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波千万里,借势可乘风。近年来,襄垣县王村镇王村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持续改善人居环境、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稳步提升治理能力、产业发展如火如荼,一幅和美乡村新画卷正在徐徐铺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鸟瞰襄垣县王村镇王村

群众主动参与,共创宜居环境。王村围绕“畅、净、绿、亮、美”持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村内主要道路绿化、亮化、美化工作已基本完成,栽种各类花卉树木千余株、安装太阳能路灯141盏。多频次开展村庄清洁行动,集中清除村道落叶、杂草杂物,保持乡村“靓丽容颜”,实现了村民从“要我建设美丽乡村”的被动接受向“我要建设美丽乡村”的行动自觉转变。“我在这里生活20多年了,对村里很有感情,现在看着我们村越来越美,越来越干净,我内心非常高兴,每次村庄清洁的时候,我都要主动参加,想尽一份心,出一份力。”看着家乡越变越好,村民赵永红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坚持党建引领,完善基础设施。今年以来,王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紧盯民生实事,聚焦群众期盼,积极向相关部门反映群众吃水、道路硬化、路灯照明等问题,切实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求。村民武书兰家中的水表因为年久失修,经常出现问题,影响正常生活用水。村委得知情况后主动上门维修,解决了武书兰的燃眉之急。“我家通了自来水之后,遇到家里水表坏了,村委经常派人来维修,服务特别贴心。”看着自来水从水龙头中喷涌而出,武书兰喜笑颜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肉牛养殖

打造特色产业,助力乡村发展。王村有着丰富的玉米秸秆资源,发展肉牛养殖业有得天独厚的优势。2020年,王村支村“两委”因地制宜,通过招商引资,引进长治市恒森祥畜牧养殖有限公司进行肉牛养殖,不仅解决了村民就业问题,还发展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每年为村集体增收约3万元。如今,王村特色产业激活了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也迸发出了和美乡村宜居宜业的生机与活力。

低头赶路也不忘抬头展望。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的新征程上,王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俊宏表示,下一步,王村将继续挖掘资源禀赋和发展优势,不断优化产业格局,激发产业活力,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民生活环境,提升村民生活品质,全力建设村美民富产业旺的和美乡村。(孙曼莎、吴彤、贾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