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市民家中都有收藏银元,银元又称“洋钱”“大洋”,多是由贵金属白银或白银合金铸造,制作精美,图案考究,代表了一个时期的货币文化,清代为“龙洋”,民国为“袁大头”居多。如果有人告诉你手上的银元价值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你会心动吗?

今年3月,家住海宁的尤女士收到一条微信好友申请,对方自称某拍卖有限公司的“客户经理”,知道尤女士收藏一些“袁大头”,想和她一起探讨关于银元的事。因为尤女士是一个银元收藏爱好者,经常在网上和藏友交流、探讨,于是她立刻通过申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客户经理”在观赏了她的藏品后告诉她,这几个“袁大头”的市值已经升得比较高,他们公司可以进行估价,价格应该非常可观,而且现在就有人求购这些样式的古钱币。得知自己的藏品升值了,尤女士非常高兴,她并没有打算卖掉,就是想通过估价知道自己藏品的价值。尤女士同意了,按照“客户经理”要求,拍了许多照片发给对方。

过了几天,“客户经理”发来消息,称尤女士手中的“袁大头”现在大约一枚能卖到80万元至95万元,一起发来的还有“国内外市场调查表”,称她收藏的“袁大头”在市场上很吃香,问她有没有出手的想法。尤女士心动了,表示愿意出手。

“客户经理”告诉尤女士,因为贵重藏品交易前需要一些资质凭证,可介绍一家鉴定公司给她。之后,他推荐一家公司给尤女士,并表示只要该公司出具藏品的相关资质和鉴定书,便能保证顺利交易,还特意嘱咐尤女士抓紧时间,因为古钱币的价格时高时低,不要错过这个价格高峰期。

尤女士立刻联系这家鉴定公司,委托对方鉴定。鉴定费、保管费、拍卖费、服务费等一系列费用,共计1万余元,尤女士直接汇到对方指定账户。不久,尤女士拿到一份“鉴定书”。随后,她联系“客户经理”。正当她以为一切顺利时,对方表示,经过专业鉴定,她的这枚“袁大头”非常珍贵,可能属于国家级文物,不能直接交易,只能委托拍卖。于是,尤女士又委托对方拍卖,最后结果自然是“流拍”了。

起初尤女士以为是自己运气不好,可今年5月,她在网上看到相关古钱币的诈骗案件报道时,发现和自己的经历如出一辙,如梦初醒的她立刻到海宁市公安局长安派出所报案。

“所谓的调查表、鉴定机构、证书和买家、拍卖会这些都是假的呀。”接警后,派出所民警告诉尤女士遭遇的是收藏品类诈骗。

民警分析此类诈骗的套路,诈骗分子通过网络寻找有收藏爱好的目标人群,假扮拍卖公司人员获取信任,加微信好友;以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的天价诱惑收藏爱好者出手手上的藏品;以需要鉴定为由,由同伙扮演鉴定公司骗取鉴定费等;再以各种理由诱使收藏爱好者拍卖,最终以流拍收场,有些受骗者甚至没有意识到遭遇了骗局。

警方提醒:收藏爱好者要理性判断藏品价值,勿轻信高价代售、回购、拍卖等承诺,估价过高就是陷阱,交易时务必保持清醒;交易藏品一定选择正规公司,对于要求先支付的各种费用一律拒绝,以免被骗;一旦发现被骗,第一时间报警。

[此文来源:平安时报 通讯员 宋洋,版权说明:以上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或来源标注有误,请及时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迅速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