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澎湃新闻援引彭博社报道称,知情人士近日透露,拜登政府正在考虑进一步限制中国获取用于人工智能的芯片技术,此次锁定的目标是一款最新进入市场的新型硬件技术。对于美国频繁在芯片领域对华发难,中国外交部此前已明确表态,美方应将“不寻求与华脱钩”“不阻碍中国发展”的承诺落到实处,停止保护主义做法,停止对华科技封锁限制,停止扰乱国际经贸秩序。报道称,上述知情人士称,拜登政府正在讨论的措施,将限制中国使用全环绕栅极(GAA)尖端芯片架构技术。

GAA技术作为下一代芯片制造工艺的核心,不仅可以大幅提升芯片性能,还在AI应用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如果该限制措施生效,将进一步遏制中国在高端芯片领域的自主研发能力。美国工商业与安全局近期已向技术咨询委员会提出限制GAA技术出口的建议,但具体方案尚未敲定。尽管各方意见不一,但美方决心通过此举维护其在全球半导体市场的领先地位,同时防范可能的安全风险。美国此番行动意在遏制中国在高端芯片技术上的突破,特别是那些可能被用于军事及其他敏感领域的技术。

知情人士还表示,关于限制高带宽内存芯片出口的讨论也处于早期阶段。这些由SK海力士公司、美光等制造的半导体,可以加快对存储器的访问,有助于增强AI加速器的性能。它们用于训练人工智能——这个过程涉及向模型提供大量信息。据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尚不清楚是否会制定高带宽存储芯片的规定,但强调了有关GAA的讨论进展更为明确。三星早在2022年就宣布量产GAA架构的3nm芯片,台积电也计划在2nm制程中引入GAA架构。美国自己不断出台管制措施的同时,也在施压盟友跟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英伟达、英特尔、美国超威半导体公司等公司及其制造合作伙伴台积电、三星电子都希望在明年开始大规模生产采用GAA设计的半导体。知情人士称,目前尚不清楚官员们何时会做出最终决定,他们仍在确定潜在规则的具体范围。该人士还透露,美国的目标是通过限制技术,使中国难以组装构建和操作人工智能模型所需的复杂计算系统,并在这些技术商业化之前封锁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的技术。不过,这些措施不会完全禁止出口GAA芯片,而是将重点放在制造这些芯片所需的技术上。

目前还不清楚新措施将着眼于限制中国开发自己GAA芯片的能力,还是进一步阻止企业尤其是美国公司向中国电子设备制造商出口相关产品。据报道,美国已对向中国出口先进半导体和芯片制造设备施加许多限制。负责监督出口管制的美国商务部早前表示,白宫会不断修订对华高科技出口管制规则、持续调整相关措施。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去年12月坦言,她承认许多美国芯片公司高管对出口限制令感到不满,“但是保护我们的国家安全比短期收入更重要”,“我们绝不会让中国迎头赶上”。

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近日在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回应相关问询时表示,中方已多次就美国对中国半导体产业进行恶意封锁和打压表明立场。美方的行为严重破坏国际贸易规则,严重损害全球产供链的稳定。他表示,中方一贯坚决反对在人工智能领域,美方一边表示希望同中方开展对话,一边酝酿打压中国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这暴露出美方说一套做一套的虚伪嘴脸,美方的举措阻止不了中国科技进步,只会激励中国企业自立自强。中方将密切关注有关动向,坚决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悉,美国知名经济学家、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在电视节目中表示,美国最多“断供”10年,中国优秀的工程师会造出比美国更好的芯片。在这位经济学家看来,中国有很多优秀的工程师,这是最大的优势,如果美国完全切断中国的芯片供应,这种情况可能会持续3年、5年,最多是10年。最终的结果就是,中国靠着优秀的人才,能够造出更多优秀的、不同的,甚至是比美国更好的芯片。“从试图阻止类似技术的历史来看,当一个国家拥有太多真正优秀的科学家时,你不可能永久的阻止。”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美国酝酿进一步打压中国半导体之际,其盟友日本对华出口的芯片制造设备却在飙升。据悉,截至今年第一个季度,日本半导体制造设备对中国的出口额已经连续三个季度超过了占总比重的50%。今年第一季度日本半导体制造设备对华出口额达到了5212亿日元,这一数据也是自2007年来的最高水平。要知道,日本早就加入了美国围堵中国半导体的行列中。但这次数据也说明,即使在美国不断打压中国半导体行业的情况下,中国市场对于日本的芯片制造商仍然有很大的吸引力。

另外,据观察者网援引路透社报道称,欧盟委员会发表声明,宣布将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最高加征38.1%的额外关税。欧盟委员会称,如果欧盟无法与中方通过谈判达成解决方案,征收临时关税的举措将从7月起生效。欧盟委员会计划对比亚迪加征17.4%的关税,对吉利汽车加征20%的关税,并对上汽集团加征38.1%的关税。其他“配合调查的公司”将被加征21%的关税,“不配合调查的公司”将面临38.1%的关税。中国生产的特斯拉汽车可能适用于单独计算的关税税率。

这一反补贴税是如何得出的?欧盟委员会称,委员会分析了与每家被调查公司有关的大量证据,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出与每起案件的补贴水平相对应的临时关税水平。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车企海外销量为468万辆,其中上汽集团出口量以120万辆的规模排名第一。在英、法、德等欧洲十三国的中国汽车销量排行榜上,上汽集团2023年以24.28万辆的规模同样位居第一。吉利和比亚迪则分列第二和第三名,在欧洲十三国的销量分别是2.24万辆和1.59万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欧盟委员会的决定会带来哪些影响?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相比美国市场,欧盟市场对中国车企更加重要。“此举对中国车企直接影响应该是价格上升,但不会影响中国车企在欧盟的布局,即便加征关税,中国车企的产品还是会对欧洲消费者产生吸引力,何况欧盟还要担心中国对欧洲车企的反制裁。”

宝马集团表示,已注意到欧盟将于近日公布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的新关税税率。宝马集团对反补贴调查有着明确的立场。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认为,“欧盟委员会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是错误的决策。加征关税将会阻碍欧洲车企的发展,同时也会损害欧洲自身利益。贸易保护主义势必引发连锁反应:以关税回应关税,以孤立取代合作。对宝马集团来说,类似增加进口关税这样的保护主义措施,无法帮助企业提升全球竞争力。宝马集团坚定不移地拥护自由贸易。”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席希尔德加德·米勒声明称,德国汽车行业支持自由和公平贸易。原则上,任何保护主义措施,包括附加关税以及不合理和扭曲市场的补贴,都会限制自由贸易,并存在最终对各方都不利的贸易冲突风险。现在宣布的措施可能造成的潜在损害可能大于欧洲(尤其是德国)汽车行业的潜在利益。总体而言,欧盟现在宣布的措施不会解决欧洲和德国汽车业面临的挑战;相反,欧盟委员会征收反补贴税的意图可能会在发生贸易冲突时迅速产生负面影响。

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对此回应称,关于欧盟发布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初裁披露,商务部发言人已经就此回答了记者提问,阐明了中方的严正立场。中国产业界和商协会也发声表示坚决反对。林剑称,这些调查是典型的保护主义行为,无视客观事实,罔顾世贸规则,违背历史潮流,只会损人害己。我们敦促欧方认真倾听各界的客观理性声音,立即纠正错误做法,停止将经贸问题政治化,通过对话协商妥善处理经贸摩擦,避免损害中欧互信和对话合作。

在商务部例行发布会上,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对此进行了回应。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表示:“我想强调的是,欧方裁决披露中的认定缺乏事实和法律基础,此举不仅损害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合法权益,扰乱中欧新能源汽车互利合作,也将扭曲包括欧盟在内的全球汽车产业链、供应链,欧方的做法涉嫌违反世贸组织规则,是赤裸裸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中方保留向世贸组织提起诉讼的权利,并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定捍卫中国企业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