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说:苏州河上赛龙舟 新民晚报记者 张龙摄

普陀区委书记 姜冬冬

普陀境内苏州河岸线总长21公里,恰好是半程马拉松的长度,称为“半马苏河”。近年来,普陀区认真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以“苏河议事厅”为桥梁纽带,把广大人民群众和各类主体紧紧凝聚起来、充分调动起来,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努力将“半马苏河”打造成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样板间”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最佳实践地,让两岸贯通的空间成为群众享受幸福生活、展示幸福生活的舞台。

求“治”于民。在苏州河岸线贯通过程中,我们通过设置建议箱、发放征询表、建立接待点、开设直播间、举办开放日等多种形式,围绕步道管养、空间隔离、步道设计等问题充分沟通协商、充分凝聚共识,构建起多样、畅通、有序的建议征集渠道,把“众口难调”变成“众望所归”。对征集到的人民建议,持续完善“收集—互动—转化”工作流程,逐条梳理、分门别类提交给职能部门和设计单位研究解决,让群众意愿不仅能充分表达、更能有效实现,努力实现民之所盼和公共服务供给的有效对接,持续增强居民认同感、归属感和责任感。

取“智”于民。围绕群众关切,先后开展“我为一江一河公共空间建设献一计”等主动征集50余次,实现线上线下双联,让群众从“键对键”走向“面对面”,打造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议事厅。广泛征集群众“金点子”,把最好的资源开放给老百姓,城市景观、道路桥梁、历史风貌、配套设施品质持续提升,半马苏河公园和27座苏河驿站相继开放,百年老宅鸿寿坊和“1690”党群服务中心变身网红地标。同时,关注特殊群体诉求建议,完善适老适儿化、无障碍友好设施,让苏河水岸可近、可亲、更可读。

还“惠”于民。加快建设苏河水岸经济发展带,因地制宜发展科创金融、商业商贸、文旅教育等产业,塑造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水岸经济,让两岸居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进一步还河于民,推动滨河岸线向腹地延伸拓展,完善文体设施、亲子活动、苏河驿站等功能配套,为市民提供更多休闲游憩的好去处。深化文旅融合,挖掘百年工业文明、传承历史文脉,推出“半马苏河”精品文化旅游线路,把沿线天安千树、M50、创享塔等串联起来,打造苏州河半程马拉松赛和城市龙舟国际邀请赛等精彩赛事,让“半马苏河”风景线成为人人乐享的生活幸福线。

城,所以盛民也;民,乃城之本也。城市是人民的城市,处处围绕人,时时为了人,是人民城市的核心要素和内在逻辑。普陀区将继续发挥苏河议事厅的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汇聚“半马苏河”沿岸居住者、创业者、建设者智慧力量,通过“一条河”带动“一座城”,在共商共建、共治共享中,推动人与城的“双向奔赴”,实现城与人的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