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清朝末年旧地主陈道良孙子5个都是少将军衔,儿子女婿更是国人熟知的开国大将。他们分别都是谁?地主为何能有如此家室?

陈道良的大将儿子

陈道良的父亲是陈翼琼,清末时期因生活所迫参加湘军。

每次打仗冲在第一线,从不畏惧,陈翼琼在部队有了“建威将军”之称。

后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中日甲午战争中功绩卓著,官职从普通士兵一路升到武显将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奈何初期清政府无能加上湘军部队内部腐败,当时年仅三十多岁的陈翼琼选择退伍回家,回老家后置办田地当起了大地主。

所雇佣的劳动力也都是在外收留的无家可归之人,陈翼琼的儿子陈道良在其耳濡目染教育下,也懂得体谅老百姓的生活不易,学会乐善好施。

陈翼琼对儿子陈道良的日常行为没有过多约束,只有一条家训:陈家后人日后不得参军,以免被不良风气影响。

陈道良始终谨记家训,他一辈子都秉承父业过着悠哉的地主生活。

不曾想陈道良的继母,也就是陈翼琼的第二任妻子虽是女儿身,奈何有个军人心。

熊氏的曾祖父曾是威明一时的大将军,她也曾在曾祖父麾下做过女骑师,在她偷偷教导下,孙子陈庶康练就十八般武艺,动作矫健灵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庶康的印象里,从他记事儿起,家门一直有个“陈”字旗和祖父陈翼琼用过的80多斤重的大刀,可惜祖父对部队的事只字不提,家里也明令禁止参军

1916年,陈庶康的祖父陈翼琼离世,家里的祖训也很少有人再提过。

成年的陈庶康还是有个想当兵的心,适逢家里要给他介绍姑娘,为躲避结婚生子,陈庶康改名为陈赓,披着一身羊皮袄加入湘军,从此成为一名军人。

与陈家世代交好,和陈赓一同上过私塾的谭世铭,不但与陈赓有着相似的经历,最后还成了一家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道良的大将女婿

如果说陈家是武将人家,那谭家就是可以说是世代从文。

两家世代交好,但谭世铭的父亲没有陈道良思想开放,认为家中世代从文,谭世铭也应该子承父业。

谭世铭与陈赓曾一同在当地的私塾上学,打小关系就好,两人的性格一动一静十分互补。

受辛亥革命和十月革命等先进思想影响,谭世铭沉寂的心开始活泛起来。

央求父亲同意后谭世铭如愿前往东山学堂读书,学习先进科学知识和革命思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北伐战争的影响,读书期间谭世铭多次央求父亲同意他参军入伍,可惜不被允许,听从家里娶妻生子当了教书先生。

谭世铭娶的妻子是陈赓的妹妹,陈道良的四女陈秋葵。

此时的陈赓在北伐战场上屡立战功,得知好友谭世铭也想参军,便写信鼓励支持他的做法。

可惜谭世铭的父亲始终保留封建思想坚决不同意,得知陈赓在背后劝其参军后,更是跑到陈道良面前对他大发雷霆,让其帮忙劝慰儿子谭世铭放下参军想法。

但他没想到的是紧跟时代思想开放的陈道良,不但十分支持国内的革命浪潮,还跟当时的毛主席有着不浅的交情。

陈道良仔细跟他分析形势,软硬兼施帮自己的女婿成功说服了他的父亲。

就这样,谭世铭如愿去到部队,在陈赓的介绍下参军入伍,跟陈赓一样,改名为谭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抗战期间,陈赓参与了南昌起义,并与周总理创建中央特科。

谭政则是参加了秋收起义,后在井冈山上成为毛主席第一秘书。

两人在同样理想的道路上冲着同一个目标,做着不同的工作。

陈道良的除儿子女婿都是开国大将之外,其三个孙子两个外孙还都是少将

少将军衔陈知建

出生于1945年,湖南湘乡人,陈赓为其取名为知建,希望让他知道怎么建设新的国家。

新中国成立之后因工作十分繁忙,陈知建跟随父亲多次搬家。

1961年3月16日,陈赓将军因病在上海逝世。

初中毕业后的陈知建一心想当兵,当曾经的部下到家中慰问家属,得知陈知建不想读书要辍学参军后,将其带到他父亲灵前严厉的批评教育,劝其回学校好好读书。

此时的新中国需要的不仅是能打仗的军人,更需要掌握高端技术先进思想人才,能带兵打仗的同时更好的建设国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心想要当兵的陈知建考大学报志愿时,如愿的报考了其父亲一手创建的哈军工导弹工程系遥控遥测专业。

与陈知建同一批的开国元勋后代还有刘伯承之子刘太行,粟裕之子粟戎生。

大学毕业后留在部队任职,先后在沈阳军区做了5年技术工作,后到总工作9年。

曾任第14集团军步兵40师副参谋长兼步兵120团团长,第14集团军步兵40师副师长、集团军副参谋长,总参军务部兵员局、第二编制局局长,重庆警备区副司令员

被授予少将军衔。

少将军衔陈知庶

陈知庶,1954年出生,湖南湘乡人,陈赓大将之子。

跟哥哥陈知建一样,他的名字也是其父亲陈赓将军取的,希望他能知晓百姓的疾苦,如何为人民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知庶是几个孩子里最像陈赓将军的,尤其是带上眼镜之后,甚至参军年龄都跟其父亲逃跑参军时差不多。

陈赓将军逃跑参军时是14岁,而陈知庶在12岁,小小年纪就跟聂荣臻将军提出要求,让他带自己进部队参军。

7个月的训练时间是陈知庶第一次当兵经历,7个月之后因年龄过小,跟普通士兵不能比,被部队送回其家中。

后陈知庶又找到陈锡联,还是执意要求进部队训练,被陈锡联送进农场劳动。

直到陈知庶15岁那年才正式成为一名军人,一步步获得组织认可到总部机关任职。

1993年,驻港部队的筹建工作,就是筹备小组成员兼军事办公室主任陈知庶负责的,包括驻港部队的军事表演,以及驻港仪仗队事宜。

1998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少将军衔陈知涯

陈知涯,1959年出生,湖南湘乡人,陈赓大将之子。

与两个哥哥相比,陈知涯与父亲的相处时间更为短暂,对于父亲的了解更多都是从身边人哪里了解的。

从父亲参军的过程到救了蒋介石,从发动起义到行军打仗,再到参加抗美援朝,最后到哈工大的建立。

父亲的一生他都清楚的了解,父亲的语言天赋很高,多地方言都会讲,甚至仅用两年时间自学英语。

受父亲和哥哥们的影响,也选择参军入伍,进入部队之后也米有凭借身份特殊享受任何便利。

曾任驻美国大使馆武官处参谋,中国国际战略基金会秘书长、军事科学院外军研部研究员。少将军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谭政及其少将儿子

1949年之后,入驻中南地区谭政扶持地方政府推行土改,清剿国民党残余势力,以及二线的兵团建设。

新中国成了后,谭政担任政治部第一副主任,国防部副部长,中央书记处书记等职务。

1950年被调回中央,继续留在毛主席身边担任秘书。

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因其在1960年发表一文章被怀疑是“右派”分子,被囚禁。

庐山会议后,彭老总被免军职,林总接任国防部部长主持军委事务,此时的谭政担任军委办公室会议成员,与林总在公事与政见上多出有分歧。

对于林总提出很多想法,谭政都有自己的看法,尤其是林总表面的形式主义让他一只反对。

例如某篇文章内容上出现“天才”,“优秀统帅”,“大将之风”等过于现眼的文字的文章,要在军中刊物中发表,谭政每次都要过目,看后觉得过于吹捧个人,文章就被退回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及,在林总看来,自己提出的很多政策谭政总是以坚持原则来反对。

1960年,谭政被扣帽子,被撤销职务被边缘化。

1965年,此时的谭政已不在权利忠心,但还是有人不放心,调任他去担任福建省副省长,刚到地方的谭政还没开始熟悉工作流程,大运动开始了。

不久后他又被押回北京监护,时长8年时间。

直到1980年得以平反,出狱之后的谭政恢复了自由,但已没有往日的风光,目光呆滞,言语迟钝。

出狱后,中央下达调令,谭政无大过错,安排其担任军委顾问。

顾问一职没有实权也不需要做什么工作,谭政在身体回复之后经常下一线部队去视察,撰写军政军工的历史文稿。

可惜8年的牢狱终于是对身体伤害过大了,1980年谭政病倒了,1988年因病去世享年82岁。

谭政将军一生没有在战役中带过兵指挥过战士,但其在政府领域也有显著功绩。

他一生有两儿一女,谭泽代与谭竞生都是青年时从军,从解放军士兵到优秀指战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少将军衔谭泽代

谭泽代,1938年出生,湖南湘乡人,谭政大将之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军官被授予少将军衔。

少将军衔谭竞生

谭竞生,1940年出生,湖南湘乡人,谭政大将之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军官被授予少将军衔。

结语

一个封建地主家庭出身两代人7位将军,足见家庭教育对后辈的重要性。

据他们几人回忆,父亲在时除了他们犯了大错会被其教训,其余时候大多都是母亲负责教育他们,除父亲外他们也受家风影响,为国家为百姓做了很多事,足以称的上将门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