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历史上,犹太人一直扮演着“流浪者”

中世纪他们从巴勒斯坦地区分散到世界各地,近现代又开始向近东和东欧地区转移,一路可谓颠沛流离。

近期,巴以冲突愈演愈烈,美国官员斯科特透露将有47万犹太人从以色列“逃离”,这是怎么回事?

巴以局势将走向何方,历史悲剧是否会重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 、犹太人的“流浪史”

据《塔纳赫》记载,犹太人的历史能追溯到4000年前,彼时亚伯拉罕率领族群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迁往巴勒斯坦。

“希伯来人”“以色列人”等名称也是由此而来,在古语中,“希伯来人”还有“渡来之人”的意味。

那场大迁徙,是犹太人流散岁月的开始,公元前6世纪的“巴比伦之囚”标志着以色列人的王国统治走向覆灭。

之后,犹太人先后被波斯人、希腊人及罗马人统治,公元1世纪“大起义”失败后,犹太人流散到世界各地。

彼时,犹太人走到哪里都没有安宁,法国有火烧犹太人事件,英国有针对犹太人的驱逐和屠杀,西班牙更公然出台政策,将犹太人当作奴隶驱使。

每当有天灾人祸,各地的犹太人都会被推出来承担“民众的怒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现代,犹太人转移到近东和东欧地区,中东、地中海沿岸乃至北非都有犹太人的聚居地,波兰、俄罗斯以及立陶宛也能看到不少犹太人的身影。

然后这些地方并不是犹太人的“乐园”——

恰恰相反,犹太人在这些地方被隔离、孤立、歧视,甚至遭到大肆屠杀。

德国“反犹”策略更是世界闻名,据不完全统计,二战期间犹太人口至少锐减了三分之一。

直到1948年以色列成立,犹太人长达数千年的流散史才告一段落,他们终于找到了“家园”,然而家园就意味着和平与幸福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 、歧视、危机与巴以冲突

尽管以色列是全球唯一的犹太人国家,在外人看来,它也的确是个“团结”的个体,可实际上以色列并非所有犹太人的乐土,有不少人想逃离。

其一,以色列内部存在严重歧视链条,同是犹太人也会被分为三六九等。

地位最高的是“欧洲犹太人”,也就是阿什肯纳兹人。

早在中世纪时期,这是犹太三大分支中最弱的一支,数量也不多,仅占到总数四十分之一。

然而工业革命改变了这一局面,以色列建国后阿什肯纳兹人掌握了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之相对的是其他犹太族群,比如“东方犹太人”“地中海犹太人”,他们大多数时候都属于从属地位,面临着各种资源的不平等。

别看以色列建国的时候说得好听,“以色列属于每一个犹太人”,现实却十分残酷。

以色列一度要求,东方犹太人在移民的时候必须拥有“熟练生产技术”,这与它无条件接纳欧洲犹太人的做法形成了鲜明对比。

后来的“熔炉政策”说是为了消弭族群矛盾,其实根本上还是欧洲犹太人的“同化”

因此,有犹太人想要“逃离”以色列,这再正常不过,毕竟谁也不愿意无休止地接受排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二,以色列的外部环境并不好,同诸多国家矛盾不断也就罢了,巴以冲突让不少犹太人对以色列政府失去了信心。

以色列和美国的关系不错,两国是“特殊战略盟友”,以色列每年都能从美国拿到一大笔军事援助。

不知道是否是由美国撑腰的原因,以色列在对待其他国家时总显得“有恃无恐”,也不太受各国待见。

譬如说土耳其,今年5月2日就同以色列停止了所有进出口贸易,黎巴嫩谴责以色列,玻利维亚直接与以色列断交,智利、约旦、挪威以及爱尔兰等国与以色列不再互派大使,法国则在5月底宣布禁止以色列参加今年防务展。

一个国家不待见以色列,或许是两国之间有矛盾,这么多国家共同抵制以色列,只能说明以色列确实存在问题,而这个问题就藏在巴以冲突之中。

巴以冲突到底从何而来?此次以色列又干了什么,竟惹得“天怒人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 、巴以冲突的由来和现状

我们前面提到,公元1世纪后犹太人流散到世界各地,而相关区域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

有不少阿拉伯人搬到了那边区域,并和当地土著居民繁衍生息,最终形成了今天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这也是矛盾的源头。

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在当地生活了一千多年,然后犹太人回来了,还要在那边区域建国,阿拉伯人自然是不愿意的。

于是双方爆发了激烈流血冲突,最终在英美两国的支持下,“以色列”还是成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犹太人建立国家的心愿虽然得以达成,但是他们和阿拉伯人的斗争并没有停止。

他们觊觎阿拉伯人的土地,之后陆续和阿拉伯国家打了五场战争,并成为“赢家”,将一百多万阿拉伯人赶出故土,这些人沦为了难民。

1988年,巴勒斯坦国成立,“巴以冲突”进入新的阶段。

此时阿拉伯人与犹太人已经不仅是在“争夺土地”,还是在争夺“信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巴勒斯坦被占领的领土上,有些崇尚伊斯兰传统思想的人不愿屈服,成立了反抗组织。

这个组织名为“伊斯兰抵抗运动”,也就是俗称的“哈马斯”。

据不完全统计,其正式成员超过两万人,除了有身份的合法人员外,还有一些经过专门训练从事暴力活动的恐怖分子。

与之相对的,还有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也就是俗称的“巴解”。

哈马斯和巴解曾经是并肩作战的盟友,只不过1993年两者产生了矛盾,因为奥斯陆协议双方渐行渐远,这也给巴以问题的解决带来了一些困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即使不谈哈马斯,巴以双方也很难达成一致,毕竟横夹在中间的“阻力”太多了。

譬如说犹太人定居点、巴勒斯坦难民回归以及耶路撒冷归属问题等,这些问题不解决,巴以双方就难以达成永久性的和平协议。

当然,以色列的不着急也是原因之一,我们前面提到它每年都能从美国拿到大量军援,在巴以冲突中它是占据优势的一方,自然想谋求更多利益。

尤其911事件后美国更加偏袒以色列,以色列愈发“有恃无恐”了。

美国的纵容,为巴以冲突添了一把火,而这把火最终也烧到了美国身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巴以冲突愈演愈烈,人们对美国的怨气也越来越大,巴以冲突俨然已经成为中东地区民众反美情绪的一大根源,这一度令美国十分头疼。

为了改善同阿拉伯国家的关系,也为了平息民众怒火、挽回自己的国际形象,美国开始促进三方会谈。

然而为时已晚,以色列欲壑难填,美国也无力改变,最终只能勉强维持当地稳定,“打打停停”成为当地的常态。

然而战争不是政客手中的“筹码”,它是恐怖的灾难,巴以冲突已经成为不少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的噩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 、新一轮的袭击与灾难

新一轮巴以冲突中,以色列向哈马斯控制的加沙地带发起了多轮空袭,导致大量人员死伤。

而哈马斯的态度十分强硬,朝以色列南部发射了数百枚火箭弹,其发射的冰雹型火箭炮,还打破了哈马斯攻击的最远射程记录。

无论是先进的导弹轰炸,还是原始的人体炸弹袭击,带来的都是鲜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色列的空袭并没有给哈马斯武装势力带来太多损伤,反倒是给平民造成了不小伤亡,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恐慌,还招致了国际社会的谴责。

前面说到有不少国家撤回大使、同以色列断绝合作,就与此番事件有关。

只不过以色列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行动,5月5日还有新闻报道,以色列军队在24小时内向加沙地带展开了三项军事行动,导致了一百多人伤亡……

财联社6月12日公布消息,本轮巴以冲突至今,已经导致加沙地带37164人死亡,这个数据属实令人触目惊心。

与之相比,加沙地带卫生部门公布的“一百多人”伤亡似乎也不算什么了,可涉及生命,怎能只用数据衡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像联合国妇女署之前发表声明时所说的那样,新一轮巴以冲突中,至少有一万名妇女被杀害,其中有六千名是母亲。

而她们的遇难意味着无数儿童成为孤儿,其中每个受害者都何其无辜!

根据以色列军方披露的消息,目前已有九十五万巴勒斯坦人从拉法撤离,拉法地区还剩下三四十万人,这些人接下来的处境令人担忧。

不仅是巴勒斯坦人,犹太人的处境也不乐观,近日美国情报官员斯科特披露消息,称有大量犹太人将逃离以色列,并且以后都不回来了。

这令不少人猜测,巴以局势或有彻底崩盘的风险。

毕竟,“临危跑路”也算是犹太人的特长了,当年欧洲再度掀起反犹主义,以及之前西方制裁俄罗斯的时候,犹太人也提前跑路了不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 、难望尽头的“迁徙”

很多人以为,随着21世纪到来,针对犹太人的歧视和屠杀已经结束了,实际上并非如此,欧洲大陆上依旧有反犹主义蔓延。

2012年犹太学校遇袭,2014年比利时犹太博物馆被炸,以及2015年法国犹太超市枪击案都是例子。

当年有人统计过,法国的犹太人口不足50万,还没占到总人口的1%,可是法国的种族歧视攻击有超过一半都和犹太人有关,其他欧洲国家也大抵如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彼时许多欧洲国家都掀起了“犹太人出走潮”,英法德等国站出来挽留,英国说“如果犹太人认为英国不再安全,我们将十分心碎”;

法国说“10万犹太人离开,法国将不再是法国”,德国更反复承诺保证犹太人安全。

然而,这些言论并没有阻止犹太人出走,他们认为以色列才是真正的乐园。

美西方国家制裁俄罗斯时,情况同样允许如此,有不少犹太寡头选择出逃。

只不过这次情况不太一样,以色列也没说什么“欢迎你们回来”的言论了,毕竟以色列和俄罗斯、乌克兰关系都不错,让它选边站实在困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不断有犹太人聚拢到以色列,他们的目的自然是寻求一个和平稳定的深生存环境。

然而以色列政府的做法属实令人失望,他们不仅让本国的犹太人想要逃离,也让生活在其他地区的犹太人倍感压力。

本轮巴以冲突爆发后,不少欧洲国家都掀起了“反对以色列,支持巴勒斯坦”的示威游行。

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反犹事件的频率又升高了,就拿法国来说,本轮巴以冲突后已发生了七百多起。

其实,许多犹太人对以色列政府的做法也很不满意,不少地方的犹太群体甚至主动举行活动,抗议以色列对平民的攻击。

从这个角度看,这些生活在海外的犹太人也纯属被“殃及池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巴以冲突一日不和平解决,欧洲地区的反犹浪潮恐怕也难以遏制。

若是以色列继续维持当下的强硬态度,不愿意谈判,恐怕接下来犹太人在欧洲地区的生活会更加艰难。

这也不禁令我们思索:

“一路迁徙的犹太人,接下来到底还能迁徙到哪里去?”

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犹太人都被称为“无家可归的民族”。

如今好不容易有了自己的家园,更应该倍加珍惜,而不是盲目挑起战争与争端,破坏地区和平。

希望以色列好自为之,不要在歧途上越走越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考资料

《反犹主义再起,欧洲犹太人纷纷移民以色列》 观察者网

《巴以冲突持续,有着怎样复杂的背景》 新京报

《西方制裁下俄罗斯犹太寡头陆续外逃,避难地以色列进退两难》 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