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运河(杭州段)拱宸桥两岸。

初夏,大运河(杭州段)两岸绿意盎然,鸟鸣悠扬。

河道内,一艘运河游船驶来,载着游客的欢声笑语,也承载着悠悠历史;河畔的小茶馆和咖啡馆内,三两年轻人倚窗而坐,谈笑风生……这条千年蜿蜒的大运河,见证了无数历史的风起云涌,如今更以“世界文化遗产”之姿,成为杭州文化高地上浓墨重彩的一幅画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近年来,杭州不断深化大运河保护管理,推动大运河有机活化利用,守护“流动的文化”。

从河畔人家到诗意小镇、从古桥渡口到文艺街区,博物馆群落如明珠般沿河点缀,文化遗迹重焕勃勃生机。在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之际,我们看到,大运河(杭州段)正以崭新的姿态,不断绽放新时代文化光彩。

守护“流动的文化”

让千年文脉奔流不止

自古以来,杭州与运河的发展便唇齿相依。

唐时,这条繁忙的航线上“舟楫辐辏,望之不见其首尾”;南宋时期,彼时运河两岸“四方之所聚,百货之所交,物盛人众,为一都会”。如今,39公里长的大运河(杭州段),熙熙攘攘的货船已被满载客人的游船取代,船行河上,河畅、水清、景美,一众文化地标沿河而生。

流淌不息的大运河,是活着的历史,也因此催生出保护与传承的文化自觉。2017年5月,杭州于沿线27个遗产城市中率先出台《杭州市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此后还编制了《杭州市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2017—2030)》,一系列强有力的法规政策接连实施。

如何守护“流动的文化”?从杭州段十年的建设来看,传承文脉、活化遗产是一种答案。

拱宸桥畔的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去年焕新升级,将京杭大运河的“前世今生”生动展现,韵味十足。同样全新亮相的大运河紫檀博物馆,在这里可以感受到以紫檀为媒介的木雕红木文化之美。

博物馆所在的桥西历史文化街区曾是杭州主要工业区,十余年里经过五轮改造提升,11处历史景观、工业遗产建筑得到保护修复、活化利用,中国刀剪剑博物馆、中国扇博物馆、中国伞博物馆……一座座国家级博物馆在此相继建成开馆,成为展示运河文化深厚底蕴、培育文化自信的新空间。

“无论是游览大运河,还是在运河边的博物馆、非遗馆参观,市民们感触最深的就是‘活’——非遗就在生活中,博物馆展陈也很鲜活,大运河文化无疑也活了起来。”拱墅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说道。

这条河不仅守候着历史的回响,也见证着区域的新生——在昔日杭州蓝孔雀化纤厂的旧址上,浙江省首个文创产业基地——LOFT49创意产业园区华丽蜕变,成为文艺青年向往的“乌托邦”;萧山运河沿线的衙前镇打造了全区首个乡镇运河博物馆——浙东运河衙前展示馆,创建了官河历史文化街区;滨江区的西兴古镇是整个浙东运河的起点,该区提出打造“千年津渡·诗意西陵”传统风貌区,让老街焕发新生……

当前杭州正着力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杭州段规划建设,接下来运河沿岸将再添一批历史与现代碰撞、工业遗存与运河文化交融的地标建筑群。这些地标犹如一个个丰富而活跃的造血细胞,使运河文化积淀历久弥新。

解锁时代IP密码

促运河故事焕新出彩

河水奔流如时间变幻,时至今日,大运河上的故事该怎样推陈出新?10年来,杭州的做法是让千年文化融入现代生活。

从武林门码头出发,乘坐漕舫一路北行,途经武林问渡、富义留馀,欣赏江桥暮雨,闲逛小河直街,最后抵达古运河南端地理与文化标识之地拱宸桥畔。刚结束高考的佳琪来到杭州打卡,她说:“运河边景色优美,文化深厚,收获了相当多的历史文化知识,不虚此行。”

这条大运河串起的独特风景线,如今已然成为最受欢迎的打卡路线之一,也是大运河(杭州段)开发精品旅游线路和产品的生动缩影。

积淀了2500多年的文化IP如何才能更“出圈”?围绕四季主题和重要节日,运河沿线各地都有针对性地开展大众喜闻乐见的文旅主题活动——

每年的1月1日,拱墅区都会举行“新年走运·宝积祈福”健走活动,至今已举办18届;今年5月,2024年全国“行走大运河”全民健身健步走主会场活动在临平启动,来自全国各地的5000多名健身爱好者齐聚大运河畔,品味运河千年文化……一大批文旅项目再现运河文化的深厚积淀,唤醒人们的文化记忆。

运河文化研究者任轩,将大运河的精髓概括为“和”与“活”。他认为,大运河是从古至今文化的融合。“对中国大运河而言,保护好,是底线;传承好,需要面对现实;利用好,在于创新突围。只有以传承为目的,才能做好保护,避免过度利用造成对文化遗产的破坏。”任轩说道。

2024年杭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高水平开发“诗路文化·三江两岸”世界级文化旅游带和城市漫步体验线路。具体到区(县、市)级层面,一系列动作部署让人充满期待——拱墅今年将推动桥西直街、小河直街、大兜路、祥符桥老街等运河街区一体化,开放大运河杭钢公园,构筑世界级工业文化新地标等;上城将激活海塘文化基因,加强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推动文化优势转化为发展成果;临平要深入挖掘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擦亮“古今运河 时尚临平”城市文化IP;以古建活化利用为契机,萧山将江寺打造成为浙东运河展示馆,将祇园寺打造成祇园寺博物馆,另外东岳庙修缮后也开始了部分展陈策划。

流动的运河、延绵的文化、传承的遗产。在大运河(杭州段),我们可以看到古老的历史、传承的匠心,还有继续奔腾澎湃的未来。

(来源:杭州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