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一种生理结构很特别的植物,没有叶子,只能寄生在其他植物身上,同时,它还是很多医家都非常喜爱的一类药材,被广泛用于治疗病症和调理脏腑,而且在某些疾病的治疗上,还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它便是菟丝子

自古以来,菟丝子在中药里的地位都很高,作为《神农本草经》中上品良药,它不仅有着益精补肾、明目养肝、止泻、安胎的效果,而且在现如今的科学研究之下,发现其在降血脂、降血糖,甚至抗衰老以及抗癌方面,也同样能发挥一定功效,那么,关于它的临床运用场景,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呢?大家不妨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心气不足

在《雷公炮炙论》中有提到过,菟丝子具有“补人卫气,助人心脉”的特点,因为本药的药性温和,味甘,归入体内的肾经,在补肾阳、益肾精方面,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能让体内的肾阳、肾精得以充足,如此一来,便会使得体内的心血得养,骨髓充盈,并起到益气养心、助人补脑的作用。

肝藏血,体内的血脉疏泄都需要通过肝脏来维持,疏泄正常,则体气机调畅、气血和顺,血液的运行也才会得以顺畅,由于菟丝子归体内的肝经,具有补益肝脏的效果,所以能更好的补充气血,同时,脾胃气血化生之源,脾主运化,脾气健旺则体内的气血化生充足,也可以保证心血充盛,治疗或缓解心血不足、心气不畅等症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虚弱不足

菟丝子可以用来补养身体的虚弱和不足,以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在《黄帝内经》中指出,“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可见,体内的正气和我们的脾肾是存在紧密关联性的,然而,正气又是判断机体是否康健的重要标准,因此,脾肾在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上,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果先天肾精不足,或是后天脾阳虚弱,那么这些均会导致肾中的元阳虚损,进而促使机体虚弱,让病邪有机可乘,并诱发各种疾病,尤其是在中医体系中,往往特别重视体内元气,讲究固本培元,而菟丝子作为补脾益肾的要药,在肝、脾、肾三经的不足之证上起着很好的治疗作用,因此也受到了很多医家的喜爱,并将此药列入为缓解这些病症的常用药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便溏泄泻

脾肾阳虚,最容易诱发的病症就是泄泻,而所谓的脾虚则便溏,肾虚则泄泻,这些均是体内阳气不足的表现,阳气不足,不能固摄津液的输布,便会导致大肠的分清浊别出现异常。菟丝子通过补肾益脾来止泻,也是很多医家常见的治疗方式。比如《沈氏尊生书》中的菟丝子丸,将菟丝子和枸杞、山药、茯苓、莲子等同用,用于治疗脾肾虚导致的泄泻病症。

不过,菟丝子对阳虚火旺、大便干结、小便短赤的患者而言,并不适用,因为菟丝子虽然是平补阴阳的良药,但偏于补阳,主要还是缓解体内的阳气不足病症,对于本身就阳气偏盛的患者而言,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反而还可能会加重症状。

【本图文由“神希园”新媒体独家原创出品,作者周浅,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