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诗书画院是近日获得授牌的新一批“江津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很多人或许会对这位“新人”有这样的疑问:一座文化场所,何以能在江津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中“杀”出重围、揽此殊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江津诗书画院开院仪式现场。苏盛宇 摄

江津诗书画院

本期的江津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推荐,将带大家走进位于明代工部尚书江渊故居江公享堂的江津诗书画院,领略历史长河中的感人故事,从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中感受爱国精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驻地:明代工部尚书江渊故居

《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规定了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涵盖思想政治、历史文化、国家象征标志、祖国壮美河山和历史文化遗产、宪法和法律、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国家安全和国防、英烈和模范人物事迹等方面。明确指出:“爱国主义教育应当坚持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坚定文化自信,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为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化利用文物资源,2023年,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江公享堂被用作江津诗书画院的驻地,于是,这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有了他现在的新身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江公享堂是明代工部尚书江渊故居。江公享堂始建于明成化年间,大门两侧有“北极勋臣府,西川相国家”楷体阴刻楹联,为明成化帝朱见深为褒奖江渊抵御瓦剌守卫京城功绩所钦题。据考证,这是中国历史上帝王所书有实物可证之最早楹联,也是江津作为中国楹联文化城市的重要文化地标之一。

江渊是什么人呢?为何得到这么高的礼遇?

江渊(1400年—1473年),字时用,号定庵、可潜,别号竹溪退叟。明四川重庆府江津县(今重庆市江津区)人,官至工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等职,2003年被评为重庆历史名人。

明宣德五年,江渊30岁时考取进士,曾参与北京保卫战,协助于谦击退瓦剌,官至资政大夫、工部尚书、太子太师。江渊一生几经跌宕,却始终保持着勤劳刻苦、清正廉明、爱国爱乡、护民爱民的高尚品质,是江津历史上唯一进入“二十四史”的人物。

历经500多年历史沧桑,曾经见证了一段历史风云的江公享堂被崇文重道的一代代江津人完好地保存了下来。位于江津城区的江公享堂不仅承载着江津的文脉,也象征着江津人百折不挠、坚韧顽强、精忠报国的精神品格,对社会各界开展江津区情区史和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市民了解江津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02

承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选址于江公享堂的江津诗书画院,是江津区委、区政府重点打造的“人文江津”系列项目之一,是江津区委宣传部、区文联主管的社会组织。

传统诗词书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自古以来,文化界评价一个人的文化艺术水平高,往往说“诗书画三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江津的文化底蕴非常深厚,重庆市曾经先后审议确定了501位重庆历史名人,江津区共有32人入选。近现代以来,江津走出了联圣钟云舫、白屋诗人吴芳吉、影评巨匠钟惦棐、国学大家王利器、中医名家任应秋等一批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文化名人。当前,江津籍活跃在外的文艺名家就有黄济人、何应辉、凌泽欣、梁平、陈可之、王逸虹、王达军、杨小勇、漆钢、余政仪等。厚重的文化底蕴、丰富的人文资源,是建设江津诗书画院的坚实基础。

江津诗书画院的办院宗旨是深入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文化文艺方针政策,着力助推江津文化文艺事业繁荣发展。主要职能职责是围绕诗词、楹联、书法、美术及相关传统文化艺术领域,组织开展相关学术研究、交流、采风、展览、培训、讲座、文艺志愿服务等公益文化活动,生产、推广诗书画文艺精品力作,挖掘江津本土传统文化资源,开展整理、编辑出版文艺专著等工作,培养江津诗词、楹联、书法、美术及相关领域文艺领军人才,团结引领相关文艺工作者、爱好者,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江津诗书画院还是活化利用的样板。作为文保单位,活化利用是最好的保护。江津诗书画院正秉承开放办院的理念,接轨市场机制,探索开展文化讲座、文艺沙龙、文艺培训、文创产品、文化活动、展览展演、茶艺花艺等一大批深受市民喜爱的文化活动和产品,在增强造血功能、保障诗书画院正常运转的同时,努力把江公享堂打造成为一个市民感受品位传统文化、学习交流传统文化的诗意城市文化空间,真正让江公享堂这个古老文物“活起来”。

03

未来:用传统文化厚植爱国情怀

走进江津诗书画院,浓厚文化氛围和清新文艺格调迎面而来。大门一侧,是重庆书协主席漆钢先生题写的院名牌匾,体势开张,翰逸神飞。

进门屏风前,假山流水,疏影横斜,数百年的古建筑焕发盎然生机。两侧楹联“偶遣江山铺画稿;闲邀风月入诗怀”,寄托着诗人书画家们用手中笔描绘祖国壮美山川的诗意情怀。

步入大厅,办公室、交流室、茶室、会议室、诗词创作室、书法创作室、美术创作室等功能空间一应俱全,简约的中式书案、书架上已放满近年江津编印出版的各类文艺作品。台上,LED屏等声光电设备巧妙融入,毫无违和。院内,文艺家们自发移来的奇石修竹点缀其间,平添灵秀之气。

以这样一个面目呈现在市民眼前的江津诗书画院,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让人期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市民参观书法作品展。袁孝椿 摄

江津诗书画院成立以来,先后展出了“联圣钟云舫杯全国楹联书法展”“川渝青年书法邀请展”“江津区-綦江区美术书法联展”等一系列展出,平时常态开展着“诗词楹联讲座”“书法、美术培训”“茶艺香道”等一系列活动,每周日上午固定还有“收藏交流小集市”。在江津诗书画院,市民可以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现在已经成为很多市民学习传统文化和休闲的必选之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江津诗书画院拥有会员60余名,均在诗词、楹联、书法、美术等传统文化方面拥有一定造诣。江津诗书画院日常开放依托运营的新文艺组织志愿者,为传统文化行业的优秀人才,爱党爱国,热爱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宣教经验。

“获评‘江津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后,对于我们既是鼓励,更是动力。”江津诗书画院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江津诗书画院将围绕诗词、楹联、书法、美术及相关传统文化艺术领域,组织开展相关学术研究、交流、采风、展览、培训、讲座、文艺志愿服务等公益文化活动,让市民了解传统文化,增强爱国情怀,让广大市民在文化熏陶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全媒体记者:张 渝

通讯员:郑 林

编辑:周小川 编审:吴 刚

值班副总编辑:涂 鹏

总编辑:罗玉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声明:凡江津区融媒体中心所属平台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猛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