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滕州市龙泉街道荆泉北路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人气一直居高不下——小红船书屋区,小朋友们在认真看书;夜校区,志愿者为居民们送上音乐课、非遗课;烘焙区,大家开心地做着蛋糕,享受自己动手的快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乘着“文化社区”建设的东风,龙泉街道这个社区不仅硬件环境越来越好,还有了更加美好的生活——一个小小的服务中心,不仅成了居民家门口的“服务站”,更成了睦邻友好社区的“大客厅”,居民们享受从“有服务”到“优服务”,打开了通往高品质生活的“幸福门”,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夜校在哪里?就在万达商圈旁。活动空间近1400平方米,设置了共享书吧、共享会客厅、娱乐、休闲等服务空间,让居民、外卖小哥、企业白领就近享受便利的生活服务和休闲娱乐。除此之外,荆泉北路社区还设置了两处红领驿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社区的规划使用,居民们赞叹不已。“带着小孙子,每天都在这里玩,他交朋友我也交朋友,快乐加倍。”居民刘阿姨竖起大拇指,“这里人气旺,像一个开心乐园。”

“打造服务中心,最重要的是让居民的需求落地,在空间的使用上,注重共享和便利。”社区党委书记张慧说。

荆泉北路社区文化服务中心,不仅链接了小区和资源,更拉近了居民和社区、物业、商圈的心。阵地“开张”了,如何把服务送到居民“心坎”上?

为推动服务中心更“接地气”,社区从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吃、购、玩、住等多方面切入,进行系统性梳理,聚焦社区便民服务、居民健康生活、社区协商治理和邻里融洽生活四个方面来进行了细分类。居民可以报名参加活动,也可以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开设夜校课程,享受站在三尺讲台的授课体验。社区党委充分链接周边资源,丰富服务中心的“菜单”。“这种普惠性、个性化、实打实的福利,目的就是服务于居民,让居民从小家到社区大家,享受家门口的服务。”社区党委书记张慧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老年大学,“荆北导师库”热门讲师颜志强正在为党员群众送来“理论大餐”。听完理论学习课,热爱太极拳的张禹老师也想露一手,“我来组织团队,能不能在这里打太极拳、八段锦,让热爱养生的人能加入进来?”

张老师的提议启发了社区工作人员。可以让阵地“活”起来,让居民群众的“精神粮仓”“富”起来,带动激活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的内生动力。社区积极发挥阵地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通过引入社会力量,有计划地开展读书会、手工制作、心理沙龙等社区文化业态,为居民送上“量体裁衣”走心服务,真正做到成为身边的精神“加油站”、思想“充电宝”。

中午,一位外卖小哥在社区群,就发现的窖井盖问题及时向网格员反映,共同商量解决办法。热心的外卖小哥、快递员们也组成了一支能人合伙人队伍,积极为社区建设建言献策。

近期,针对居民办理房产证、垃圾分类等问题大家进行了热烈探讨。开放性思维的打开,让大家对社区工作多了一份理解和支持,也让社区多了一份“群众用户思维”。居民来社区提供建议,当志愿者的,贡献金点子的,都为社区建设添了砖加了瓦。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让“民生”跟着“民声”走,在回应民之所盼中,荆泉北路社区走出了一条走进居民心里的路。在社区党委的引领下,越来越多的志愿者主动要求加入合伙人,发挥自己所长,为社区基层治理贡献自己的力量,逐步走出了一条“党委牵头、群众志愿者唱主角、有事齐商议、解决在邻里”的基层善治之路。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张环泽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