机动任务问题,我们与陈毅同志研究有三个方案……至于你率三纵渡江以后,势将迫使敌人改变部署,可能吸引敌二十至三十个旅回防江南。你们以七八万人之兵力去江南,先在湖南、江西两省周旋半年至一年之久,沿途兜圈子,应使休息时间多于行军作战时间,以跃进方式分几个阶段达到闽浙赣,使敌人完全处于被动应付地位,防不胜防,疲于奔命。”

在电报中,毛主席的意思很明确。

由粟裕率领华野1、4、6三个纵队大约8万人的兵力南下渡过长江,吸引敌人大批兵力回防江南。而在之后的时间里,华野这三个纵队采用游击战、运动战的方式打开局面。

如此看来,这份部署可以称得上天衣无缝,毕竟在这几十年的战火洗礼下,我军最擅长的就是游击战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当粟裕看过这封电报之后,却不由得眉头紧锁起来。

要知道,当初之所以要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就是因为反动派在中原地区布下重兵,想要破局就必须分兵,挑选出一支部队到敌人的后方,以空间换时间,迫使敌人减缓对中原地区的攻势。

当谭震林看到粟裕忧心忡忡的模样,连忙幽默地询问道:“军委下了什么命令,让所向披靡的粟副司令员这么为难?”

粟裕这才回过神来,将手中的电报递了过去,不紧不慢地说道:“军委想让我们三个纵队南下,到敌人的后方去……”

还没等他说完,谭震林一边看着电报,一边兴奋地说道:“这是好事情嘛,首长是想让我们学习刘邓”。

然而粟裕却来回踱着步子,双唇紧闭、一言不发。

过了片刻之后,他才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今时不同往日了,战争刚开始的时候,敌我双方实力接近4:1,可眼下一年多时间过去,这个差距慢慢缩小,现在已经是2:1了”。

“我感觉,是时候和敌人的精锐部队掰掰手腕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久之后,粟裕便将这个想法呈交给了中央军委。

他认为,华野三个纵队暂不渡江,而是留在中原地区打一场大仗,消灭敌人一部分有生力量之后,或渡江南下、或留守中原,再商量也不迟。

2

当毛主席收到这份回电之后,心中也是十分诧异,但对于粟裕提出的想法,还是抱有欣赏态度的。

毕竟粟裕总是能在不经意间,给人制造惊喜。

就比如说解放战争刚开始的时候,反动派第三方面军司令官李默庵纠集了12万大军,对苏中解放区展开大肆进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按照当时中央军委的部署,时任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的粟裕需要带领部队避其锋芒,到外线展开游击战斗的。

然而,军令发出的第二天,粟裕就回了一封电报,请求由自己率领华中部队3万余人和李默庵12万人马打一场。

在旁人看来,这无异于以卵击石。

要知道,李默庵部除了人数上占据极大优势之外,其武器装备更是十分精良,而华中野战军用的大部分都是单发步枪,重火力武器寥寥无几。

好在毛主席选择支持粟裕,给了他很大的军事自主权,最终创造了苏中七战七捷这一军事神话。

而现在,粟裕竟然又要违抗军令,必然是有些自己的想法。

可有些人却认为,军令如山倒,朝令夕改可是兵家大忌,应当对他提出批评。

对此,毛主席只是笑着说道:“依我看嘛,还是请他来一趟,让他把事情说清楚。要是合理就按他的来办,如若不合理,再批评他也不吃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8年4月30日,在毛主席的邀请下,粟裕风尘仆仆地赶到了河北城南庄。

刚一进会议室,他就开门见山地说道:“先前军委下达的命令,华野恐怕不能执行”。

如此直截了当的一句话,自然引起一些非议,更有甚者当众指责他是有意违抗军令。

见会议室中嘈杂起来,毛主席连忙摆了摆手,众人这才恢复了平静。

而粟裕则继续说道:“现如今,在中原黄淮地区打大歼灭战的时机已经成熟,应该将敌人的主力尽可能地消灭在长江以北”。

这番话的言外之意就是,华野1、4、6三个纵队要留在江北。

还没等众人再度提出质疑,粟裕便总结出了4个理由。

1,中原地区地势广大开阔,反动派在这里必然分散。
2,敌人虽然机动性强,但只要我们破坏他们的道路,就可以占尽先机。
3,黄淮地区背靠晋冀鲁豫,这些都是老解放区,我军有群众基础。
4,我军对中原的地形更为熟悉,如果分兵南下,还要重新熟悉那里的地形,一切等于从零开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完这4点之后,整个会场鸦雀无声,众人都在仔细回味着那一字一句,不禁频频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