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刘昶来说,留在北魏其实才是他最好的选择,理由很简单,三个处境让他不敢回、回不去、不能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昶是宋文帝宋文帝刘义隆的第九子,宋武帝刘裕的弟弟,宋废帝刘子业的叔叔,宋明帝刘彧的哥哥。

宋文帝有十九个儿子,作为老九的刘昶不上不下、非嫡非长,德行无口碑、才能不出众,一点都不显眼。

不过,这种特质其实未必是坏事,作为皇子,它其实是一种“保护色”,只要刘昶甘于平庸,过逍遥日子,大体上可以保证一生无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昶之所以沦落到流亡北魏,就源自于他的性格缺陷,此人性情急躁,言行无状,分不清大小王,居然对哥哥宋武帝刘裕常常出言不逊。

好在宋武帝没太计较弟弟的莽撞,只是隔三差五将他提溜过来骂一顿而已。

在宋武帝的心中,弟弟仅是不懂事,而不是心怀叵测,教训一下就算了。但在外人眼里,就变成了刘昶有反心:“昶轻吵褊急,不能祗事世祖,大明中常被嫌责;民间喧然,常云昶当有异志。”

哥哥宽容,侄子刘子业就没那么客气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子业是个偏激、暴戾的少年郎,这家伙登基不久就对朝中大臣、宗室子弟大开杀戒,搞得满朝人心惶惶。

有一天,刘子业做了梦,梦见刚刚去世的母亲骂他说:“你不孝不仁,看似不像人君,应该把皇位还给宋文帝的儿子。”

正巧,当时到处流出“湘中出天子”的谶言,于是刘子业对宗室子弟的刀抡得更欢了,于是,一直被世人认为有异心的刘昶就这样上了刘子业的黑名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永光元年(465年),刘子业以刘昶与江夏王勾结谋反为名,出兵讨伐正在镇守徐州的刘昶。刘昶被迫举兵,他向所辖的各郡官员们派出使者,希望能得到他们的支持。岂料,那些官员们竟然无人响应,他们纷纷杀了刘昶的使者,

刘昶大惊失色,扔下母亲、妻儿,只带了一个小妾以及六十名随从逃奔北魏。即便如此,这一路亲信们也不断逃亡,到了北魏仅剩下二十来人。

北魏献文帝拓跋弘对刘昶还算大方,拜其为侍中、征南将军,封丹阳王,尚公主。就这样,刘昶落户北魏。

第二年,刘子业被叔叔刘彧弑杀,刘宋王朝的新皇帝成了宋明帝刘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彧是宋文帝的第十一子,即刘昶的弟弟。刘子业虽然无道,但刘彧毕竟是弑君夺位,为了宣示自己的合法性,他开始拨乱反正,为那些遭受刘子业迫害的大臣、宗室子弟平反,其中就包括刘昶。

魏皇兴元年(467年),刘彧的使者来到北魏,准备迎接刘昶回到母国,岂料被刘昶拒绝了。

刘昶虽然身在“魏营”,但却“心在宋”,自从踏上北魏的国土,他就毫不掩饰对祖国的思念,甚至当着拓跋弘的面涕泪横流,表达对母国的思念,搞得满座的人都被他深深感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至于陈奏本国事故,语及征役,则能敛容涕泗,悲动左右。”

多年后,刘宋被南齐取代,刘昶不忘复国之志,他常年游说孝文帝出兵攻打南齐,还数次领兵出征,为此努力近二十年,直到他去世前一年还在征战。

刘昶既然如此心怀故土,为何宋明帝迎接他的时候却又拒绝回国呢?

不敢回:宋明帝对宗室子弟的残忍一点不亚于刘子业

刘彧真的念及兄弟之情吗?确实念,他那些兄弟们被他杀了仅剩一个,都被他“念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