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句话叫“学而优则仕”,也就是说只有通过科举考试才能取得功名,才能成朝廷命官。像范进中举那般,很多人为了出人头地,参加科举一直到老。像蒲松龄都考到快七十岁了,还在科举路不断奋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古代通过科举考试是一条出路,但并不是绝对的。清朝末期有个人,是科举考试的落榜考生,可是他一心想当清朝的“公务员”,屡次参加考试,屡次落榜。后来干脆不考了,回家务农读书去。此人还在自己的房门口写了一副对联:“身无半亩,心忧天下;手持万卷,神交古人”。看来想当“公务员”心还没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俗话说:“时事造英雄”“乱世出英雄”。当时清朝正闹太平天国运时,还说不上天下大乱,但天下不太平,朝廷正是用人之际,有个落榜生通过剿灭太平军成为朝廷命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落榜考生才能着实厉害,他去了渌江书院教书,被一个封疆大吏所赏识,一不留神两人还成了亲家。结交了朝廷命官,又加之有才,与是官运就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852年,此人40岁的时候,应好友相劝出山为官,刚开始做的军事幕僚,也就是相当于军事参谋类工作,但却是工作在保大清江山战斗第一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人便是清朝末期有名大臣左宗棠。说了这么多只是先把左宗棠的简历说一下。左宗棠之所以能成为朝廷命官,得益于他与太平天国打仗中立了功。也正是在此期间,他真正成为朝廷的命官,而且是慈禧信赖的重臣。

但左宗棠这个人性格直,他最反感的人就是李鸿章。因为李鸿章是一个刚性不足,喜欢折中而且圆滑的人。这两种性格的人,虽然都是湘军的“战友”,但两人却格格不入,矛盾很深。

特别是在海防与塞防的争论上,之所以说李鸿章中卖国贼,主要还是他想放弃疆防,居然把西北大好河山拱手让给沙俄和英国,认为那是不毛之地,没必要再守了。而左宗棠则不然,他认为西北边防很重要,只有稳定西北才能巩固蒙古,进而清朝北京才能安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此,慈禧派左宗棠收复失地。60多岁的老头了,本来享清福的日子,他却担起这副费力不讨好的作战任务,如果输了,大清朝就会把责任压在左宗棠身上,如果赢了,大不了升个官。但打仗可不是闹着的玩,那是提着脑袋打,随时就没命。所以在左宗棠心里那是国家大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左宗棠打了副棺材抬棺去打仗,他带着8万湖湘子弟进入西北不毛之地。左宗棠采取稳进急打方式,最后全部收复失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左宗棠最恨李鸿章这样的主和派,当清军在镇南关大胜时,李鸿章居然主动与法国议和。气得左宗棠骂李鸿章:“对中国而言,十个法国将军,也比不上一个李鸿章坏事”“李鸿章误尽苍生,将落个千古骂名”。左宗棠这句话真说准了,李鸿章还真就落个千古骂名。

后来李鸿章也很生气,居然参了左宗棠一本,还收拾了左宗棠多名下属。气得左宗棠辞职回家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左宗棠死后,只有第四个儿子参加清军,只是做到一个小官,后来甲午战争后也辞官回家了。左宗棠的后代多数从医的,没有一个从政的。有李鸿章这样的一个仇人在那里,左宗棠的后代谁还敢当官。

更多精彩历史探秘,请关注【泥腿看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