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三十六载温情“邮路

陕西日报记者 陈宏江 文/图

6月5日,在潼关县城关街道庆丰村,成熟的樱桃宛如一颗颗红彤彤的宝石,挂在枝头,甚是好看。

樱桃园里,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陕西省潼关县分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邮政潼关县分公司”)投递员马会产正仔细挑选樱桃。“樱桃皮薄易损。我们上门分拣打包,确保农户的樱桃及时发出。”马会产说。

“樱桃正甜,‘邮’我领先。”正值当地樱桃上市时节,中国邮政潼关县分公司积极做好樱桃寄递工作,指派投递员到田间地头协助农户打包寄递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月5日,在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陕西省潼关县分公司,马会产(左)在打包快件。

“马师傅非常认真负责,这几年一直上门服务,及时帮我们包装邮寄,增强了我们发展产业的信心。”樱桃种植户李振笑着说。

认真负责、细致耐心、兢兢业业……担任投递员36年来,马会产受到不少当地群众的好评。

作为中国邮政潼关县分公司从事投递工作时间最长的投递员,54岁的马会产从1988年起就在潼关县代字营乡(现代字营镇)从事投递工作。

“那时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车,我每天要骑车40多公里,进村入户投递邮件,风雨无阻。”马会产说。

20世纪90年代,传递党的声音和科技、致富等信息的渠道少,马会产为群众送信、送报、送包裹,为群众架起了致富的桥梁,群众亲切地称他“小马”。

送邮件之余,马会产还热心地为当地群众购买或捎带生产生活用品,成为群众的贴心人。“当时,大多数村子面积大,村民居住分散,村上的会议信息有时不能及时传达,我就顺路给大家通知。”马会产说。

小小的邮包里,承载的是大家的致富梦、求学梦、思乡情。一条条蜿蜒的乡间小路,见证着“小马”为群众贴心服务的一幕幕场景。

对1994年潼关县科学技术协会授予的传递科技信息服务优质奖,马会产尤为珍视。“这是大家对我服务农业生产、传播农业科技信息工作的肯定。”马会产笑着说。

在马会产的手机相册中,有这样一张照片,记录了30多年前,群众拿着锦旗,为“优秀农民投递员”马会产披红戴花的场景。

“我一直在用心服务农业生产,来回报群众对我的认可。”马会产自豪地说。

每天,马会产准时来到投递部,开始一天的忙碌。他所负责的片区有很多单位订阅报纸,需要在最短时间将各种报纸分类、装袋,然后骑着电动车挨个送达,方便订报单位的人员能及时阅览。

“投递挂号信要十分谨慎,必须亲手送到客户手中,不敢大意。”马会产说,“有些挂号信联系不上收件人,3天内,我要不停地询问其街坊邻居,以确保信件准确送到。”

去年8月的一天,一份从新疆寄到潼关县城菜市场的快件上的手机号有误,地址也不详细,加之菜市场人员流动大,无法联系到收件人。马会产在送完其他邮件后,连续3天挨家挨户查找,最终找到收件人。

“当收件人拿到邮件对我说着感谢的话时,我觉得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马会产说。

一个个邮件承载着一份份期望,一封封信件的背后是一份份等待。“我希望用自己的细致用心,让这份期待在我手中传递出去。”马会产说。

报刊收订是投递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环节。马会产说:“每年在报刊收订期间,我都会利用晚上或者休息时间,积极上门宣传、讲解订阅报刊的重要性。通过宣传,每年我负责的单位都会积极订阅报刊。”

为了精准服务客户,马会产开辟线上业务,添加了1600多个微信好友,确保能随时上门服务。“服务搞不好,大家就不满意,也不会再找你了。”马会产一边说,一边在日戳打印簿上盖上当天的日期。

一旁的同事说:“老马负责任、人缘好、客户多。”说话间,有客户来找马会产邮寄特产,他立马迎上去,接过包裹,熟练地拿出剪刀,将客户的大箱子剪成符合货品包装所需的尺寸,精心打包。

今年4月,在“驿路渭邮·渭南市第二届最美快递员”评选表彰活动中,马会产获得“最美快递服务标兵”称号。

抚摸着荣誉证书,马会产笑着列举了一组数据:“我先后负责32个行政村的邮件投递,累计出班1万多次,行程14万多公里,投递报刊18万余份、信件5万余件,服务人数超过6万人次……”

来源:陕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