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的一些生物,比如乌龟、熊、蛇之类,到了冬天就会进入冬眠状态,但是在我国东北地区有一种毒蛇它却不冬眠,甚至还可以在零下30度的极端环境里存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知道对于蛇类来说,温度是十分重要的生存环境,一旦气温降到零度以下,蛇就会被冻僵甚至冻死,所以这种能在极端环境下生存的被称为北方毒蛇之王的极北蝰到底是何方妖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蛇的种类

首先对蛇这种动物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其实蛇是对蛇目类爬行动物的一个总称,又可以将它分为毒蛇、蟒蛇和游蛇三大类,因此不同种类的蛇它的栖息环境自然也各有不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说有些像盲蛇属这种比较低等的中小型无毒蛇就多生活于洞穴,像眼镜蛇科的眼镜蛇、花条蛇,它们体型中等,较少特化,可以在沙漠、平原、戈壁等地面发现踪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栖息于树木、淡水以及海水中,甚至一种类目的蛇的栖息环境也不是恒定的。

但蛇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它是一种变温动物,也就是说,蛇自身没有像人类一样可以调节体温的系统,所以它的体温会随着环境气温的变化而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大部分蛇来说,最适宜的温度是20度到30度这个区间范围,当温度适宜的时候,蛇的生长速度也会加快,而过热或者过冷的情况,就会出现所谓的夏眠和冬眠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般来说,当温度降低到10度左右,蛇的生理功能就下降到最低,然后开始停止活动进入冬眠模式,为了存活,它们会提前囤积脂肪,在冬眠期间不吃不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除了这种“正常”的蛇,也会有一些异类,它们反而出没于极度寒冷的地方,当其他蛇都选择好合适的场所进入冬眠状态时,它们却在低温环境里面活动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之前10月底在大连的一个小区里面,惊现一条长达70厘米的蛇,把附近的居民吓了一跳,最后还是请消防人员将其捕获,移动到了野外放生

所幸的是,大连小区的蛇学名是白条锦蛇,无毒较为温顺,但今天我们的主人公却是毒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耐寒冠军”极北蝰

目前据统计,我国境内的毒蛇有十种,分别是银环蛇、眼镜王蛇、舟山眼镜蛇、原矛头蝮、白唇竹叶青、白眉蝮、灰蓝扁尾海蛇、圆斑蝰、金环蛇和尖吻蝮,而常见的毒蛇大部分都是属于蝮蛇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谓蝮蛇,就是长有管牙和颊窝的蛇类,同时也是主要的伤人类群,据统计,在我国内地,每年被毒蛇咬伤的人数高达20万人,数万人因此丧命。

由于我国地域十分广阔,拥有了十分丰富的气候环境,所以自然也孕育了多样的蝮蛇类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说有颜色灰暗的庙岛蝮,也有颜色鲜亮的冈氏竹叶青蛇,还有分布于空气稀薄的高原地带的西藏竹叶青蛇和西伯利亚蝮蛇等,还有在岛屿地区,平原地区的短尾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极少被人知道的,就是生活在我国最北方,甚至可以在极圈存活的蝮蛇属的极北蝰,因此被称为“耐寒冠军”

极北蝰多生存于温带,草原和山林地区,甚至垂直海拔2700米的山区,因此在所有的陆生蛇类中,它的分布范围可以说是最广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极北蝰在我国就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的吉林山区,西北地区的新疆阿勒泰地区,而在世界范围的其他地方,可以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到北极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追根溯源,其实极北蝰不是我国的本土品种,它们本来发源于欧洲北部地区,是欧洲少见的,甚至是唯一的毒蛇,但逐渐横跨到欧陆大陆,成为遍布高纬度地区的一种毒蛇种类

它们常常隐居在穴洞还有岩石下面,食物来源可以说是来者不拒,但成年蛇主要还是依靠捕捉鼠类、蛙类和蜥蜴为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长相外观上看,极北蝰头部呈典型的三角形,比如我们熟知的眼镜蛇也是三角形的头部,我们甚至可以凭借头部的形状去对蛇是否具有毒性,眼睛是细长形状,纵向延伸的红色瞳孔看起来十分邪恶,好似恶魔的眼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它的体型较为粗短,雄性极北蝰成年后可以到近50厘米,雌性可以长到56厘米左右,尾巴较短,整个背面呈现出暗灰色,有一些肉眼呈黑色,还有一些是带有橄榄黄色,沿着脊背往下,会出现波点状或者锯齿状的纵向纹路,腹部通常都为灰色,附有浅色的斑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长相十分邪恶,所以在发源地欧洲地区,极北蝰常常在童话故事中以邪恶黑暗的形象出现,我们熟知的“农夫与蛇”故事里的蛇,很有可能就是极北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毒液阻碍人体循环

但其实,极北蝰并没有如他外观看起来那么吓人,通常情况下并不会主动攻击人类,只有在受到了严重的惊吓时会因为防御而释放毒液咬人,在此之前可以观察到它们会立起身子,将身体膨胀起来,发出嘶嘶声以此警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极北蝰体型属于中小型蛇类,所以它释放的毒液对于人类而言并不会致命,但对于一些体积较小的动物来说,情况就大不相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极北蝰咬伤之后,伤口周围首先会出现剧烈疼痛,大约二十分钟后就会出现严重反应,伤口逐渐红肿,会感受到像火烧一样的疼,除此之外,还会有头晕呕吐的症状,虽然通常不会致命,但若不及时救治,六个小时后就会出现更严重的反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一个视频中,可以看见实验人员将一条毒蛇的毒液放进了采集杯中,然后汲取了一点放在了装有新鲜血液的杯子里面,结果就是当毒液缓缓被注入血液中短短几秒钟时间,原本呈流体状的血液竟然迅速凝固,变成了胶状的整块果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生物学上的原理就是,极北蝰的毒液不仅携带神经毒素,还有一种血液型毒素,具有凝血性质,当其进入血液中,会导致血小板与血红蛋白迅速地结合在一起

我们可以想象,这样的凝固的血液在血管中如何能够流动,这严重阻碍了人体的循环,自然就会引发身体部位的坏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极北蝰不会冬眠的特性,就导致当其他蛇正在冬眠,等待春天来临时,它们却在户外活动,觅食或者晒太阳

所以这个时候人们进行户外活动,就有可能遇上它们被咬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家都听过的农夫与蛇的故事,一个农夫在寒冷的冬天在路上行走,遇到了一只冻僵得像木棍一样的蛇,出于好心,他把蛇放在了自己的恶棉衣里面,希望可以救活它,结果却被醒来的蛇一口咬死!

而这条大冬天不在洞穴里面冬眠反而出现在路上的蛇,很有可能就是极北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存温度极低

这就不得不提到极北蝰为什么不冬眠的原因了。

其实,极北蝰也并非完全不冬眠,当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它们也会像其他的蛇一样,新陈代谢降低,进入冬眠的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由于它们的生活环境在冬天温度实在是太低了,往往都在零下几十度,特别是北极圈的附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为了防止自己在冬眠的时候变成一根再也醒不过来的冰棍儿,它们会从冬眠的睡眠状态下醒过来,在气温稍微回暖,有阳光的时候,从洞穴里面爬出来,去室外积雪融化的地方,晒晒太阳以储存一些热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样,由于在极冷的地区,冬天食物十分匮乏,对于极北蝰来说,觅食也成了一件难事,所以当猎物出现的时候,命中率变得十分重要

这也就促使极北蝰的毒性不断升级,和同样体积大小的五步蛇来说,它的毒性高出了十倍左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比起毒王银环蛇的0.08毫克就能致死的数值来说来说,它的静脉致死数据也只有0.56毫克,所以才会有极北蝰被银环蛇毒死的报道。

但对于捕猎而言,这点毒素已经足够了,一旦被咬到,通常很难活命,只能甘作它的饱腹之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冬天的时候,人们就很有可能在路上偶遇到正在觅食的极北蝰。

因此在户外进行活动游玩的时候,不要裸露自己的皮肤,由于蛇最常要上的部位多在下肢,所以最好穿靴子进行徒步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还要携带一些防身工具,比如说木棍,手杖之类的,以便真的面对蛇攻击的时候有东西可以防御,俗话的的打蛇的七寸就是说要狠狠地击打蛇的腹部

如果真的被蛇咬到,也不要过度惊慌,一定要尽快冷静下来,不要随意走动,因为运动会加剧毒液在身体里的扩散,应该马上吸出有毒的血液,用绑带或者衣物将伤口处紧紧绑住,然后去医院进行专业处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最好的还是防患于未然,毕竟极北蝰相对于其他更加凶猛的生物来说,大部分情况是不会主动攻击人类的,遇到它们,悄悄的离开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