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宅元年(684年),一群刚被贬官的失意中年人聚集在扬州的小酒馆里喝酒,他们是徐敬业及弟弟徐敬猷、唐之奇、骆宾王、杜求仁和魏思温。

几人越喝越气愤,对武则天废除唐中宗李显、另立李旦为帝、 以太后之尊临朝称制的做法非常不满;于是就借着酒劲盟誓,相约一同在扬州起兵反武则天。

一、

那么,为何要选在扬州呢?

扬州处于运河与长江的交汇处,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商贾云集、财源丰厚,自然不用担心军粮问题;扬州又远离长安、洛阳,朝廷在这边驻军有限,不怕一起兵就被周边驻军围剿,胜算较高。

选好了起兵地点,接下来要解决的是如何募兵。唐朝实行的是府兵制,想要募兵得有朝廷旨意才行。此时徐敬业等人都已被贬官,没有朝廷旨意,根本就调动不了扬州的军队。

既然拿不到朝廷旨意,那么造一个假的总可以吧!

魏思温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县尉,但却是徐敬业集团的首席军师,还曾经当过监察御史,在朝中也有一些人脉。他想出了一个好主意,那就是拉朝中的同僚入伙,一起站在反武的阵营中。

这个人叫薛仲璋,是一名监察御史,他还有一个重要的身份,是当朝宰相裴炎的外甥。因为有这层关系和身份,薛仲璋可以名正言顺地借出差的名义跑扬州去。

从这件事也能看出,世家大族对武则天篡唐的做法是很抵触的。

薛仲璋到了扬州之后,魏思温就让同伙韦超跑去告状,说扬州地方长官陈敬之要谋反。身为朝廷派来的监察御史,薛仲璋自然不能袖手旁观,不管造反事实真假,先把人抓起来再说。

就这样,扬州城就成了群龙无首的状态。

几天后,徐敬业就骑着马大摇大摆进了扬州城,然后在上差兼宰相外甥薛仲璋的证明下,成了扬州的新任长官,掌握了军政大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

权力到手了,接下来就是募兵!上面说过唐朝实行的是府兵制,没有朝廷旨意是募不到兵,也调动不了驻军。

既然身份可以作假,那么朝廷旨意自然也可以。

在薛仲璋的见证下,徐敬业又对扬州官员说,自己是奉密旨要率兵到南方去平叛。命人打开府库将钱财拿出来分给兵卒,再将监狱里的囚犯都放出来,给他们兵器铠甲。

犒赏兵卒可以理解,放囚犯又是几个意思,这明显是有问题的,难道就没有人提出异议吗?

还真有人提出来的,录事参军孙处行拒绝执行,于是他就被以祸乱军心的罪名斩首示众。这下子就真没有人敢提出异议了。

权力有了,兵马也有了,整个扬州城就这样落入徐敬业集团手中。

徐敬业就自称匡复府上将,兼领扬州大都督,以唐之奇、杜求仁为左、右长史,李宗臣、薛仲璋为左、右司马,魏思温为军师,骆宾王为记室。

为了获得更多人的响应,徐敬业就打出匡扶李唐皇室的旗号,他们要拥立被废的中宗皇帝李显;接着就制造舆论,徐敬业让记室骆宾王写一篇战斗檄文《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通过这篇檄文将武则天的龌龊之事公诸于众,以便获得更多的支持者。

这一套组合拳下来还是非常有效果的,周围几个县闻风投降,十几天内就集聚了十多万人。

到此为止,徐敬业和魏思温等人的操作堪称完美。中国几千年历史上,能凭空变出这么强大的一支军队,也算是仅此一例了;魏思温的神级策划,完全可以被载入史册的。

然而,开局很完美,中途却不断地走歪了。

三、

占领扬州后,徐敬业集团面对的首要问题是接下来该怎么打。

军师魏思温认为,既然打着框护李唐,恢复中宗李显皇位的旗号,那就应该举起义旗,大张旗鼓的直取洛阳;让天下人看到勤王的决心,自然就会四面响应。

薛仲璋却认为,金陵有帝王气,又有长江天险,完全可以依据长江天险,奠定霸业后再向北进取;这样进可攻,退可守,游刃有余。

显然,薛仲璋的“帝王气”理论让徐敬业动心了,不管魏思温如何劝谏,他最终还是采纳了薛仲璋的策略,率兵向南先拿下常州和润州。

看到徐敬业如此决策,魏思温非常痛心,历来兵势合则强分则弱,徐敬业不赶紧渡过淮河、进取洛阳,失败已经是注定了。

徐敬业起兵本是以“匡复李唐”为宗旨,但是一听到薛仲璋说金陵有“帝王气”,立马心就不正了;此时,哪里还有要匡复唐室的想法,纯粹是以讨武则天为借口、想要在金陵称王称霸。

“匡复李唐”的宗旨没了,十几万大军就不知道自己造反的目的是什么了?原本统一的思想就出现了混乱,人心也就开始散了,这一散队伍就不好带了。

还没打就开始内乱,结局已经可想而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

当徐敬业集团在搞内乱的时候,朝廷这边却不慌不忙地准备出兵平叛。

武则天得知徐敬业叛乱消息后,很是淡定;特别是读完骆宾王写的檄文后,感慨道:“国家有如此人才,却沦落为贼人所用,这是宰相之过!”众大臣看到武则天这么淡定,悬着的心也就放下一大半了。

为了打击徐敬业叛军的士气,武则天下旨削掉徐敬业祖父和父亲的封爵,并挖坟开棺。同时,将徐敬业由李姓改回本姓。

徐敬业的祖父李绩,因为立下赫赫战功被赐姓李,武则天将其改为本姓,意在将他同大唐宗室进行切割,削弱其在道义上的感召力。可惜了李绩一世英名,最终被孙子搞得身败名裂,死后还被挖坟开棺,不得安宁。

搞定了徐敬业的事情后,武则天要对朝堂进行一次清洗,将反对自己的人给清洗掉,形成统一的思想、一致对外。

上面说的徐敬业集团的两大功臣之一薛仲璋,他除了是朝廷御史还是宰相裴炎的亲外甥,之所以能大摇大摆跑扬州参与叛乱,裴炎在其中也是起到一定的作用,很难说裴炎没有在暗中支持徐敬业等人。

特别是武则天下旨让裴炎处理平叛事宜时,裴炎一副不慌不忙的样子,也不召开商议诛讨会议,反而对武则天说:“叛军以太后专权为借口造反,如果太后将国政交回给皇帝,这叛军不用征讨,自然就平定了。”

这不是刺裸裸的逼宫吗!原本武则天就想对裴炎动手了,一直找不到合适的理由,现在裴炎自己主动跳出来,那就不要怪武则天了。

一句“裴炎要谋反,给我拿下!”

武则天就将裴炎给抓了起来,严加审问。没多久,裴炎就因“谋反罪”被押到西市斩首,跟他交往过密的官员都被流放。就连名将程务挺也因私下帮裴炎求情,就被武则天派人到前线将其斩于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