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曾被称为“贵州王”的王家烈,受邀来到北京参加政协会议。在会议开始前,毛主席亲切地接见了他,并问他过得怎么样。王家烈一一回答后,毛主席接着问:“在贵州,你有没有见过钟赤兵同志?”

听到“钟赤兵”这个名字,原本还一脸笑容的王家烈脸色瞬间难看起来,额头也布满汗珠,他回答道:“见过是见过,只是他的……”

毛主席打断了王家烈的话:“见了就好,他也一直很想见你。”

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王家烈和钟赤兵有何关系?他听到对方的名字后为何大汗淋漓?

血战娄山关,重伤也不下火线

娄山关是贵州遵义的北大门,位于娄山山脉最高峰,海拔1440多米。大家一直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来形容娄山关的险峻,因此这里也是兵家必争之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家烈

1935年,为了摆脱10多万川、滇军的围追堵截,中央决定:“回师东进,再入贵州,二渡赤水,先夺取娄山关,再占领遵义城,在运动中歼灭敌人。”而驻守在娄山关的便是贵州“督剿”总指挥王家烈率领的“双枪兵”。

毛主席将夺取娄山关的主攻任务交给彭德怀和红三军团,彭德怀收到命令后当即下令:“12团和13团为先锋团。”

当时钟赤兵担任第12团政委,他和团长谢崇一起率领12团急行军,抢在王家烈部之前赶到赤水河,并从二郎滩抢渡到东岸。先头部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前来阻拦的敌军一个团的兵力打得四处逃窜,令全军成功渡过赤水河。

经过10多天的长途跋涉,12团于2月26日晚抵达离娄山关不愿的桐梓县城。此时的13团已先12团一步抵达娄山关,尽管他们发起强烈的进攻,拿下了制高点点金山,占领了关口,但还是遭到“双枪兵”的疯狂反扑。双方坚持不下,情况十分胶着。

刚准备休息的钟赤兵被彭德怀叫到指挥部,亲自给他下达任务:“必须在2月27日拂晓前赶到娄山关,接替第13团,拿下娄山关南坡!如果拿不下的话,我唯你是问!”

钟赤兵当即敬了个军礼,表示:“请军团长放心,我保证完成任务!”他连忙和谢崇率领12团出发,连夜奔袭30多里路,终于在次日拂晓前赶到娄山关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钟赤兵

12团刚抵达娄山关口的南溪口,就听到不远处传来阵阵枪声。紧接着,传令兵回来报告说:“敌人正从南面的峡谷向娄山关反扑,13团设在半山腰的哨所已经丢失了。”

钟赤兵连忙对谢崇说:“团长,现在情况万分紧急,我先带一营的战士们去!”谢崇点点头说:“好,一营充当先锋,跑步前进;其他各营紧跟其后!”

钟赤兵冲在队伍的最前方,身后一营的战士们看到政委如此拼,也都奋不顾身,冒死冲锋。早上6点多,钟赤兵指挥战士们向点金山发起了猛烈的进攻。随着机枪、步枪、手榴弹的猛打,关口瞬间被我军突破,敌人慌忙逃窜。王家烈听说点金山失守,恼羞成怒,当即组织士兵进行反击。

上午8点多,王家烈的“双枪兵”仗着兵力多武器足的有点,在轻重机枪的掩护下沿着公路向我军扑来。由于公路比较陡峭且狭窄,因此敌人的进攻队形比较密集。钟赤兵看到这一情况,连忙率部向公路仍手榴弹,炸得敌人连滚带爬,龟缩到公路两侧的壕沟里。

上午10点,不死心的王家烈再次发起反扑。王家烈手下4个团的团长也在后面监督,他们扯着嗓子,用枪逼着士兵们向前冲。

钟赤兵见敌人冲上来,大声命令道:“快点上刺刀,取出马刀!”等敌人一靠近,随着钟赤兵的一声呐喊,战士们纷纷扔出手榴弹。随后钟赤兵带头冲向敌人,杀得敌人哭爹喊娘,慌忙逃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见敌人逃走,钟赤兵连忙率部乘胜追击,但没想到的是追到黑神庙的时候,却遭到了“双枪兵”的反击。由于敌我双方兵力悬殊,一营伤亡很大。钟赤兵看着一个个战士倒在血泊中,他大喊道:“冲啊,给我杀啊!”随后带领一营剩下的战士和“双枪兵”厮杀。

正当一营难以抵挡“双枪兵”炮火的时候,第二营营长邓克明率领突击队冲了上来。钟赤兵当即指挥一营和二营继续和敌人展开战斗,在拼杀过程中,钟赤兵的小腿不小心被敌人的子弹击中,下一秒便倒在地上。

钟赤兵的警卫员胡胜辉见状还以为他被绊倒了,连忙上前查看,谁曾想却看到了不断渗血的小腿。胡胜辉连忙说:“政委,你受伤了,快,我背你下去!”

钟赤兵摇摇头,强忍伤痛说:“不行,在这种关键时刻我怎么能下去?你扶我起来,我还要打!”说完便颤颤巍巍地想要站起来,由于没有支撑,再次摔倒在地。

胡胜辉说:“政委,您都伤成这样了,还怎么打仗啊?要不我先给您包扎一下?”见钟赤兵点头,胡胜辉撕下自己里面的衬衣,替他包扎伤口。

胡胜辉包扎伤口时才发现,原来钟赤兵右小腿上的一块大肉被子弹给撕开了,鲜血不断涌出,他连包了十多层布,还是没能完全止住。胡胜辉知道这样不行,他赶紧找来卫生员,又将政委负伤的情况汇报给谢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谢崇当即命令钟赤兵撤退,但他却不肯,等卫生员包扎完伤口,他又继续战斗。不过由于腿受伤,钟赤兵不能冲在最前方,而是趴在石头上进行指挥。最终钟赤兵因为失血过多晕了过来,被抬下战场。

不过一营和二营的战士们却被钟赤兵顽强作战的精神给感染了,他们一边喊着“为钟政委报仇”的口号,一边向敌人冲去。最终王家烈的“双枪兵”被我军打败,我军再次占领遵义城。

三次截肢,独腿走完长征路

2月28日,钟赤兵被送到野战医院。医生检查后才发现,钟赤兵的右小腿腿骨几乎成了碎片,必须进行截肢手术,否则性命难保。但大家都知道当时的医疗条件不是太好,再加上没有手术器械和麻醉药,因此用来截肢的工具只是一把老百姓用来砍柴的刀,和一根断了半截的木锯条。

手术过程中,木锯条上下拉动发出刺耳的声响,尽管如此,钟赤兵也没有哼一声。由于没有消毒药品,手术结束后,钟赤兵的伤口被感染了。他高烧不退,经常说胡话,一会儿喊着“冲啊杀啊”,一会儿又突然坐起来,望着远方发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彭德怀得知钟赤兵的情况后,特意赶来看望他,并吩咐医生:“一定要想办法治好钟赤兵同志!”为了将钟赤兵从死神那里拉过来,医生决定进行第二次截肢,把右腿膝盖以下的全部截去。

令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第二次截肢手术结束后,钟赤兵的伤口再次被感染。最后,医生不得不将钟赤兵的整个右腿都给截去。半个月的时间里,钟赤兵经历过三次没有麻醉、没有专业器械的截肢,这对他来说是巨大的痛苦。

此时红军还要继续长征,组织考虑到钟赤兵刚刚截肢,便准备将他留在当地农民家里养伤,但钟赤兵却不同意,他执意要跟着部队走。不久后,彭德怀来看望钟赤兵,本想劝他留下好好养伤,但却被钟赤兵拒绝了:“就算是爬,我也要跟上部队,不管怎么样,我都不会离开红军的!”

这天,毛主席和周恩来到医院看望伤员,主席一见到钟赤兵就走过来问他:“小鬼,你怎么又负伤了?”钟赤兵点点头,望着毛主席那温暖的眼神,他再也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为了打破沉闷的气氛,毛主席风趣地说:“咱们应该在娄山关立个碑,上线写着‘钟赤兵在此失腿一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钟赤兵听后苦笑道:“主席,我不想留在老乡家里养伤,我想跟着部队走,就算是爬我也要跟着部队。”毛主席看着钟赤兵,想起了一年前自己给他颁发红星奖章的情景。

1934年3月,由于王明指挥错误,我军采取的是“御敌于国门外”的错误战略,这也导致我军完全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

在这次战斗中,我军伤亡惨重。就在这个时候,钟赤兵不顾个人安危,没有执行王明下达的错误方针,而是带领部队将消极防御变为积极防御。在钟赤兵的带领下,战士们一次又一次地击退了敌人的进攻,令全军脱险。

但非常可惜的是,在这次战斗中,钟赤兵的左手拇指被敌人的一颗流弹给削掉了。战斗结束后,钟赤兵因为指挥有方,而被授予一枚红星奖章。

当毛主席听说部队要将钟赤兵留在老乡家里养伤,当即说:“钟赤兵是很能打仗的,还有战功,怎么能把他留在老乡家里不管呢?就算是抬,也要把他抬着北上!”

周恩来连忙对身边的人说:“马上传达主席的命令,让钟赤兵同志到中央卫生部休养连去,抬着他北上!”钟赤兵听了毛主席和周恩来的话,一时间感激涕零,忍不住哭出声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这样,钟赤兵凭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克服了常人难以克服的疼痛,终于跟着部队抵达陕北。钟赤兵的警卫员后来回忆说:

“钟政委过雪山的时候没让战士们抬他,而是自己一点点爬过去的,他经常从高处滚落下来。后来当伤口有所好转后,他就让战士们把他绑在马上行军……”
被毛主席另眼相看,交给他一项崭新的任务

断腿的钟赤兵很难成为冲锋陷阵的战将,但这一点也不妨碍他继续立下赫赫战功。

中央红军长征结束后,钟赤兵作为革命骨干,逐渐从前线转换到其他战线。只要有机会,中央绝不会忘记钟赤兵,绝不会忘记他曾在战场上立下的战功。

1937年11月,中央派一批长征期间负伤的将领到苏联治病、学习,其中就有钟赤兵。苏联对钟赤兵等人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家,但这里也是当年共产党人向往的红色基地,毕竟这里有十分丰富的革命历史和先进的军事理想。

钟赤兵为了尽快恢复体能,回国参加战斗,他以十分顽强的意志力进行各种技能训练。在克里姆林宫医院做完最后一次手术没几天,钟赤兵就拄着拐杖坚持走路,慢慢地从刚开始的几十米到后来的几公里,他的努力也得到了回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钟赤兵只在家乡读过三年小学,因为家里太过贫穷而辍学当毛笔店的学徒。16岁参加红军后,由于战争环境的影响也没去正规学校学过。当他到苏联后,利用出国前伍俢权教他的一些俄语基本知识,借助字典,夜以继日地学习,这才能听懂苏联老师讲的课程。

每次上课,钟赤兵总是第一个到教室的,上完课又是最后一个离开的,他从不会不懂装懂,而是虚心向老师和同学请教。除了听课外,钟赤兵还经常到图书馆借阅军事科学资料,做了大量读书笔记,成为苏联最高军事学府特别班最优秀的学员。

1945年9月,钟赤兵结束在苏联的学习回到祖国。在此期间,他不仅在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了先进的政治、军事理论,还认识了不同的思维方式。

钟赤兵回国后,被组织派去东北参与军队工作,不过他大部分时间都从事后勤保障工作。尽管如此,钟赤兵也没有怨言,而是利用自己从苏联学到的知识报效祖国。

钟赤兵先后担任东北民主联军总后勤部部长、东北银行行长等职务,和同在后勤战线的战友们一起从零开始,作了大量复杂且细致的工作,令后勤工作达到了能保证辽沈战役、解放天津这种大规模作战的程度,也为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

1945年,抗日战争刚刚胜利,蒋介石就依靠铁路、轮船等力量,将国民党军从南向北推进,想要独吞抗战结束后的胜利果实。而蒋介石最先抢占的便是东北,东北北靠苏联,西接蒙古,东临朝鲜,南连华北,还和山东隔海相望,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蒋介石派出拥有美式装备,且接受过美式训练的新1军、新6军等大批精锐部队,向东北进攻。此时人民军队出关的时候,只有少数干部和10万不成建制的部队,也只有少量轻重机枪和步枪,很多人甚至是空手前进。

不过到了1948年,我军又是另一番情形。此时东北野战军已经拥有百万雄师,十万匹战马,数不清的山炮、野炮等等,人马浩荡,塞满了开往关内的道路。

这支队伍刚刚获得辽沈战役的胜利,在短短的52天内,成功歼灭国民党军47.2万人,解放了东北全境。东北解放区也承担了支援全国解放战争的大后方的角色,将炮弹等物资不断运往全国各地。

那么为何会产生这种巨大的转变呢?其实这和东北人民军队后勤系统的工作密不可分,而钟赤兵则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首先,钟赤兵心系“大兵团、正规化、攻坚战”的作战方式。

其次,钟赤兵创实行分区保障。

东北民主联军经常转战于中长路东西广大地区,鉴于这一情况,钟赤兵建议组成东线和西线两个后勤司令部,并分别成立一套完整的组织机构,专门负责各个地区的保障工作。这也令后勤保障工作更加及时、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钟赤兵和后勤部领导人采用“后方补给、就地策划补给、战场缴获补给”三者相结合的方式,符合大兵团作战的巨大后勤需求。

1948年8月,东北人民解放军为了保障辽沈战役,撤销了原有的后勤司令部,调整分编为东北军区、东北野战军后勤部。钟赤兵领导东北野战军后勤部完成了接收和保管后方送来的物资、伤病员治疗等工作,令后勤工作完成了从线到点的重大转变。

钟赤兵在工作中的出色表现也频频被领导人夸奖,而他在解放战争期间的出色表现,也得到了毛主席的认可。因此,在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当即将一项崭新且特殊的任务交给钟赤兵——创建新中国民航事业……

毛主席问王家烈:你有见过钟赤兵吗?

钟赤兵的断腿没能让他再上战场,那么当他遇到导致他残疾的王家烈,又有着怎样的反应呢?

1954年,钟赤兵调任贵州省军区司令员。这年春节,贵州省举行各界人士春节茶话会,钟赤兵和当年导致自己残疾的贵州军阀王家烈重逢了。王家烈是以民主人士的身份出席这次座谈会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王家烈并不知道钟赤兵的伤腿是因他而起,他出于对钟赤兵的好奇,走到对方的面前,先是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做了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这位将军你好,我叫王家烈,不知道将军贵姓?右腿是怎样造成的?”

钟赤兵幽默地说:“我叫钟赤兵,腿嘛,是当年被贵军的‘双枪兵’在娄山关借走了,也不知道先生什么时候送还给我呢?”王家烈此时才反应过来,他双手合在胸前,满脸羞愧地说:“久仰久仰,真是罪过啊罪过!早就听说过将军大名,还请钟将军从重发落!”

钟赤兵摇了摇头,说:“这件事早就过去了,新中国成立了,咱们的首要任务是好好为国家奉献。之后我们还要一起共事,共商治黔大业呢。”

王家烈听到钟赤兵的话当即老泪纵横,他哽咽道:“钟将军真是令王某佩服!”

此时,室内鸦雀无声,大家都被钟赤兵为党和人民的利益、为民族的利益不计前仇的宽广胸怀所感动。

1955年,解放军首次授衔,钟赤兵被授予中将军衔。他深知自己的生命是党挽救的,因此早就坚定了一心为党奉献的决心。当彭德怀找钟赤兵谈话,问他对军衔有什么意见的时候。

钟赤兵说:“我参加革命不是为了当什么官,那么多比我优秀的干部都死在了战场,连名字都不知道,我怎么能计较评什么衔呢?组织给我什么衔,我就要什么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9年,王家烈受邀来北京参加政治会议。在会议开始前,毛主席主动找到王家烈谈话:“王家烈同志,这几年在贵州怎么样了?有没有见过钟赤兵同志?”

王家烈对钟赤兵心怀愧疚,他听到这个名字后内心也是十分羞愧的,只见他满头大汗地说:“见是见了,只不过当年的事我……”毛主席连忙打断他接下来的话:“见过就好,钟赤兵同志也一直想见你啊!”

此时王家烈才知道,原来毛主席不是因为钟赤兵的残腿找自己“算账”的,而钟赤兵本人也没有因此怪自己,他不由得被毛主席和钟赤兵的宽大胸怀所感动。

1961年5月,钟赤兵调任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1965年6月,他担任中共国防科委副书记。

在此期间,毛主席十分关心钟赤兵。当有人批评钟赤兵的时候,毛主席的女儿李讷将这一情况汇报给父亲(此时李讷在国防科委工作)。得知曾经的爱将受到批评,毛主席说:“钟赤兵同志是好人,是打仗打出来的。”

随后毛主席问李敏:“你知道钟赤兵的腿是怎么少的吗?他是在娄山关战斗中负的伤。”李敏当即将父亲的话向有关领导同志汇报,在毛主席的保护下,钟赤兵免遭灾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1年8月,毛主席在长沙的谈话中专门提起钟赤兵,说:“钟赤兵这个人是被敌人打掉了一条腿,是在娄山关被打掉的,你们不要歧视他,他可以到广州军区……”

同年10月,钟赤兵担任广州军区副司令员,投身军区的作战和训练工作中。

1975年8月,钟赤兵再次来到国防科委工作。12月20日,钟赤兵因病在北京逝世,走完了他独特且光辉的一生,享年6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