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ESG评价体系需要以高质量的企业ESG信息披露作为支撑。华少/制图

房地产产业链条长,对环境和社会等领域影响面广,公司治理难度大,关注的议题与其他行业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有必要建立起适应行业发展的ESG指标和评价体系。

城市与区域治理研究院苏志勇/文

构建ESG评价体系是ESG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在“双碳”目标推动下,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以监管部门引导为主的ESG管理体系,但是国内ESG评价体系还处于初探阶段。一方面尚未形成权威的、统一的评价标准,另一方面,企业也没有形成标准的ESG信息披露口径,企业ESG信息披露质量不高。

近日财政部发布了《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基本准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基本准则》意见稿”)首次明确提出了“国家统一的可持续披露准则体系”这一重要顶层设计,为ESG评价体系建设奠定坚实基础,成为中国ESG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随着可持续披露准则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针对不同行业的具体准则和针对重点议题的准则应用指南也将逐渐形成。房地产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由于其产业链条长,对环境和社会等领域影响面广,在行业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建立适合行业需求的ESG评价标准和体系至关重要。

一、我国ESG评价体系现状

目前国际上ESG评级机构众多,初步形成了相对主流的ESG信息披露框架和评级体系。由于我国与西方国家经济发展阶段、发展模式不同,ESG评级体系也不能完全套用。随着我国ESG信息披露强化,国内也涌现出一批致力于ESG研究和评价体系建设的机构,其中除了评级机构、指数公司、资管机构外,数据服务商、学术机构和咨询服务公司也推出了各自的ESG评价体系。例如中证指数、华证指数、中诚信绿金、中财大绿金、万得、中信证券、商道融绿、社会价值投资联盟(社投盟)等。

在研究议题上,各家机构虽存在较大差异,但基本围绕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三大维度展开。在环境维度重点关注碳排放、能源利用、水资源利用、废物处理、废物处理、生态保护等议题;在社会维度重点关注社会责任、人权保护、社区投资、职业道德等议题;在公司治理维度股东治理、治理结构、信息披露、管理运营等议题。此外,具有中国国情特征的乡村振兴、共同富裕,乃至今年提出的新质生产力也成为ESG研究重点关注的议题。

在覆盖范围上,中证指数主要针对A股和港股上市公司,华证指数针对全部A股上市公司和2000多家债券主体,社投盟覆盖沪深300成分股,中债覆盖近5000家公募信用债发行主体,商道融绿覆盖1700多家上市公司,中财大绿金覆盖上市公司与债券发行主体两个层面共计4000多家企业,中诚信绿金覆盖4000多家A股和H股上市公司和900多家发债主体。总体上看,我国ESG评价体系覆盖范围相对有限,主要因为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信息披露规则,ESG信息披露质量和透明度不高。

在评价体系构成上,虽然各研究机构基本围绕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这3个维度展开,但是在具体指标设置上存在较大差异。例如中证指数评价体系包括3个维度(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14个主题、22个单元和180余个指标;华证指数评价体系包括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14个,三级指标36个,以及超过130个底层数据指标;商道绿金评价体系包括3个维度、13向分类议题、200多项三级指标;万得评价体系包括3个维度、27个议题、300多个指标;中信证券评价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和28个三级指标,超过130个底层数据指标。由于各机构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千差万别,评出的结果也存在较大差异。随着ESG信息披露规则和标准的进一步完善,ESG评价体系亟待规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房地产ESG评价体系探索

房地产产业链条长,对环境和社会等领域影响面广,公司治理难度大,关注的议题与其他行业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有必要建立起适应行业发展的ESG指标和评价体系。

从国际主流ESG标准来看,房地产行业ESG发展关注点主要聚焦在公司治理、绿色建筑、人力资本和能源管理等方面。从国内情况看,环境维度是关注的重点。鉴于房地产粗放的发展模式和传统建造方式对环境的影响,在“双碳”目标下,重点关注绿色工程及建筑、绿色材料和技术使用、排放物及废弃物管理、应对气候变化及温室气体排放等议题。社会维度重点议题包括产品安全及质量、职业健康与安全、对社区的影响、供应链管理。特别是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保交房、保障购房者合法权益、参与城市更新和保障房建设等应当纳入社会维度的重要考量指标。在企业治理维度,关注企业的内部管理和决策机制,包括公司治理结构、信息披露、风险管理等方面。

近年来,一些ESG研究机构和行业组织开始关注房地产ESG研究,也在尝试推出相关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但总体上还处于初探阶段。

2023年,在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住宅技术委员会支持下,友绿联合中国绿发、华润置地、招商蛇口等房地产企业编制了《房地产企业ESG评价标准》。该评价标准借鉴了国际ESG标准,尤其是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ISSB)发布的国际财务报告可持续披露准则的原则和要求,融合了共同富裕、党建、乡村振兴等中国特色的议题。

该评价指标体系由基本盘指标B、环境指标E、社会指标S、企业治理指标G等四类指标组成,评价分为全项ESG评价及单项评价,全项评价即对四个一级指标均进行评价,单项评价即只对评价体系中四个一级指标中的某一项指标进行评价。

基本盘指标包括财务稳健、经营绩效、研发团队、资金投入、知识产权、技术标准、业务多元化、专利许可等8个分项,下设19个子项;环境指标包括绿色建筑、环境数据、碳排放数据、应对气候风险等4个分项,下设10个子项;社会指标包括了员工福利、城市建设、社会责任、行业认可等4个分项,下设21个子项;企业治理指标包括制度化、标准化、数字化、管理绩效、智能建筑等5个分项,下设13个子项。

尽管该评价指标体系在指标选取、指标权重等方面不一定完善,评价方法上未必严谨,但毕竟初步建立起了行业的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基于该评价体系,近期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和克而瑞共同发布了《2024房地产公司ESG测评研究报告》,选取55家典型房企为样本进行了ESG评价,也算是对构建房地产ESG评价体系的有益探索和尝试。

三、ESG信息披露规则体系建设提速

ESG评价体系需要以高质量的企业ESG信息披露作为支撑。随着全球对环境、社会和治理(ESG)问题的关注,加强企业可持续信息披露逐渐成为大势所趋。但是,目前我国企业关于可持续信息的披露多数为自愿行为,且所依据的标准很不统一,不利于鉴证、评级和监管等工作的开展。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5月27日财政部发布了《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基本准则(征求意见稿)》,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国家统一的可持续披露准则体系”这一重要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为我国统一的可持续披露准则建设拉开序幕。《基本准则》意见稿规定了可持续信息披露目标和信息使用者,并对披露目标所涉及的重要性原则、重要性评估、汇总和分解以及相称性方法等予以明确。在信息质量要求方面,规定了企业披露的可持续信息应当满足可靠性、相关性、可比性、可验证性、可理解性和及时性等6项要求。在披露要素上规定了企业披露的可持续信息应当包括治理、战略、风险和机遇管理、指标和目标,以及每一个要素下需要披露的内容。

按照战略规划,可持续披露准则体系包括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三部分,其中应用指南包括行业应用指南(针对特定行业)和准则应用指南(针对重点议题)。总体目标是到2027年,我国企业可持续披露基本准则、气候相关披露准则相继出台。到2030年,国家统一的可持续披露准则体系基本建成。

有了国家统一的可持续披露准则体系作为支撑,ESG管理体系、评价体系将加速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