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米粒妈

米粒的语文,真是一山还比一山高,座座是高山。

他刚刚在作文《我爸爸教会我的一件事》,写出一段让我有点惊艳的结尾:我从和爸爸一起踢球中,领悟到了运动的意义,我们对热爱的事情必须全力以父,想取得胜利,就要付出更多的汗水。

惊喜未散,米粒马上就用一个“全力以父”,让我沉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文初见起色,刚刚证明我前段时间的身体和钱包没白被掏空。

错别字又来拦路,我不敢想象,在语文这件事上,我到底要做多久的愚公?!

我想以父之名,让米粒仔细检查下,一篇600字的作文,他到底写了多少错别字?

随着米粒年级越高,错别字的情况,已经让我头疼到抓马。

上一次,米粒的错别字达到人神共愤的程度,是从他“睁眼瞎”开始。

老师让在家录一段:朗读《木兰诗》。

是朗读而不是背诵。

这么朗朗上口的一首诗歌,拿着课本读,米粒读得磕磕巴巴不说,还有无数瞪着眼读出错别字的名场面,姐妹们能想象出有多心梗吗?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米粒读成:但闻燕山胡骑鸣秋秋,读完,我让他先闭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貌似意识到了,自己也些疑惑了:这个鸣秋秋是秋天的意思吗?不对,这个字怎么那么眼熟?我又读错了??

这个“又”字很巧妙,但,应该是“叕”。

我告诉他,别的字我尚能忍一忍,这个啾字,怎么能错呢。

楼上小何的妹妹,小名叫什么!小啾!你放学不是还跟人家打招呼了吗?!大家天天见面,你天天喊人家姑娘的名字,你能长点心吗!

米粒倒是一脸无辜:她的名字又没有刻在脑门上,原来是个这个字啊,怪不得是有点眼熟...

一秒能给我气死。

陪读这几年,万般皆下垂,唯有血压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花了很长的时间冷静后,做了一个女娲补天一般的决定,扎扎实实补错别字。

这几个月来,课后,我甚至暂时放弃了数学和英语,一心一意就针对米粒的这个错别字,集中火力,付上我全部的心血。

我干了三件事。

第一件,整理朴实无华的错字本。

开干前,我斥“巨资”给米粒买了一批非常好看的、偏薄的错字本,每一个本子都是米粒自己选的,完全长在他的心尖上,让他舍不得在上面乱写乱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本都有新花样,这次本子和笔是一套

提笔前,他都恨不得先打个草稿再写在本子上,仪式感被拉满,效果肉眼可见。

目前,米粒在全新的错字本上,写下的每一字,工工整整,一笔一划。

不提学习态度,本子上写的字可圈可点。

此外,我选的本子很薄,在米粒即将喜新厌旧之时,本子也该更换了,保持时换时新,不太费劲地就hold住了他的新鲜感。

事实证明,对待男人,正确使用心机,就能花小钱,办大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天,我都和他一起将当天在课堂上写错的生字、我抽查课后词汇表时默写错的字,写在本子上。

隔天再抽查,多次默写,让这些写在漂亮本上的字,满满地在他心里扎根。

同时,我也时常拿起本子捋一捋思路(人脉),找找帮手,看看除了重复记忆外,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能帮助米粒告别错别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件,在整理米粒常写错的字后,我带他进行词意练习。

汉字是复杂的,音、形、义衍变出的异体字、异读字、多义字、同音字,对于米粒这种语文麻瓜来说,是一抹黑。

前天默写一首《满江红》,他写得满纸都是老师的红笔批注,人家是“怒发冲冠”,他写出“努发冲冠”,第一个字,他就毫不费力地让我怒了!

所以,针对米粒最常出错的同音字,一位资深的语文老师教了我一招,词意练习。

就是把相同的字,放在一起,组成一句话。

比如:蓝、兰、篮。可以先写出“蓝天下,我在种满兰花的球场,打篮球”。

让他再以”蓝天下“为句型,写出三句话。

诸如此类,多找几个孩子容易出错的字,进行反复练习,直到他对这个字有一个条件反射一样的认识。

一写“蓝天”,就知道是“蓝天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件,将一年级到目前年级,所学的生字表,全部写3遍。

没有任何的办法,就是坚持下来。

这个方法是一位海淀的语文老师教我的,她发现很多孩子都是从4、5年级开始大量出现的错别字。

她认为对待错别字最好的方法,就是多写,小学阶段把错别字这个问题最好都解决了,等上了初中后,虽然会有新词出现,但是情况会好很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任何时候,她的建议也是,别小看错别字。

一是基础知识出现问题,影响成绩。

二是中、高考作文直接扣分。

中考是错3个字扣1分,2分为止;高考是错1个字扣1分,扣5分为止。

看起来,扣得不多,可1分1操场,为错别字买单,这分也是冤到家。

而且,满篇的错别字,你写得再好,立意再有深度,一个错字,让要表达的意思,差之千里,让阅卷老师如何给出高分?

错别字一多,阅读上也差强人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米粒爱看书,书也看得多,可是他的阅读理解一直毫无起色。

后来,我跟着一起看《古文观止》,做课后练习时,从他频繁写出的错别字里,我发现,他并没理解这篇文章,他只是记住了说了个什么故事。

甚至人物线都是混乱的,我俩一起看《郑伯克段于鄢》,”多行不义必自毙“,这句话,他前后写错了2遍。

后来,我跟米粒一起听申怡老师的课,从讲解里,他知道了这句话是哥哥纵容弟弟作死而说出一句话后,他就开始产生了兴趣。

不仅一次就写对了这句话,还告诉我,读这篇文章,真正让他思考的是从这句话开始。

怪不得这句话能成为耳熟能详的一句话,哥哥对弟弟的纵容,其实是一场无声的猎杀。

所以,当他在思考和理解时,写错别字的几率就会下降很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错别字下面也是一座冰山,想要认认真真地越过错别字,陪读妈妈也要踏踏实实付出不少心血。

”坏消息“是老师给我发截图,在她的班上,也有不少海淀娃陷在错别字的泥坑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见,这个坑还不算小。

”好消息“是小学阶段,还来得及。

那就撸起袖子加油干,无二法。

个人简介:@米粒妈频道(欢迎关注),米粒妈,美国海归,海淀家长,当当新书总榜第一名《影响孩子一生的亲子英文书》作者。专注于学习干货、教育经验分享,5-12岁孩子的教育和升学,英文、数学、科学启蒙,以及全世界的新奇好物推荐,欢迎关注!(0~5岁宝妈请关注:@米粒妈爱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