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寿抬工号子

喻加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难忘,仁寿抬工号子!

炎炎盛夏。

几个老实巴交的农村汉子,懒懒散散,树林子里东倒一个,西歪一双。抬杠、打杵胡乱丢弃一旁。他们有的在摆闲龙门阵,龙门阵里多少带点儿荤腥;有的闷头吧嗒着一管旱烟,烟雾袅袅,像汉子积年的心事;有的汗巾捂了脸,倒头大睡,呼噜扯得山响,像几辈子没有睡醒的懒汉……唉,这几条农村汉子,和黄泥岗上青面兽杨志一伙强人,没啥两样。

可是,且慢!

突然,有人带头发一声呐喊:“开——干——啰——”

眨眼之间,一块数千斤重的蹬子石,便“吱吱呀呀”压上这几条汉子的肩头!

他们举重若轻!数千斤重压之下,那一条条汉子,就是一张张压不折的硬弓!

他们还不急于往前行走。往前行走之前,他们全都站立在那儿,一边轻哼着慢节奏序曲,一边让抬杠上的巨石上下有节奏地弹动:幅度不大,节奏舒缓。当抬杠上的巨石上下弹动的幅度逐渐增大,抬杠也发出充满力量的“吱呀”声,头杠便高喊一声:“走——”伴随着草履落地的“叭叭”声,抬工号子队伍行进的速度便由慢而快,号子声由低沉浑厚而逐渐变得激越高亢,抬杠上的巨石上下弹动的幅度也越来越大,越来越欢快。直至扛扛上的巨石弹动的幅度达到恰到好处的上限,扛工们便会足底生风,步距也同时达到恰到好处的上限。这时的抬工号子高亢,激越,雄浑,粗放,带着滚滚热浪,带着一往无前无可阻挡的力量,在山谷间奔突,纵横,冲撞。

一节歌罢,头杠高声吆喝一声:“好(仁寿方言,停的意思)——”号子声戛然而止。这是片刻的休息时间,抬工们遂放下打杵。他们用打杵支撑住抬杠末梢,用一只手扶住打杵,让抬杠上的巨石悬停在那儿,另一只手扯了肩头上的汗巾擦汗,互相作短暂交流:抬运过程中哪个人的动作要领完成得最好,哪个人的动作要领还需改进等。这种交流很有针对性,简短且没有一点儿冗余。大家坦诚交流,在接下来的行走中会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片刻休息后,头杠又高声吼喊一声:“走——”第二节抬工号子又在山野间吼喊起来。

抬工们一路吼喊的时候,号子的旋律是多变的:有时单口说唱,清脆嘹亮;有时齐声吼喊,雄浑粗放,如急流澎湃;有时此起,有时彼伏;有时在似停之时,突又高起,如后浪追逐前浪,又如急流遇着悬崖,奋然跌落,旋又喧嚣奔腾而去……

请听这一曲抬工号子《扳弯弯》:“扳弯弯来扳弯弯,一边是坎一边田。路面已被雨打湿,路边又被牛踩烂。观看之人心胆战,伸出舌头喊声天。主家心中在祝愿,祝愿抬匠保平安。抬匠师傅有主见,号子喊得溜溜尖。一步一步朝前移,慢慢走来慢慢扳。前排扳弯后排看,头杠伙尾看中间。后排扳弯前排慢,齐心协力扳过弯……”这曲抬工号子,生动形象地描述了抬工们在过窄道、遇弯道、上坡道时临危不乱的高超技艺。

我曾不止一次看见过抬工们抬着巨石通过悬崖处九十度转弯的惊险场面:一面是斧劈刀削般峭壁,一面是深不可测悬崖,抬工们行至此处,号子声戛然而止。他们全体屏气凝神,悬崖上一步一钉。处于最外侧的那个抬工,先用双手牢牢抱住别人的抬杠,然后把双脚收起来用力蹬住抬杠上悬着的巨石,让身体悬空,但自己的抬杠仍然要牢牢压在自己肩上,动作的危险可想而知,稍有不慎,整个抬工号子队便会跌落悬崖!涉险成功后,抬工们的号子声便会陡然“轰”的一声再次吼起,如一声惊雷,整个山谷都回荡着抬工们欢快热烈的号子声。所幸直到今天,我都还没有听说过有哪一支抬工号子队跌落悬崖的。

抬工号子队抬运巨石的时候,你便能见到,在蓝天之下,大地之上,或于通衢,或于羊肠,或于沟谷,或于高岗,穿着裤衩,光着脊梁,淌着热汗,闪着油光,踏着草履,吼着号子的最纯正,最本质,最粗犷,最豪放,最阳刚的男人。他们的无遮无拦的力与美的组合,在这个时候才呈现得最淋漓尽致,才最完美。

两年前,我曾写过一首《仁寿抬工号子》的诗,表达我对仁寿抬工们的无限崇敬和由衷赞美之情:

一队抬工写意着坚毅

一腔热血澎湃着豪情

一阵狂风积聚着能量

一道闪电挟持着雷鸣

一座座群山巍峨着沉默

沉默着等待最美的和鸣

拉开的帷幕是力的凝固

序曲低回——

是后浪推着前浪的低沉

是重量的痉挛欲挣脱缰绳

是脊背的张力吱吱呀呀

是足底的旋风挟裹着热浪

是抬杠的牙关紧咬着野性

紧接着——

是肺腑遇着肺腑的猛烈撞击

是高亢遇着高亢的狭路相逢

是电闪遇着雷鸣的殊死搏斗

是普通遇着平凡的同台较量

是不驯的跳跃无可阻挡

是滚动的力量一往无前

是杠捶擂击上下的挥动

是喧嚣着不屈的黝亮的古铜

是情绪让失控信马由缰

是爱情让心动开辟鸿蒙

是顶天立地的力量

跫音响彻四面八方

是贫穷高昂着的不屈的头颅

是幸福微笑着的坚定的期盼

大河为之停止奔流

群山为之送去凝眸

长风为之侧耳倾听

万物为之开道鸣锣

它就这样

一路滚动

一路磅礴

一路向前

一路呐喊

仁寿地处深丘,山高石头多,石头便成为仁寿最好的建筑材料。很多年前,仁寿的石匠们开山凿石造屋、起坟、修渠、筑堰、垒坝……但仁寿道路崎岖,搬运便成一大难题。于是,仁寿抬工便应运而生。抬工的队形,由2人发展到多人,最多可达128人。

抬工号子的内容,涉及日常生活方方面面,歌词简短,言简意赅,或叙事,或说理,或抒情,极大众化,口语化,俚俗化。每一曲抬工号子,都是一章章喻世明言,一章章醒世恒言,一章章警世通言,不仅生动形象,而且诙谐幽默,歌者百唱不倦,听者百听不厌,令人拍案称奇。

每当抬工号子声在旷野山间吼喊,常常可以见到抬工队伍旁边或后面,紧紧跟着一群小男孩儿:孩子们跟着跑,跟着跳,跟着笑,跟着闹,跟着歌,跟着唱,跟着吼,跟着喊。这些少不更事的孩子们,就是二十年后一个个新一代的抬工。抬工号子,就是这样,一代又一代,薪火相传。

仁寿抬工号子吼喊的高潮,是1970年至1985年15年间仁寿县黑龙滩水库的建设。千百年来,仁寿大地十年九旱,不生长幸福,只生长苦难。但仁寿人民从不逆来顺受。随着“轰隆”一声开山炮响,仁寿160万英雄儿女在党的领导下,吹响了战天斗地的嘹亮号角。他们组成7500多支抬工号子队,吼喊着抬工号子,将28万多方条石抬上大坝,抬上干渠,抬上支渠,抬上渡槽,抬上堡坎,以付出133条鲜活生命的沉重代价,终于建成了仁寿县黑龙滩水库。从此,仁寿县十年九旱的悲惨局面彻底成为历史,丰收的田野上稻浪滚滚,瓜果飘香。2023年,仁寿县再次昂首跨进“全国县域高质量发展百强县”,仁寿,已经成为一方富饶幸福的土地,仁寿县黑龙滩风景名胜区成为四川省著名风景名胜区,被誉为“西蜀第一海,成都后花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现在,仁寿县的各项工程建设不再需抬工们背磨肩扛。老一代的抬工们,或已作古,或已风烛残年。他们的下一代,已穿上整齐划一的表演服饰,继续在世人面前亮相:2001年,仁寿县128人抬工号子队一举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2004年,仁寿抬工号子队走进央视舞台;2007年,仁寿抬工号子队被列入四川省首批非遗名录;2019年农历正月初六,仁寿抬工号子队亮相央视春晚舞台。

所有这些,在我的内心激不起一丝涟漪,掀不起一道波痕。但仁寿老一辈抬工们的魂还在。唯有他们,才能引领我踏进时空的隧道,梦回故里。只有当我站在故乡炽热的土地上,临旷野驰骋纵横悲风,面对一队踏歌而来的抬工,我的热泪才会奔涌,我的热血才会沸腾!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喻加强(笔名:仗剑独行侠、笑春风,仁寿县鳌峰中学退休教师,四川省散文学会会员,四川省散文诗学会会员,仁寿县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