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6月5日,印度的前任总理莫迪成功赢得了大选,实现连任。

这位如今已经73岁高龄的老人,是印度历史上唯二实现三连任的总理。

莫迪的顺利就职,也引起了国际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

然而刚就职的莫迪就做出了意想不到的举动:发表涉台不当言论。

对此有印度学者表示,莫迪再不向中国求和,后果是印度无法承受的。

莫迪为何要这么做?若莫迪不求和,后果是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莫迪为何坚决“反华”

中印之间的矛盾,可谓是根源复杂且深远,涉及到了诸多方面。主要包括历史恩怨、地缘政治、实控线纷争等方面。

但促使莫迪政府自2020年以来,坚决秉持“反华”态度的根本原因,便是为了获得国内民众的支持。

在印度民众的心中,一直对中国抱有一定的敌意:

一方面,中印之间存在着历史恩怨。1962年的中印战争,对印度政府和民众造成了极大的心灵伤害。

另一方面,对于印度民众而言,由于中国与巴基斯坦关系较好,而印度与巴基斯坦存在长期的地缘冲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印度民众认为,“敌人的朋友就是敌人”,因此对中国普遍保持敌视态度。简而言之,印度民众对中国的态度就是“反对”。

种种原因,导致了印度民众相对于“亲中”政府,更加倾向于支持“反华”政府。

莫迪为了获得民众的支持,便常常表现出自己的“反华”决心。

莫迪的选择效果显著,由莫迪领导的“印人党”是印度当之无愧的第一大政党。

并且早在这次连任之前,莫迪的民众支持率已经达到了70%以上,他的连任可以说是毫无悬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莫迪的“反华”之路

2020年6月,中印双方军队在加勒万河谷一带爆发了军事冲突,双方互有伤亡。

加勒万河谷冲突之后,以莫迪为首的印度政府以该次冲突为借口,开始在整个印度推行经济“去中国化”,出台了一系列全面恶化双边关系的政策举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加勒万河谷冲突之后,莫迪终于找到了推行“反华”政策的契机。随后,莫迪便着手推出了一系列“去中国化”的举措。

这些举措包括但不限于:限制出入境、吊销签证、终止企业间合作、增加对华产品关税等。

莫迪政府所采取的这些措施,虽然其中包含着全球性疫情蔓延等客观因素,但最主要的,还是莫迪政府决心与中国“割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事件是莫迪政府内外政策调整的结果,是中印地缘政治矛盾激化的表现。此次冲突,对双边关系、地区形势和全球局势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而对中国民众而言,这些事件让我们再次意识到了了中印矛盾的复杂性和长期性。

中印之间的矛盾,不仅源于历史恩怨和地缘政治考量,还包括双方在边境问题上的差异和误解。

再加上莫迪政府的“反中”倾向,多种因素相互交织,使得中印关系面临巨大挑战。

可谁能想到,这位对中国保持“坚决反对”态度的印度总理,在刚上任的6年间,也曾与中国积极互动。

那么这位曾与中国积极互动的印度总理,为何又突然变脸,与中国“反目成仇”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印度有人很清醒

就在莫迪成功连任,并发出明确的“反华”信号后,美国知名杂志《外交政策》刊登了一篇来自印度学者的文章。

这位印度学者在文章中毫不留情地指出:“倘若莫迪再不向中国求和,后果将会是是印度无法承受的。”

除此之外,这位学者还建议莫迪,尽快致力于重启与中国的高层对话。“如若不然,未来五年印度将会被至于一场无法承受的军事冲突中”,并且莫迪本人的政治之路也会走到尽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见,在印度还是有着相当清醒的人存在的,尽管在印度,这样的人属于少数。

而促使印度民众支持莫迪的原因,也是莫迪敢于坚决“反华”的原因便是:莫迪政府积极与美国交好。

2014年,莫迪上任印度总理之初,便抛却了以往印度一贯坚持的“不结盟”政策,越来越积极地向美国示好。

但与此同时,周边邻国中国的迅速发展,也让莫迪感到了恐慌。于是在当时,莫迪政府一边积极同中国交流,一边更加积极地向美国表达想要加入美国阵营的意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莫迪政府外交政策上的变化,也获得了国内民众的普遍认可。

尽管印度国内,还是有着一些精通国际政治形势的专家学者,一再呼吁“不要跟中国作对”,但在磅礴的民意面前,却也只能是杯水车薪。

事实上,正如印度国内学者所言:倘若莫迪不向中国政府求和,后果将会十分严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国际局势上来看,倘若莫迪不求和,那么可能会导致局势进一步恶化,蔓延至更广泛的领域。

持续的对抗,不仅会加剧国际社会的不稳定,更会破坏印度的和谐与统一。

同时,不求和也会带来其他负面影响,引发经济、政局等方面的连锁反应,加剧印度所面临的紧张局势。

从国内经济来看,不向中国求和,意味着放弃了这个亚洲最大的市场及资源供给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放弃中国市场,无疑将制约印度的经济发展前景。市场规模的缩减,无疑会降低国际投资者对印度市场的信心,进而引发资本外流,导致印度国内的经济动摇。

从国内政局来看,持续的对抗、不求和,尽管短时间内能够使莫迪获得国内民众的个支持,但长此以往,经济、社会环境上的恶化将会使民众意识到同中国对立的后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此之后,政治对立的加剧、政府执政能力的削弱,都是可以预测,且不可避免的。

社会的分裂、民众的不满情绪、国内政局的不稳定,终将使莫迪背负惨重的代价。

此外,不积极寻求和解也可能给国家的外交形象带来负面的影响,削弱印度在国际社会中的信誉和地位。

因此,对于莫迪而言,积极向中国“求和”,寻求和解、谈判,才是解决问题、维护国家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维护国际地区和谐的唯一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实际上,无论对印度还是对中国而言,长期保持对立关系,都无益于各自的国家发展。

莫迪又一次连任印度总理后,国际社会不仅好奇这个现今人口第一的国家,未来将有何政策走向,更关注印度与它隔壁的第二人口大国——中国的关系将何去何从。

中国政府向来秉持友好交流的外交方针,尽管印度政府的“反华”倾向已经如此明显,我国政府还是在莫迪就任后发文祝贺,并派遣新的驻印大使前往印度就职。

而对于当前释放出“反华”信号的印度,若继续推行这种政策,会受伤的也只有印度的政府和民众。

对于印度而言,唯有与中国和平共处,平等交流,才是唯一的出路。

参考资料:

中国青年网:莫迪“三联任”几无悬念,对华关系或称为优先事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防部网:中印边境冲突责任完全在印方,希维护边境地区和平稳定

中国社会科学网:1949~1958年中印边界纠纷及其处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