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杭州三墩一名15岁的初中生然然在家刷视频时,看到有发了一条“高考了退圈每人免费赠予3张小马宝莉卡片”的视频。

小马宝莉正是然然的最爱,她赶紧私信对方:“那个赠卡,我也想蹲蹲。”

三墩派出所供图

焦急地等待了近3个小时后,对方终于回复了然然一张二维码图片。

然然马上扫码,页面跳转到一个叫“李发莲@美妆达人”的企业微信号。这位“达人”登记了然然的身份信息和地址,还要了然然的微信收款码,说要给然然转30块钱邮费。

白送卡就算了,还包邮费,然然心想,自己遇上大好事儿了。

“你好,由于系统认证你是未成年账户,我们公司的账号被冻结了,现在需要你加一下我们另一个企业微信号进行解冻。”不一会儿,然然收到了“达人”的信息,她没有多想,又扫码添加了一名“美妆达人”,“达人”打来视频电话,告诉然然操作解冻必须用家长的手机操作。

晚上9点半,然然小心翼翼去找妈妈借手机,说自己做作业要查资料,随后拿着妈妈的手机,根据“达人”的指令一步一步操作,操作过程中然然把妈妈银行账号、验证码等重要信息告诉了对方。

“达人”一边向然然保证自己不是骗子,声称可以让家长接听电话,一边又要求然然把聊天记录清除掉,这让少不更事的然然一时难辨真假,直到“达人”把自己拉黑,她才确认这些打着送卡幌子的“美妆达人”就是骗子。然而此时,然然妈妈发现自己两个银行账户均产生了多笔转账。

三墩派出所供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墩派出所供图

三墩派出所民警张庆华接到反诈预警后,立即上门开展劝阻止付工作。

经核查,骗子在不到2个小时的时间内快速进行了50次转账操作,累计金额高达143028元。为防止泄露信息造成更大损失,公安机关进一步对然然妈妈账户里的102万元采取保护性止付措施。

民警告诉然然父母,未成年人操作父母手机被骗的案件时有发生。

今年3月,辖区内一名13岁学生在网上看到“某游戏主播”赠送皮肤,因“主播”要成人的银行卡验证身份,这个学生就用妈妈支付宝绑定的银行账户给支付宝充值,再把银行卡号和多个验证码发给了“主播”,导致妈妈的账户被转走了近9万元。

由于现在未成年人使用手机上网的频率和需求大大增加,但又因为社会经验不足、防骗能力较弱,若不加强教育引导,比成年人更容易落入诈骗团伙的圈套。

三墩派出所供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墩派出所供图

防止未成年子女遭遇电信网络诈骗,警方也向各位家长作出以下提醒:

1.家长要注意保管好自己的手机和支付账号,保管好手机解锁密码及微信、支付宝、银行卡等支付密码,不轻易将手机交给孩子独立使用。

2.积极履行监护责任,家长要关心关注孩子的网络活动和交友情况,不添加陌生人为好友,不理睬群聊中各种形式的搭讪,不点击任何广告或链接,收到骚扰信息立即拉黑或退群。

3.提升未成年人防骗和自我保护意识,家长要教育引导孩子不信任何宣传免费赠送、优惠售卖游戏产品的消息,不参与任何抽奖兑奖、领红包、刷单的活动,不独立进行任何转账、充值、扫码操作。

来源:潮新闻 记者 滕一韬 通讯员 马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