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高考数学150分只打了61的学渣,最近的新闻真的让我很自卑。

不过,也就是半秒钟而已。

毕竟,那已经是22年前的事了。

毕竟,在后来的人生经历里,这个对我毫无影响。

因为我用得上的数学知识,可能也到小学五年级吧。

比如,拿着购物小票口算一遍,看超市那收款机统错了没有。因为他们是经常会出错的呀。

因此,半秒之后,我就采取了看热闹的态度。

看热闹,这是国人最爱干的事。

有个同事中午就很激动,他看了热搜,觉得中专生姜萍能在那个啥比赛中考得那么好,真的是神了。

没错,姜“神”。

之所以打个引号,是因为她的神,可能还不是公认的,还没到韦神的地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韦东奕,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研究员,现在网上基本直接称呼韦神而不叫名字,大家就都能对号入座,而不会引发歧义。

然而,哪怕是韦神之神,也早有人泼过冷水。

2022年5月14日,澎湃网转载了红星新闻的文章,里面写到:

近日,一段“韦东奕一晚解决6名博士4个月未解决难题”的传言在网上流传,还一度登上热搜……结果“韦神”仅花费了一个晚上的时间就轻松搞定,且不计报酬……然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韦东奕明确表示这些是“假新闻”,传播相关谣言的博主也就此公开道歉。面对汹涌的流量和接近神化的光环,韦东奕仍旧保持了他一贯的淡泊和纯真……一年前,手提一瓶矿泉水、两个馒头走在路边的韦东奕偶然被采访,朴素形象和实际才华形成的巨大反差,让其在网络迅速走红,被网友尊称为“韦神”……可以说,韦东奕的身上,有着符合人们对“苦心孤诣数学家”的童话式认知,再加上渲染和夸大,“韦神”逐渐被幻化成了武侠小说中扫地僧般的绝世高手。这其实是一种过度“造神行为”。

我们只需改几个字,就能套用在姜萍身上:

今年,参加某某比赛的姜萍考出了预赛12名的好成绩,中专学历和实际才华形成的巨大反差,让其在网络迅速走红……可以说,姜萍的身上,有着符合人们对“天才被埋没后奇迹般崛起”的童话式认知,再加上渲染和夸大,姜“神”逐渐被幻化成了武侠小说中灭绝师太般的顶尖高手……

作为总结,澎湃网给前述文章选定的标题是:

《媒体:造神是低层次精神意淫,是把韦东奕视为流量富矿攀热度》。

这又何尝不可以套用在姜萍身上呢?

一句话,对于为谋利者而推波助澜者而言,不造神,没流量,他们真的会死。只有充分调动网友的情绪,他们才能赚得盆满钵满。

昨天是韦神,今天是姜“神”,明天又是哪尊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