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深化“美丽庭院”建设工作,南粤女声公众号开设“美丽庭院”建设工作专栏,展示各地经验做法和工作成效,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借鉴学习,创新实践、积极探索,带动广大妇女和家庭参与建设“美丽庭院”,以“小美”庭院扮靓“大美”乡村,积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取得新突破。

这段时间,南海区西樵镇听音湖畔又多了一个网红打卡点:开在爱国社区杏头村的和山cafe&bistro。那是一栋两层的现代建筑,坐落在一楼露天的院子里,可以看到阳光穿过大树翠绿的枝叶,洒在错落的茶座上。抬头远望,满眼樵山青翠。

大半年前,这还是村里一间闲置的旧屋。经过几名“80后”的巧手改造,摇身一变成为西樵山脚的一座美丽庭院,为村里带来新的人气和收入。

这是近两年来,南海农村变化的一个缩影: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流到乡村创业、工作,曾经荒废、闲置的旧屋与公共空间被修整、重构为一个个“美丽庭院”,为农村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

2024年,是广东加力提速推进“百千万工程”的关键一年,农村依然是任务最为繁重的主阵地。今年以来,南海将乡村绿化作为推进“百千万工程”的重要抓手,“增绿就是增优势、植树就是植未来”成为全民共识。

春日过去,大规模植树的黄金期不再,乡村绿化的文章如何继续写下去?“美丽庭院”建设,成为南海新的突破口。

全民参与

推动“泛美丽庭院”建设

今年以来,南海抢抓春季种树黄金期,开展大规模植树添绿。为了确保种植效果,南海专门编制镇村“十个一”工作指引和绿化技术指引,绘制《新增绿化示意图(样板)》,让村居清楚种在哪、怎么种、种出什么效果,并组建技术团队逐村指导。不仅如此,南海还摸排梳理苗圃场112个,供镇村社调度对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南海由区委书记、区长带头,累计动员16万名党员群众参与义务植树活动800多场;在全社会发出认捐认种倡议,撬动1200多万元集体资金、300多万元社会资金参与,共计种植苗木花卉27万株,其中新增种植树木超18万株。

南海乡村绿化工作得到上级肯定,佛山市现场会在南海区九江镇召开,全省推进会安排南海作为县区级唯一代表作经验汇报。

取得成绩的同时,南海也在思考,当春季这一植树黄金期过去之后,如何持续推动乡村绿化向“美化、生活化、长效化”的2.0版进阶?“美丽庭院”建设成为新的突破口。

事实上,“美丽庭院”建设工作从2022年就已启动。当年6月,省农业农村厅、省妇联印发《广东省“美丽庭院”创建行动实施方案》,按照“全省统筹、分级打造、分类实施、示范引领”的思路, 计划利用三年时间,深入开展广东“美丽庭院”建设行动。

同年7月,《佛山市“美丽庭院”创建行动实施方案》印发,制定了三年行动计划。次年3月,印发《佛山市“绿美佛山巾帼行动”实施方案》。

具体到南海,2022年按照“内外兼修”的思路,以“庭院美”为基础,动员妇女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开展“美丽庭院”创建。次年组织开展绿美南海巾帼行动,着力打造“美丽庭院+”矩阵。

相较于大规模乡村绿化,注重改造庭院“小美”、推动公共区域“微改造、微更新”的“美丽庭院”建设,是水磨工夫,更需要群众主动和个体自觉。为此,南海将绿化美化写入村规民约,聚焦“美丽庭院”建设,发动群众利用房前屋后、院落空间种植花草树木,让乡村绿化走进家庭、融入生活。

同时,发挥妇女群众在庭院建设中的骨干作用,组织254支巾帼志愿服务队开展活动超600场,全区建成“美丽庭院”2800多个,激发群众因地制宜,打造美丽巷道、一米阳台、绿美庭院示范带等靓丽风景。不仅如此,南海还推动“泛美丽庭院”建设,将“美丽庭院”辐射到阳台、巷道、院校、厂企、机关等,推动113家企业建设花园厂企,企业冠名建设主题园137个。

全民参与,共建绿美南海的格局初步形成。

美学赋能

以庭院美推动人文美

最近,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人居环境学院党总支书记罗国良比较忙,这不仅是因为他的教学任务,还因为他另一层身份——丹灶“乡村绿美师”。

过去“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发展模式,让南海农村得以迅速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城不城、村不村”的乡村面貌,重经济、轻环境的观念需要时间转变。在绿美南海的建设过程中,如何才能有效“护绿”、持续“添美”?南海提出文化引航、美学赋能,以文化和美学提升乡村绿化的内涵和品质。

南海在每个镇街组建“乡村绿美规划师”队伍,深入各村各户个性化指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海在每个镇街组建“乡村绿美规划师”队伍,深入各村各户个性化指导

为了让这一设想有效落地,南海大规模开展美学培训,区、镇党校牵头组建区镇美学讲师团,研发美学课程,打造现场教学点,推广典型案例,全覆盖培训村居干部、党员代表、妇女代表14500余人。

同时,加强美学设计专业指导,在每个镇街招募乡村艺术家、园艺爱好者、园艺专业教师学生等,组建一支“乡村绿美规划师”队伍,深入各村各户个性化指导。罗国良,就是丹灶“乡村绿美师”队伍中的一员。

过去一段时间里,罗国良和丹灶其他38位“乡村绿美师”一起深入村居,为丹灶城乡植树、“四小园”养护、庭院美化、厂企环境绿化送去规划和指导,为丹灶绿美生态建设提供专业人才力量保障。

如在仙岗社区,罗国良作为“有为水道”片大党委的“乡村绿美师”片长,结合当地“葛洪炼丹”养生文化,提出“增植中草药”“增加植物色彩”“保留生态古朴之风”“庭院节点养生设计”“广东老火靓汤配方展示”等方案,助力打造仙岗社区“美丽庭院 健康人生”主题美化路线。此外,他还发动学院师生绘制示意图、规划图,并为社区有关人员提供设计施工和养护技能培训。

南海区九江镇一处“美丽庭院”一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海区九江镇一处“美丽庭院”一角

在南海区九江镇,“庭院美化师”赵敏虹和村民分享养花心得和技巧,让新手小白也能养好花。她是九江镇下东村村民,有多年养花经验,她的花园里有不同品种的月季、玫瑰、三角梅、绣球等,种类繁多的观花植物让家里一年四季鲜花常开。

在南海区里水镇,“乡村美划师”黄晓蕾忙前忙后,带着孩子们以墙为画布,进行艺术启蒙。在“乡村美划师”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群众开始接触艺术、靠近美学,“作品”更是层出不穷。仅近几个月,社区居民、亲子家庭等群体共同绘制了墙绘11幅,为闲置地、公共区域、道路过道等491平方米的墙面,增添了富含当地文化内涵的美学作品,为社区增添色彩。

美学赋能,南海正以庭院美推动人文美。

让绿美产生效益

工业大区激发绿色动能

绿美南海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如何持续、有效推进?让绿美产生经济效益,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关注乡村发展、加入乡村建设,是关键。

为此,南海把“有没有人来投资、年轻人愿不愿意回来”作为绿美乡村建设成果的衡量标准,探索“美丽庭院”与农文旅等产业融合,积极发展绿美经济。开在爱国社区杏头村的和山cafe&bistro,就是成果之一。

开在西樵镇爱国社区杏头村的和山cafe&bistro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开在西樵镇爱国社区杏头村的和山cafe&bistro

虽然开业时间并不长,但凭借着优美舒适的用餐环境,和山cafe&bistro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点。“不少顾客‘舍近求远’,专门开车一个小时过来用餐,也有一些顾客利用我们的场地作为会客厅、会议室。”餐厅主理人美其笑言。

在桂城林岳社区,两位“00后”女青年回乡创业,租了10亩荒废已久的空地,创办集餐饮、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城市营地今日欢营(Camp Today)。今年2月,该营地正式对外营业,至今已经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露营游玩。昔日安静的乡村逐渐热闹起来,有了人气。

在狮山高边璜溪村,江浙女青年九九联合几个朋友,在古村里租了几间旧屋,翻新改造成咖啡馆。离此不远的巷子入口,挂着“又见旯茶咖”的招牌,老板是回村创业的本村年轻人。高边社区党委委员邬秀芬介绍,从古村活化之后,陆续有20来家餐饮、艺术展馆自发进驻璜溪。

在大沥凤池,返乡创业青年黄晓红将亲戚家一间长久无人居住的旧房子改造为特色餐饮店,还在不同区域种植了凤池社区的村花三角梅,以及九里香、绣球花,桂花、大叶紫藤花等,打造成层次分明、四季有花,移步见景的美丽庭院。在美味菜肴和优美环境加持下,越来越多的人慕名来到这里,他们老客带新客,让村子的人气越来越旺……

里水贤鲁岛,一座闲置多年的农村老宅改造而成的诗意庭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里水贤鲁岛,一座闲置多年的农村老宅改造而成的诗意庭院

数据显示,目前南海全区产生经济效益的庭院超200个。其中,通过推广“美丽庭院+民宿餐饮”,盘活闲置庭院,打造民宿、咖啡店、私房菜等网红点90余家,不仅提高村集体收入,也带动村民就业;探索“美丽庭院+直播”,举办电商直播带货、巾帼优品推介等活动30场;开展“美丽庭院+研学”,将庭院与非遗传承、乡土作物等结合,打造绿美研学路线18条;探索“美丽庭院+文产”,将庭院发展为工作室、文创室,吸引18名国内外知名艺术家落户南海乡村。

发展庭院经济,拓宽生态效益转化路径,南海已经“在路上”。“接下来,南海将久久为功推进乡村绿化,培育群众绿美习惯,发展庭院经济,涵养家风乡风,让南海这个工业大区厚植绿色家底、激发绿色动能。”南海区委常委、区委组织部部长韩峰说。

原标题:《乡村绿化2.0:走过“黄金”春日,南海绿美升级》

【撰文】黄艳姿 【通讯员】基石

来源: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