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广大农村地区,五保户制度一直是保障贫困老年人基本生活的重要安全网。这一制度为那些无法自给自足的老年人提供了生活上的基本保障,帮助他们度过了无数艰难的岁月。

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

你可能会有很多疑问,五保户到底是怎么评出来的,他们都有什么补助?今天,让我们解开这个谜底,了解更多关于农村“五保户”的知识。

五保户是哪五保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五保供养条例》是一项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颁布的条例。

五保供养,是指对符合本条例规定的村民,在吃、穿、住、医、葬,这五个方面给予的生活照顾和物质帮助。

关注看看生活官方,助您养老金认证

五保户的申请条件

五保户的申请条件

五保供养的对象(以下简称五保对象)是指村民中符合下列条件的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

(一)无法定扶养义务人,或者虽有法定扶养义务人,但是扶养义务人无扶养能力的;

(二)无劳动能力的;

(三)无生活来源的。法定扶养义务人,是指依照婚姻法规定负有扶养、抚养和赡养义务的人。

确定五保对象,应当由村民本人申请或者由村民小组提名,经村民委员会审核,报乡、民族级、镇人民政府批准,发给《五保供养证书》。《五保供养证书》由国务院民政部门制定式样,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统一印制。

举个例子,两个年满60周岁的老夫妻俩,有一个30多岁的儿子,很不幸,这个孩子是智力二级残疾的残疾人,未婚,无子女,这种情况这家3口人都可以同时享受五保待遇的。但是如果老夫妻俩还有一个正常的成年的女儿,那么老夫妻俩就不能享受五保待遇了,因为他们有了法定的赡养人,这时候这个残疾人儿子可以自己单独享受五保。

五保户的供养内容

(一)供给粮油和燃料;

(二)供给服装、被褥等用品和零用钱;

(三)提供符合基本条件的住房;

(四)及时治疗疾病,对生活不能自理者有人照料;

(五)妥善办理丧葬事宜。五保对象是未成年人的,还应当保障他们依法接受义务教育。

五保户的供养标准

五保供养的实际标准,不应低于当地村民的一般生活水平。具体标准由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规定。

五保供养所需经费和实物,应当从村提留或者乡统筹费中列支,不得重复列支;在有集体经营项目的地方,可以从集体经营的收入、集体企业上交的利润中列支。

灾区和贫困地区的各级人民政府在安排救灾救济款物时,应当优先照顾五保对象,保障他们的生活。

在五保户制度的背后,是社会对弱势群体的担当,是对亲情和关怀的回应。为了更好地保障农村五保户的基本生活,除了国家提供的供养经费外,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五保户的扶持力度,提高供养标准,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同时,社会各界也应该积极参与到关爱农村五保户的行动中来,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