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处处都是“小海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奥体“三馆”贯彻海绵城市理念

不久前,杭州市萧山区发布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项目,对外进行公示。该项目涵盖44项工程,旨在通过这一系列举措,从根本上应对城市内涝等涉水挑战,标志着萧山区探索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再上台阶。

作为杭州着力打造的重点示范片区之一,萧山亚运示范片区中的奥体核心区景观工程、亚运村水系治理工程(亚运村及周边防洪排涝提升工程)入选了2023年省海绵城市示范性工程,其中亚运村水系治理工程还获评2023年省海绵城市建设典型案例。截至2023年,萧山区海绵城市区域化面积达49.02平方公里。

今年,萧山区将以“亚运海绵城市片区”为蓝本,总结提炼“大海绵+小海绵”融合互存建设经验,针对性地解决随着城市更新步伐加快而凸显的城市内涝风险及雨水资源有效利用不足等问题,力促水安全、水生态、水资源及水环境协同治理、统筹推进,加速推动城市向更绿色、韧性的发展模式转变。

当“海绵城市”的先进理念深度融合于城市更新的每一步,就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按下了“快进键”,更为打造宜居、宜业、生态和谐的美好家园铺就了坚实基石。

打造“小海绵” 带来身边的幸福感

走进杭州亚运村,会发现地面多是彩色混凝土。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这些彩色混凝土就像一块“海绵”,雨水来了,能通过它们快速渗透到地下,成为附近滨水景观的补水点。

距离亚运村不远的杭州奥体中心主体育馆、游泳馆和综合训练馆,则贯穿了“海绵城市”理念,通过设置下凹式绿地、绿色屋顶等低影响开发设施,实现雨水净化以及非传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雨水调蓄池布置在室外雨水管网末端,雨水经过收集、净化后可用于绿地浇洒和道路冲洗。”萧山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数据测算,杭州奥体中心综合训练馆地块年径流总量控制率预期可达到75.04%,年径流污染削减率可达到63.7%;杭州奥体中心主体育馆、游泳馆地块预期年径流总量控制率预期可达到75.82%,年径流污染削减率可达到65.4%。

杭州奥体中心七甲河北岸,一个景观面积占比达80%左右的滨河公园,同样也是“小海绵”。在收集消纳场地本身雨水的同时,消纳了奥体游泳馆沿线和“杭州之门”及综合训练馆沿线的市政道路的部分超标雨水,形成连片带动效应。

放眼整个萧山区,下沉式绿地、绿色屋顶、雨水花园、透水铺装等“小海绵”技术,被广泛应用在公园、学校、市政道路和住宅区等。

一条条透水道路、一个个雨水花园、一块块下沉绿地,为萧然大地换上了一层新的“肌肤”,也使得萧山成为一座“会呼吸”的城市。“海绵城市真正来到了大家身边,给市民百姓带来切切实实的幸福感。”萧山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说。

构建“大海绵” 强劲城市“水弹性”

有精心勾勒的“小海绵”,也有系统建设的大手笔。杭州亚运村水网的打造,生动诠释了萧山区“系统化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

从高处鸟瞰,近3000米蜿蜒的中央水轴宛若一条翠绿绸带,巧妙镶嵌于亚运村区域,不仅是视觉上的盛宴,更是萧山区“海绵城市”建设智慧的结晶。

这道中央水轴,是萧山区奥体博览中心示范片区的“海绵城市”建设示范项目,它与新开先锋河提升段打通,共同织就“T型水系”,紧邻钱塘江,为亚运村及其周边区域筑起一道牢固的防洪排涝屏障。

亚运村及周边防洪排涝提升工程这一庞大项目,正是萧山区精心布局的区域“大海绵”系统中的典型案例。

萧山环境集团投资公司的负责人解释了项目的精妙之处:“我们采取‘外排、内蓄、中疏’的策略,着重提升亚运村及周边区块的防洪排涝能力。”据介绍,“外排”主要通过将五堡闸泵站从原先的12立方米/秒扩建至50立方米/秒,推动区域“畅流活水、不淹不涝”;“内蓄”工程即“中央水轴”项目,同时兼顾排涝与调蓄功能;“中疏”工程则是通过对现有河道的梳理,实现新开河道与现状河道沟通连接,保证区域内河道水系通畅,满足区域排涝要求。

如今,亚运村的水网犹如血脉般四通八达,为亚运村区域提供了强大的防洪排水与水资源引入的支持:在非雨季能够引钱塘江水入城,美化水环境,而在暴雨来临时,又能迅速启动泵站强排机制,有效控制河道水位,确保道路积水得以迅速排除,城市运转不受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这块“大海绵”,也成为集合多重互动体验的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为市民游客带来更多惊喜。

由点及面联结成片 城市更新的萧山样本

从局部实践到全域覆盖,萧山正不断描绘生态画卷。亚运海绵城市片区已然成为浙江省唯一以“海绵城市”建设为核心内容的城市更新示范片区。

近年来,萧山持续放大亚运综合效应,以湘湖、钱江世纪城片区、江南科技城片区作为重点打造的“海绵城市”建设区域,进一步构建城市空间景观廊道和景观节点体系,并由点及面,逐渐带动周边区域的低影响开发建设,推动联结成片,推进系统化全域海绵城市建设,让城市学会“喝水”。

萧山区多个项目入选省建设厅《浙江省海绵城市建设典型案例》; 连续3年获得国家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的中央财政补助资金。

今年,萧山区将以推进城市更新行动为契机,尝试通过加强顶层设计、总结提炼试点经验、攻坚关键技术等措施,探索符合萧山实际的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机制、手段和方法,推动城市在水安全、水生态、水资源和水环境方面的结构优化、功能完善、品质提升和效能提高,为示范片区建设宜居、绿色、韧性、智慧、人文城市创造条件,并进一步推动示范片区的绿色建筑提质和“海绵城市”建设迈上新台阶。

(来源:杭州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