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桃树长在村庄的小溪边,或者房前屋后,春天来了,桃花开放,给颜色朴素的村庄穿上了花衣。桃花、桃叶、桃子跟村庄、原野有关。突然在四平路上、同济大学附近的繁华街道上,看到隔离带上种了一排小桃树,真是惊喜。

凑近看,蚕豆大小的桃子藏在长圆形的叶片下面。我想数一下有多少,却根本数不清。这里三个,那里五个,这么小的果实肯定无人问津,只有我会对它有“非分之想”吧。

老家屋前有五棵桃树,我是日日绕树三匝,看它长叶开花,看它花谢结果。其实,在它开花时,我就从花瓣中间的花柱探索下去,见过小小子房里的桃子雏形。舌尖尝它,微苦。

等长出了小桃子,上面有绒绒的白毛,我会小心搓掉它,慢慢咬开它,还是苦涩。桃核是软的、脆的。可以咬开,看到一泡水样柔软的桃仁。多次经验告诉我,这个不能碰破皮,不能吃,很苦。许多小桃子都成了我的试验品。到底什么时候由涩味变成了清甜味,这个要尝试很多遍,为了结论准确,还要日日品尝。神农氏尝百草也不会像我一样勤劳勇敢。

比我大五岁的结起哥,也对未熟的桃子充满好奇。我正在屋里仰头看房梁上老燕子喂小燕子,突然门口光线一暗,我回头一看,他刚好在我家一棵最大的桃树边跳起来,手臂用力向上伸开,他又瘦又高,像张开翅膀的鹭鸶。我已经看到他的手接触了桃子,他也知道我看到他了。他回头朝我笑,说,我想摘一片桃树叶呢。

不要碰桃子,桃子还没熟。他真的摘下一片桃树叶,像鹭鸶一样,一颠一颠跑开了。

很少有人像我一样熟悉桃子从小长大的过程,我是一一品尝过的。在桃花落尽之后,桃子从豌豆大长到蚕豆大,再长到鸡蛋大,最后变红,带着甜味,这个过程很长,伴随着许多阴雨,我在树下度过了一段焦虑的时光。

突然在热闹的街头看到一排小桃树,瞬间让我回到了往昔。印象里,桃树就该生长在山头溪边,与茅檐为伴,实际上,城市的街心公园里、路旁……哪里都可以栽桃种李。

不是溪水、茅舍衬托了一树桃花,也不是桃树一定得让人回忆起村庄、故乡。就在这隔离带上,桃花一样灿烂,桃子也一样生长,给繁华的世界带来片刻的安详、宁静,如果你愿意在车流、人流里仔细看它一眼。

一个人的见识、视野,还有他的联想、想象都与他生活的经历有关。现在的小朋友坐在车里,眼睛大概率不会被这片小桃树吸引,更不会去摘桃子,他们知道,这些桃子吸收了多少汽车尾气、灰尘,还有农药呀,但一定会有吸引他们注意的东西,留在他们的记忆深处,多年以后在合适的场景里劈面相逢,那种欢悦,跟我看到隔离带上的桃子心情一样。(冯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