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先造神再毁神,永远是互联网的固定流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近几天网络上铺天盖地,全是17岁中专生姜萍的新闻。

事源阿里巴巴一场全球数学竞赛,参加的都是全世界数学精英。

而今年的预赛成绩公布,江苏涟水中等专业学校,一名服装专业的中专姜萍以93分、全球第12名的成绩,成功杀进了决赛。

踩缝纫机的中专生,吊打名校数学天才,活脱脱的大女主剧本。

纵使前十名也是各个名校、天赋异禀,但大家更喜欢看逆袭爽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件发生后,多家媒体涌入姜萍的老家,全家人的过往都被扒出。

她的父亲常年在外打工,从未管过孩子学习。

如今年纪大了在村里种地,兼职做保洁员巡逻每月补贴900元。

姐姐在同所中专读书,参加完招生考试后,暑假一个人打三份工。

姜萍中考考了621分,其实她的成绩考上了高中,但因为多种原因选择了中专。

天才和中专。两个极致的对比词汇,为这件事平添了十足的戏剧色彩。

如今姜萍火了,火到两级反差,身边全是赞美她的人。

村支书说她是全村的骄傲;以前的老师说她非常优秀,她每天面对的都是各种恭维、吹捧。

在各所高校微博下,全是要求破格录取的留言,如果没有这样做就是埋没天才,就是应试教育残害“偏科”的人才。

这一幕我在全红婵爆火时好像看过。

舆论就像是一阵龙卷风,没成名时,她是中考的失败者,

成名后,就成了被埋没的天才。

互联网已经将她捧成遗落的明珠、数学界的神,甚至比北大韦神还厉害。

说实话我很担忧,因为我太熟悉互联网的尿性。

一个人被捧上神坛不是一件好事,因为这意味着,她即将成为一个靶子、一件工具,紧接着就要进入毁神的流程。

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已经能预想到接下来的发展:

首先,网上会出现反对的声音。

现在已经有了征兆,翻看相关新闻评论区的质疑声:

“她肯定是作弊的!”

“开卷考试肯定抄了!”

“她老师帮忙做了两份吧?”

“还不知道是用什么AI搜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网络世界多的是,恶意揣测和自诩聪明的人。

见不得别人好,总喜欢用恶意去看待他人的成功。

不要小看这些人的攻击力,累积到一定程度足以摧毁一个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接着,她可能成为别有用心的人攻击的工具。

其实理性讨论没关系,但我已经看到很多人,开始把姜萍当作武器,攻击应试教育的体制。

他们开始鼓吹,国外的精英教育尊重孩子发展,夸赞国外大学的破格录取制度。

感叹国外大学珍惜人才。

但其实这世上哪有完美的制度?国外公平吗?

多得是贪污腐败,只要有钱就能进名校的故事。

姜萍的出现,并不能证明选拔制度的失败。

其实她并没有什么偏科,也考上了高中。

家里虽然不富裕,但是上学的钱还是有得的。之所以选择中专,是因为自己姐姐和两个好朋友都在,这里也可以去参加高考,而且中专是可以减免学费的,而恰好也可以学习自己喜欢的服装设计专业,所以综合考虑之下,她才选择的这个学校。

很多人看似是在替姜萍说话,其实就是把她当成了利用工具,去达成自己的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接下来,他们会一边造神,一边毁神。

昨天姜萍妈妈上了热搜,她发了视频说女儿正在备考,却有人骂她是在蹭热度。

媒体冲到他的老家,对着她的父亲围追堵截。

他们需要的是爆点,可没经历过如此阵仗的老人,无意间的一句话都可能被恶意放大。

可预见的未来,会有很多人想抓住姜萍这个流量密码,对她进行365度的无死角曝光,一旦一个细节不对,她就会拉下神坛。

实际上,姜萍参加的是初赛,接下来还有决赛。

现在营销号将她吹的比韦神还厉害,那如果之后成绩不如预期,那么这个孩子就会被媒体彻底毁了。

舆论最擅长的是什么?就是一边造神,然后一边毁神。

2、

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因为我觉得是时候该降降温了。

如今的关注度,给姜萍带来巨大的压力。

现在全网全是她的消息,很多人去她家乡采访。

可6月22号,她马上就要参加复试了,极其容易受到影响。

网络上的各种声音,对她的心态都会产生刺激,网友们的吹捧和期待,也会给她增添巨大的压力。

她或许很难再像之前一样,对数学保持纯粹喜爱,去沉浸式做题了。

她确实是个数学天才,但不应该被舆论绑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网络上对姜萍的捧杀也应该停一停。

有网友听说姜萍想读浙大,就冲进浙大微博要求破格录取,后来浙大给出了一个模糊的回答。

他们在谩骂之后,又冲去清北的微博要求录取姜萍。

我明白很多人是不想人才被埋没,但这个比赛它是民营企业举办的,不是国家组织的权威性比赛,

在教育上,很多“破格”是需要深思熟虑的。

为什么国家取消了很多高校的自主招生?

因为这里面极其容易滋生出腐败。

一旦一个民营企业举办的比赛,获奖就可以被破格录取,那大量有钱有资源的人就会钻空子,最终又是沦为有钱人的游戏。

一旦姜萍开了这样一个口子,

那明年获奖的高中生、初中生要不要录取?

一旦造成腐败,会不会又把姜萍当成靶子?

这也是我不建议去捧杀姜萍的原因,她可以通过高考,通过研究生的考试,去读到自己喜欢的专业和大学,但唯独不能通过捧杀的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不降温,姜萍一家又要成为打卡点了。

如今不仅是记者涌入她的老家,某商会来到他家,要为她家修路。

某企业董事长,带着礼物和5000元现金上门“慰问”。电影公司已经开始做剧本,要把姜萍的故事搬上大荧幕。

接下来是不是又有大批自媒体,堵在姜萍家的门口?人一火了,都是来蹭热度的人。

我们不想看到,第二个全红婵的悲剧出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一直觉得一夜爆红,不一定是件幸运的事。

看看之前的例子就知道了。

优秀如董宇辉,强大如董宇辉,在经历了几轮舆论风暴后,现在状态都非常不好,每晚需要吃几次安眠药才能睡着。

奥运冠军全红婵也是一样,她已经足够天才了吧?

可现在点开她的相关词条,比赛输了有人说她飘了,比赛赢了有人骂她德不配位。

镜头前的一举一动被放大审判,有人骂她不够谦逊有礼,有人觉得她不够成熟稳重……

千万不要觉得火是一件天大幸运的事。

没有人是完美的,总能挑出瑕疵。

任何人在互联网的全方位照射下,都不可能全身而退。

3、

所以,今天我很想“泼个冷水”。姜萍没有大家捧的那么“完美”。

很多人把她塑造成家里困难,读不起高中才被埋没的天才。

可其实在中考中,她的成绩并没有那么拔尖。

虽然这次的成绩很好,可毕竟年龄和环境摆在那里,她没有接受过系统训练,有很多知识点没有学过,

而且据说,很多厉害的人初赛只是为了入围,所以她的复赛是有很大概率会退步的。

比姜萍厉害的人还有很多,她需要学习的东西也很多。

她很优秀,但还没有到神的程度。

所以我希望大家能把她当一个“人”。

她只是一个17岁的小姑娘,有不足、有任性、会出错,她需要的是,有人带领、不断进步,而不是一下被捧上神坛。

在《风俗通义》里有这样一句话:“长吏马肥,观者快之,乘者喜其言,驰驱不已,至于死。”

这句话什么意思?有位官吏的马非常肥壮,所有人都说一定跑的非常快。

主人听了很高兴,就让马不停的跑,最后马就跑累死了。

捧杀其实就是最毒的糖衣炮弹,我们需要的是有血有肉有力量的人,而不是为了流量造出的完美的神。

其次,我还想对姜萍说:要用平常心看待流量。

她有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为什么喜欢数学?因为她在数学上看到了美感。

她能拿到今天的成绩,或许也是得益于中专的环境,能让她有更多的时间专注到数学上,是纯粹在喜欢数学。

但如果将她架到一个功利的高度,在舆论的绑架下,她或许会开始在意自己的成绩,在意别人的看法,当热爱不再单纯,当做事带有目的,或许就是毁灭的开始了。

所以,一定要用平常心对待流量。

尽量少去接受一些采访,少在流量前曝光自己,因为一旦不知不觉被搅入其中,很难全身而退。

流量的真相,是永远在流动。

有人一夜之间声名鹊起,也有人很快被流量的巨浪无情吞噬,围观者热闹一番后,很快开始寻找下一个目标,没人会在意那个被流量侵蚀的人,后来过的怎么样。

或许,姜萍不是最后一个一夜爆红的人,

但我想说:请放过姜萍们。

让她们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她们不要成神,只要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