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抗日战争时期,苏联进六次通电,请求八路军出兵援助。

斯大林六次通电,毛主席五次拒绝。

内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曾多次请求苏联给予军事援助,毛主席却说“连个屁都没得到。”

斯大林则说“他们就像萝卜,红皮儿白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段期间究竟发生了什么?共产党与苏联同属于社会主义阵营关系又究竟如何呢?

苏联为何六次通电毛主席,请求八路军给予军事援助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情的开始

1941年6月22日,德国对苏联发动突击,在此之前,苏联德国曾签署过《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相当于绥靖政策。

这也是二战刚开始时,英法等国一开始所选择的政策,通过姑息忍让的方式,容忍法西斯侵犯弱小国家的利益,以此来保全自身。

因此也被称为绥靖主义。“他们抓犹太人的时候,我想我反正不是犹太人,他们抓天主教徒的时候,我反正不是天主教徒,可是他们来抓我的时候,就没人来帮我了。”绥靖主义间接的姑息养奸的方式,默许了德国纳粹的入侵。

德日意等国家的侵略,也越发严重。首先,先是日本发动了918事变,其次德国撕毁了《凡尔赛条约》,开始公然扩军备战。慕尼黑协定之后绥靖政策达到了顶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也因此宣告了绥靖政策的失败。辛特勒是一位两次落榜的美术生,也是一位从流浪汉走到总统的人,经济大危机中,辛特勒趁机上台,以让人人饭桌上都有面包为由,因此得到德国部分民众的支持。

为转嫁危机,辛特勒选择了对外发动战争,所有了后来的闪击波兰一击,攻陷法国等事件。

1941年6月22日,德国突击苏联,掀起了巴巴罗萨计划的序幕。

此次突袭,打了苏联一个措手不及,苏联对德国进攻的时间以及进攻方式都误判了,所以这一次突袭,德国长驱直入,直逼苏联的首都莫斯科。

而此时,跟德国属于法西斯的日本也开始蠢蠢欲动,在东北放置了70万的兵力,随时准备配合德国,攻击苏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日本的名义上宣称为大规模的军事演习,可是关于背后的真相,明白人一看就知道了,这也便引起了斯大林的担忧,斯大林担忧这会让苏联陷入双线作战的困境。

在苏德战争爆发之后,在1941年,毛主席就起草了关于《反法西斯国际统一战线的决定》。此草案中明确表示了德国的这一次进攻不仅是反苏联的,也是反世界所有自由主义的。

世界共产党要站在一起,为保卫苏联,保卫中国而战。

毛主席这一草案的发表是为了为争取抗战同盟,与苏联站在统一战线上,同时争取世界共产党的援助。

日本的“大规模军事演习”行动急坏了斯大林,斯大林在苏德战争爆发的当天,便紧急召见了共产国际的领导人,并向外公开宣布“保卫苏联的胜利,各国人民才有可能争取自由。”

同时日本方面也开始暗暗的采取行动了,兵力往中苏边境集结。41年7月,斯大林便给毛主席打了第一通电话。这一通电话中,斯大林希望八路军能禁止日军驻扎在张家口,包头一带。

斯大林知道当彼时八路军的武器较少的情况,所以主动提出希望八路军能破坏张家口,包头等地的交通线,以此阻挠日军的行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一通电话的最后,斯大林提出希望八路军能派兵往长城一带,以此牵制日军。

对于斯大林的接通电话,毛主席是给予积极响应的,为了扩大反世界反法斯战役,也为了联合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毛主席便给必须的彭德怀发去了一封电文,这封电文上便是这一封令人震惊的消息“苏联日本有可能即将会开战”,而我们所需要做到的便是配合苏联,但是这种配合并不是在恩施的配合,二是长期的配合。

其实毛主席这一封电文中是有着隐藏的寓意的,“不是短时时间的配合,而是长期的配合,”意思是指我国并不需要在短时间内派大量兵力,而是缓慢的采取游击的方式,不大量损耗我国军队的前提下,援助苏联。

斯大林提出的“只有保卫苏联的胜利,世界人民才能争取自由。”毛主席也给与了驳斥,他不赞同这一点的,所以毛主席提出援助苏联的正确做法是“我们率先做到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合作,将日本法西斯驱逐出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将国家利益摆在他国利益之前,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维护本国人民利益。

同年7月15日的时候,毛主席致电的在重庆的周总理。在电文中提到“苏日战争爆发,我们准备破坏铁路交通,以此来牵制日军,配合苏联。但同时要看到敌我力量的差距,不能采取不惜一切的牺牲打法,要保存实力。”

18日,毛主席致电刘少奇,陈毅等人“现在八路军,新四军大规模动作是不适宜的,应该坚持长期性斗争。短时间内进攻,容易大伤元气。”

这一凡安排下来,毛主席的意图已经十分的明显了。我国对苏联的援助应该是采取长期性,要通过巩固根据地,以此发动游击战争,来牵制日军,采取长期性的斗争,而不是孤注一掷的打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斯大林的通电

8月份到九月份左右,列宁格勒保卫战役以后,德国见全面进攻不起效果,便改为重点进攻。想通过一举占领苏联首都莫斯科,因此起到瓦解军心的效果。

为达到战略意图,德国连续派了35个师进攻莫斯科。

在此战役的焦灼阶段,斯大林截获了一份绝密电报,电报上显示“若德国能拿下苏联的莫斯科,那日本便乘势进攻苏联远东。”

斯大林担忧这会导致苏联腹背受敌,所以第二次致电了毛主席。再次强调希望中共能派出一部分兵力到长城内外线,同时共产国际向毛主席施加压力,不断督促毛主席派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斯大林当时的中共能不惜一切代价援助苏联,配合苏联红军。共产国际受到斯大林的方面的指示,因此批评中国共产党“你们希望苏联取得胜利,但又不采取任何的实际行动。”

1932年5月,德国再一次发动了对苏联的夏季攻势,突破了刻赤半岛的防线。在此时苏联方面又截获了日本派兵前往中苏边境的情报。

日本方面的风吹草动,对苏联方面都至关重要。斯大林第三次致电了毛泽东,希望毛主席能派兵前往南满,帮助苏联牵制入军。

斯大林的要求十分坚定,毛主席的回答非常坚定,当时我中共的任务是积蓄力量,恢复元气,所以拒绝了。

斯大林派联络员飞往延安,督促毛主席派兵,另一方面,斯大林又令侦查小组侦查八路军的活动。同时发出暗示,让中国共产党不仅要破坏交通线路,同时要跟国民党那一方面打好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联方面的目的自始至终就只有一个,便是希望中国派兵援助苏联,而毛主席的回复也只有一个,就是我们此时尚处于困难状态。不宜采取大规模运动作战,可以采取小规模的游击作战援助苏联。

当时我国共产党确实处于十分困难的状态,一方面因为中日战争也进入了相持阶段,所以国民党那方面放松了对日军方面的警惕,将部分兵力投入到反共中去。而日本方面也一改对蒋介石部队的强硬态度,转而投入到剿灭共产党部队中。

纲村宁次出任了华北方面的司令官,之后便采取频繁的“治安强化运动”,铁壁合围,三光政策等等。

1932年7月,辛特勒的150万兵力直指斯大林格勒,大量的兵力,还有大量的坦克,除此之外的德国方面还制定了较为出色的进攻战略,那便是破坏苏联的补给线,破坏苏联的南北水路交通要道。

5月13日的时候也一度突破了苏联防区,进入到斯大林格勒市区。就在此焦急状态,斯大林得到日军将进攻苏联的传闻,此时他已经无法判断消息的真实性,可为了保险起见,他还是致电了毛主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次制电,斯大林充分考虑了前几次中国共产党方面所提出的困难情况,所以斯大林提出要中国军队出兵,如果武器方面困难的话,可以派一两个师前往内蒙古来接受苏联的新式武器。

毛主席再一次拒绝了,毛主席提出“武器是需要的,可是前往蒙古那边去是不可能的,那边有众多日本的飞机驻守,我军还未接受到武器,可能已经被消灭掉了。”

斯大林无方,只能第五次又致电了毛主席,表示“若大股部队不能实现的话,可以派小股游击部队前往满蒙地区,接受小批精锐武器。”

毛主席拒绝了,直到苏联对德军方面的33万人的实现了包围,决战即将开始时,斯大林为确保万无一失,所以第六次致电了毛主席“希望毛主席能派兵前往长城内外一线,以此减轻苏联方面的后顾之忧。”

斯大林的这第六次通信,毛主席同意了,委派罗瑞卿等人驻扎长城内外一线,同时又不暴露战略意图,要进可攻退可守。这样既避免了我军损失,同时为抗战后我军进驻东北创造了良好条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