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河,在这里蜿蜒曲折,首阳山,在这里苍翠耸立,伯夷、叔齐两位圣贤的名字、故事和文化在这里传颂、传承,占有如此资源禀赋,昌乐首阳山旅游度假区如何因地制宜,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

“示范片区建设是个好抓手。我们的总体规划是,打造‘采薇首阳山、畅游桂水湾’山水旅游品牌,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挖掘夷齐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打造区域文化旅游高地;以‘党支部+合作社’模式,发展南果北种、红豆杉等特色产业,把牢强村富民基本盘,打造‘农文旅学’特色鲜明的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昌乐首阳山旅游度假区管理服务中心党委书记于洪波介绍。

坚持生态优先

夏日炎炎,桂河流域郭齐水库段碧波荡漾,绿树成荫。水汽缭绕中,沿河边小路上行,目之所及是配套完善的桂水栖谷露营地、久经沧桑的古树名木,还有孩童嬉戏的生动场面,让人仿佛步入世外桃源。

“这里原先是荒山野岭,经过保护性开发,成为桂河湿地公园的核心区,被誉为昌乐‘小九寨’,短短几年已累计接待游客20万人次。”旅游度假区管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冯小迪告诉记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昌乐首阳山桂河湿地公园

除了山水园林,“小九寨”还洋溢着书香和工业文明的气息。近日,潍焦工业文化中心开门纳客,一个近百年企业的风雨历程被展示出来。位于文化中心二楼的开放式图书馆,恬静优雅,藏书上万册,让附近的村民和城区市民在游山玩水之余有个阅读、休息的好去处。

与绿色葱茏的首阳山一样,作为国家AAA级景区的桂河湿地公园是首阳山旅游度假区的另一张生态名片。今年以来,度假区推出“采薇首阳山、畅游桂水湾”山水旅游品牌,做好策划包装的同时,持续改造桂河流域。随着孤山水库防渗工程的推进,桂河湿地公园将更加完善,首阳山旅游度假区的生态底色会更足。

用好文化“两创”

夷齐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首阳山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前不久,第一届首阳山旅游度假区伯夷叔齐文化论坛召开,与会专家提出了许多有思想见地和可操作性的金点子,赋予首阳山更浓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以此为契机,首阳山度假区坚持项目支撑、串点成线,全面完成首阳山省级旅游度假区基础设施提升,建成游客服务中心,完成首阳山顶夷齐祠部分修复工程,为后续的文化振兴奠定基础。

“度假区虽然面积不大,但大小学校有6家,依托首阳山、桂河和各个企业文化中心,各学校组织学生就近研学,带动了区外学校加入进来,研学游方兴未艾,成为我们乡村振兴的特色品牌。”于洪波告诉记者。

打造特色产业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昌乐首阳山旅游度假区正在高标准建设的郭齐绿韵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涉及5个村,总面积约2.2平方公里。示范片区内产业基础良好,粮食种植面积1570亩,设施瓜菜种植面积330亩。

示范片区内的采薇田园综合体种植芒果、火龙果、龙眼等20多种水果,是昌乐南方水果的核心产区,几乎全年有水果上市,除供应商超外,还吸引了游客采摘及度假区内外多所学校前来研学。综合体负责人付洪梅介绍,园区包括种植采摘区、果树展览区等,下一步将打造生态田园区、亲子休闲区、民俗文化区及高端民宿区,提升城区近郊休闲旅游发展能力,辐射带动周边村特色农家乐、乡村民宿等配套设施建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采薇田园综合体生产的礼盒装猕猴桃。

采薇田园综合体附近的煜泉园红豆杉合作社种植基地内,一棵棵被称为“植物中的活化石”的红豆杉,让曾经的荒山绿意盎然,变成了聚宝盆。这里已经形成一个集扦插、育苗、盆景设计制作为一体的产业链。目前合作社正建设紫杉醇提取流水线,打造红豆杉产业链基地,为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产业建设注入强大动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煜泉园红豆杉合作社种植基地。

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这种乡村振兴模式在首阳山不断开花结果。示范片区内的三官庙村成立宜仙堂芦荟专业合作社,种植库拉索芦荟和米邦塔仙人掌,纯天然、无污染,自主研发的护肤品品牌“宜仙堂”产品达到80多款,已在全国发展品牌加盟店400余家。

“我们以‘党支部+合作社’模式,建设集休闲、采摘、观光、农耕体验为一体的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一期工程建成投用,村集体和村民都得到了可观收入。” 示范片区内郭齐店子村党支部书记刘军向记者介绍。

首阳山旅游度假区立足于村村有产业、户户能增收的目标,引导农村土地有序流转,带动农户加入合作社“再创业”,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郭齐绿韵农业专业合作社流转半截楼村、谢家山村共约150亩土地,建设高标准农业大棚,引进甜瓜、草菇等精品农业种植项目,预计每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6.5万元,带动附近村民约20人务工就业。”刘军告诉记者,今年计划新建2个大棚,用于种植特色有机蔬菜,打造郭齐绿韵特色有机果蔬品牌,实现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任治安 通讯员 张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