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春天,毛主席在杭州起草宪法,在休息时间他找来浙江省公安厅的厅长王芳,说:“是快到清明节了吗?”

还没等王芳回答,毛主席紧接着又说:“我有一件事想要拜托你办一下。快到清明节了,按照我们民族的习惯,清明节是祭奠先人的日子,还请你帮我准备一个没有名字的花圈。”

王芳听了毛主席下达的任务,一时间也摸不着头脑。那么毛主席为何要王芳准备一个没有名字的花圈呢?这个花圈又是给谁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在杭州起草宪法

1953年12月27日,毛主席在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来到杭州,随行的还有公安部部长罗瑞卿、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等人。毛主席抵达杭州后,浙江省公安厅厅长王芳将主席等人安排住在刘庄。

那年毛主席60周岁,而他生日这一天刚好在来杭州的火车上,大概也是毛主席有意避开吧。

到了杭州后,江青对王芳说:“主席如今不愿意人家向他祝寿,但我们要有一个表示。刚好元旦快到了,不如你们以庆祝元旦的名义,请主席吃个饭,并借此向主席表示祝寿?”

王芳将江青的建议上报给中共浙江省委,大家觉得这是个好办法,便同意了。

12月30日晚上,中共浙江省委请毛主席吃饭,桌上除了平时用的菜外,还特意摆上了花生、红枣和面条,意为庆祝华诞,祝愿长寿。席间气氛非常愉快,大家也轮流向毛主席祝酒,毛主席高兴地一一作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芳

快要结束的时候,毛主席面前还有四杯酒,他见王芳的酒量不小,便说:“这里还有四杯酒,不要浪费了,我看王厅长的酒量不小,就请你喝掉它吧!”

王芳见毛主席发了话,也不好推却,一口气将四杯酒给喝了下去。毛主席见状高兴地大声说:“好!”

就在这个时候罗瑞卿对王芳说:“王芳同志的名字应该改一改,一个山东大汉,名字却像一个女孩子。如果是认识你的还好,不认识的一定以为你是女同志。”

王芳当即说:“那我就改个名字吧,将草字头去了就行!不过改名字是要报给上级得到批准的。”

毛主席笑着说:“你们同意王厅长改名,我可不同意!你们山东的绿化这么差,到处都是荒山秃岭,山上不长树,有的连草都不长。你王芳的头上刚好长了一棵草,现在却要除掉它,这我是不同意的。什么时候山东的绿化搞好了,你再改名字!”

毛主席这次来杭州的主要工作,就是亲自起草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初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领导起草的这部宪法,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也是这100多年以来,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经验总结。这部宪法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开天辟地的伟大意义,更是开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以法治国的新天地!

那一次毛主席在杭州住了两个半月的时间,他几乎每天都在北山路84号30号楼办公。在毛主席的办公桌上摆满了各种书籍、资料以及文件,其中也包括苏联等国家的宪法译本。

毛主席工作起来精力是非常集中的,思考和研究问题也到了忘我的地步。一天下来,毛主席办公桌上的烟灰缸里堆满了烟蒂,而这些烟蒂也是短的不能再短。

因为毛主席吸烟有一个习惯,那就是吸到快要烧着指头才肯放下,而剩下的烟也没有扔,而是用烟嘴继续抽,直到烟熄了才会彻底放下。

除此之外毛主席茶杯里也总是空的,他喝光茶水后会将茶叶也掏出来吃掉。毛主席说:“茶叶可是好东西,是很有营养了,如果白白倒了那就太可惜了。”

毛主席在杭州的时候,除了亲自主持起草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外,还听取了中共浙江省委的同志进行工作汇报,并先后外出视察了萧山、新登、绍兴等县的农业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每到一个地方都要和社队的干部以及普通的农民谈话,调查了解基层的情况。不过为了安全起见,王芳等人决定让主席戴着口罩和群众见面,这也是无奈之举。

毛主席并不认同这种做法,有时候会摘了口罩和农民唠家常。幸好当时刚解放不久,认识毛主席的普通群众很少,只知道他是一位大干部,根本没想到会是毛主席。

除了处理这些事情以外,毛主席还是将主要精力放在起草宪法上,他几乎每天都坐在办公桌前工作,和秘书们讨论研究起草宪法的有关问题。

由于毛主席对起草宪法的工作是十分重视的,因此起草班子的工作人员也不敢放松,经常高度紧张,连星期日也很少休息,经常加班工作到深夜。

有时候王芳见毛主席办公累了,就劝他休息一下,陪他去散散步。毛主席说:

“我这次来杭州本来还有另一个任务,那就是改一下白天睡觉、晚上办公的作息。你看我这段时间都在改,但效果不是很好,旧的习惯势力太过顽固了,看来想要一下子改变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爬山

为了改变一下毛主席的作息,保健组的周大夫建议主席多出去走走、爬爬山可能效果会更好。毛主席采纳了周大夫的意见,曾兴致勃勃地爬过五云山、北高峰、北山、莫干山等,他在杭州期间几乎爬遍了市内所有的山。

五云山在杭州城的西南方,在钱塘江的北岸,海拔400多米。毛主席来到杭州爬的第一座山就是五云山,同行还有王芳、汪东兴、李银桥等人。

爬山的时候,李银桥随手在路旁的竹林里捡了一根竹竿递给毛主席。从这以后,只要毛主席爬山,他都会带着这根竹竿。后来主席将这根竹竿带回了北京,不管是爬香山、玉泉山还是游览十三陵,他的手中始终握着这根竹竿。

这根竹竿被毛主席把玩的油光锃亮,几乎伴随主席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某次越南劳动党主席胡志明到北戴河会见毛主席,十分喜欢他手中的竹竿,便想向主席讨要留作纪念。没想到主席十分恋旧,没舍得将这根竹竿送给胡志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和王芳

毛主席:准备一个没有名字的花圈

1954年的一个傍晚,毛主席在刘庄园内散步,清风拂拂。就在这个时候毛主席问王芳:“你知道西湖边上有多少座坟墓吗?”王芳说:“具体数字我也不是很清楚,反正到处都是坟墓。”

毛主席点点头说:“是啊,我们是整天和死人打交道。那些达官贵人们活着住在深宅大院,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死了还要在西湖边上占一块宝地,这怎么能行呢?”

王芳说:“主席,您看怎么办才好?”

毛主席想了一会,说:“除了岳王墓等少数几个有代表性的人物的坟墓留下外,其他的都迁到其他地方。西湖本应该是一个美丽,让人民休息的地方,不能让来过的人们看见到处都是坟墓,这实在是有些大煞风景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顿了顿继续说:

“岳飞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爱国英雄,公元12世纪,女真族在北方建立了金国。不过他们不安心居住在偏僻的北方,想要入土中原,随即对中原地区的百姓进行了烧杀掠夺。
面对百姓遭遇的场面,岳飞再也忍不下去了,他主动请缨,率领骁勇善战的‘岳家军’前往抗金前线,杀得金人丢盔弃甲,闻风丧胆!”

王芳听了毛主席这一大篇“岳飞论”深受启发,除此之外还为毛主席那超人的记忆、广博的学识以及精辟的分析所折服。沉默了一会儿,王芳说:“主席,人民用生铁铸成的秦桧夫妇的跪像仍跪在岳飞的墓前!当年出卖民族利益、残害忠良的奸臣将永远被世人所不齿!”

几天后,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毛主席将王芳喊来,问他:“是不是快到清明节了?”王芳回答道:“主席,后天就是清明节了。”

毛主席点点头,继续问:“你知道‘以身许国,何事不敢为’是谁说的吗?”王芳说:“这是宋朝民族英雄岳飞的名言。”

毛主席用赞许的眼神看着王芳,然后说:“那岳飞的《满江红》你会背吗?”王芳不好意思地摸了摸头,说:“主席,我的口音太重了,怕背不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岳飞

毛主席鼓励王芳:“没关系,你背背看。”王芳尽量用标准的普通话背诵《满江红》。王芳背完了《满江红》,毛主席沉默了一会说:“王芳,我有件事想要托你办一下。”

王芳立即说道:“主席,有什么事您就说吧,我保证完成!”

“清明节就快到了,按照我们民族的习惯,这天是要祭拜先人的,还请你帮我准备一个花圈,不过上面不要写名字。”

王芳有些疑惑地问:“主席,那这花圈要以谁的名义送出去呢?又要送到哪里呢?”

毛主席说:“既然是我让你去办的,当然是以我的名字,不过上面最好不要写名字,送到岳飞墓前。”

清明节那天,岳王坟前的花圈丛中有了一个制作精美,但却没有标明敬挽人姓名的花圈。

大家看到这里一定非常好奇,毛主席对岳飞的感情为何如此之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早在毛主席少年时期,好学的他曾读过许多明清小说,其中一本就是清钱彩据明人熊大木《大宋中兴通俗演义》改写的《精忠说岳全传》,这本书也给毛主席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毛主席喜欢看京剧,尤其欣赏以岳飞为主角的京剧。据毛主席的警卫员回忆,早在1933年的时候,毛主席就在红都瑞金观看过京剧《岳母刺字》,随后感慨道:“岳飞是个民族英雄,他精忠报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1938年,毛主席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进行了一次演讲,而这次他就用了李逵和岳飞的故事勉励学员们。毛主席对学员们说:“李逵没有学过什么,但他仗打得非常好;岳飞也不是从什么地方毕业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9年1月,毛主席在一次演讲中提倡要学若干历史人物干到底的英雄气节:

“多少共产党人被捕杀头,临死前他们还是不肯向敌人低头。但还有一部分叛徒刚开始信仰马克思主义,然而一旦被敌人抓住,受到他们的刑罚,就会屈服、背叛组织。
不过有一种人,他们被抓后绝不屈服,具有这种英雄气概的人,我国历史上有很多,比如说文天祥、项羽、岳飞等等,他们就是决不投降的。”

岳飞的这种骨气,毛主席也是倍加赞赏的。

1950年春,毛主席率领中国代表团访问苏联。有一次在向斯大林介绍中国共产党军队在革命战争年代“不畏艰险,视死如归”的精神时,苏联翻译不理解“归”的意义,请我方加以解释。

毛主席说:“归就是回到原来的状态,而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藐视一切困难和痛苦,就像看待自己回到原本状态一样看待死亡。”

除此之外毛主席还进一步解释道:“这是12世纪我国古代一位著名的统帅岳飞曾使用过的一种说法,他是著名的抗金将领。”

斯大林理解意思后,情不自禁地说道:“看来这是一位天才的统帅啊,表现出大无畏的精神和雄才大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3年2月15日,毛主席在会见柬埔寨哈努克亲王的时候,罗瑞卿曾向他汇报了,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总结在中印边界自卫反击作战的经验:“一不怕死,二不怕苦。”

毛主席听了十分高兴地说:

“是啊,过去岳飞讲文官不要钱,武将不怕死,天下太平。不过我却认为这句话是有些片面了,那是不是说文官不要钱,但可以怕死?武将不怕死,但可以要钱呢?
我们解放军的文官既可以不要钱,也不怕死亡;武官既不害怕死亡,也不贪钱,这样不是更好吗?
另外岳飞还有两句话是值得我们学习的:‘饿死不抢掠,冻死不拆屋。’这句话就是说饿死不能抢劫,冻死也不能拆房子烤火。”
做手术听《满江红》

1952年毛主席视察河南,在返回北京的时候特意在中途下车,参观河南汤阴岳庙和岳飞故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岳飞的故里,毛主席见到的是矗立的《岳忠武王故里》巨碑。碑文大致是根据《宋史·岳飞传》写的,字迹繁多,尽管如此毛主席还是很有兴趣地从头读到尾。

汤阴县长王庭文向毛主席汇报说:“根据我们所查,岳飞家的后代没有一个是当过汉奸的。”毛主席听后十分高兴地说:“很好,很好,岳飞是个大好人,岳家也没有一个当过汉奸的,这都保持了岳飞当年的爱国主义气节。”

毛主席在参观汤阴岳庙的时候,还问王庭文:“你会背岳飞的《满江红》吗?”还没等王庭文回答,毛主席就自己背诵起了《满江红》。1975年,毛主席做白内障手术的时候,就曾聆听了《满江红》。

那是发生在1975年的时候,春节前的一个星期天,一位解放军找到医生唐由之,让他带上随身用品乘坐飞机去执行任务。飞机大约飞了两三个小时,随后降落在杭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由之

当天晚上,唐由之被通知明天要去见毛主席,为主席检查一下眼睛。第二天一早,唐由之等人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来到毛主席的房间。听到有人进来,毛主席勉强按住沙发扶手,想要站起身来,唐由之等人见状连忙走到毛主席的身边,说:“主席,我们是晚辈,您是不用起来的。”

不久后唐由之等人为毛主席做了眼睛的检查,随后针对主席的病情进行研究和讨论。毛主席当时已经82岁了,身患多种老年病,已经不能承受当时西医的白内障摘除手术,比较适合做中西医结合的针拨术。

大家看到这里一定非常好奇,针拨术是什么呢?

这是一种中西合璧的手术,也是唐由之医生在中国古代手术的基础上研究多年的成果。这种手术和当时西医手术相比,具有手术时间短、切口小、对人体创伤小等优点。

经过总结以往的病历,以及观摩当时大家所做的病例等,周恩来和邓小平最终决定由唐由之主刀,为毛主席做白内障手术。在给毛主席做手术之前,唐由之已成功做过数千例白内障针拨术,其中难度最大的要数柬埔寨前首相宾努亲王的手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由之和病人

经过7个多月的研究和准备,医疗小组认为现在是做手术最好的时机。不过他们准备工作是做好了,但究竟做不做手术,毛主席本人还没有表态。

此时有人提议:“唐大夫,你和毛主席比较熟,要不你去问问主席吧?”唐由之轻轻地走进毛主席的房间:“主席,今天是第10天了,您看做手术怎么样?”

毛主席问他:“你们都准备好了?”“准备好了。”

毛主席听了唐由之的话很是高兴,然后大手一挥,爽快地说:“那就做!”周恩来、邓小平等人得知毛主席要做白内障的手术,很快赶来。

唐由之和毛主席的机要秘书张玉凤,共同搀扶着毛主席从卧室向临时手术室走去。毛主席走到半路问唐由之:“音乐都准备好了吗?”唐由之回答道:“对对对,还有音乐,这个我没有想到。”

毛主席当即让张玉凤去拿岳飞的《满江红》弹词,这也是毛主席最爱听的音乐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来到1974年,严重的老年性白内障令毛主席的双眼几乎失明,他想要阅读什么全都由身边的工作人员读给他听。不过毛主席觉得那些同志读古诗词的时候缺少某种韵味,便提出要古诗词的配乐演唱。

毛主席知道古诗词原本就是和乐可唱的,那些词牌就是一支支乐曲的名称。因此中央有关部门立即调集音乐届和戏曲界的名流,然后选择一些毛主席平时就喜欢的古诗词谱曲、配器,最终录制成唱片。

而在这些曲子当中就有岳飞的《满江红》,这支曲子是由上海著名昆曲演员岳美缇演唱、张晓辉吹笛伴奏,充分抒发了一位爱国志士的伟大情怀。

毛主席听着这豪迈铿锵的歌唱,移动着步子,走到了手术台旁。

手术开始了,主刀的是唐由之,第一助手是高培质,第二助手是张淑芬,手术室的护士则是张菊敏。刷手、泡手、穿手术衣,当唐由之给毛主席眼部消毒的时候,说:“我给您用一点生理盐水,可能盐水会流到嘴里,有一点咸,不过这都是消过毒的,是没有一点问题的。”

毛主席很是配合,一声不吭,一动不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别看前期准备工作那样漫长和紧张,但当手术真正做起来的时候,唐由之只用了五六分钟,就很顺利地完成了手术。给毛主席包扎好双眼后,工作人员用推车送主席回卧室躺下,唐由之则去向一直守候着的周恩来和邓小平等人汇报手术情况。

周恩来说:“我们在窗外看了你给主席做手术的全过程,你在手术过程中沉着冷静,我们很高兴。”周恩来还特别嘱咐一定要防止术后出血和感染,一定要做好术后的护理工作。

毛主席十分喜欢岳飞,也喜欢岳飞庙里的楹联,他尤其青睐的是岳王坟墓前的一副石刻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少年毛主席曾在离开故乡韶山时改写过一首诗:“埋骨何须桑梓地,人间处处是青山。”

因为对岳飞的追思,抨击宋高宗等投降派,毛主席还亲自全店并手书明初高启诗一首《吊岳王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毛主席不单单是称赞岳飞的忠心报国,他对岳飞的愚忠则是持有反对态度。岳飞为了完成宋高宗的命令,竟然镇压平民百姓,毛主席对这一点是嗤之以鼻的。

不过毛主席认为岳飞一生所做出的贡献要远远超过错误,而岳飞为国尽忠这一点则是毛主席最敬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