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郑州6月17日电 题:远水解近“渴”——水系连通工程助河南产粮大县抗旱保苗
  新华社记者马意翀、朱舜
  虽然经历了过去较长一段时间的高温干旱天气,但河南西华县的农田大多已披上“绿装”,一株株嫩绿的玉米苗随风轻轻摆动,在田地里由点成线,由线成片。
  西华县是河南省的产粮大县,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稳定在100万亩以上。西华县充分利用贾鲁河、沙河、颍河“三河”水系资源,修建水系连通工程,在抗旱保灌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截至目前,西华县112万亩秋作物播种任务加速推进,71万亩玉米已经普遍出苗,旱情对秋作物影响有限。”西华县植保站站长徐如民说。
  近年来,西华县大力度推进水系连通工程建设,通过河道扩挖、清淤疏浚、水源涵养等一系列综合性措施,初步形成“一脉两湖三河九沟渠”生态水系网,实现“上引”“下提”两种方式蓄水、调水,切实解决了区域内耕地灌溉、补源、排涝等问题。
  记者在位于西华县聂堆镇的闫岗拦河闸前看到,贾鲁河河水自北向南徐徐流淌,河道内碧波荡漾,两岸生机盎然,沿线农田玉米幼苗长势良好。
  56岁的张立新是聂堆镇埠口村的种粮大户,流转土地600亩,他说自己种植的玉米已经浇了两遍水。“地里的玉米苗已经达到‘三叶一心’期,很快就要打除草剂了。”张立新说。
  张立新表示,多亏了当地的水系连通工程,旱情期间农田浇灌工作进展顺利。“我用的卷盘式喷灌机,直接从井里或者贾鲁河抽水,省工省力效率很高,还能够通过电脑控制,非常方便。”张立新笑着说。
  据西华县水利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孟国贤介绍,近年来,河南省把贾鲁河综合治理工程列为重点项目和提升防灾减灾能力的标志性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新建堤防、加固堤防、疏浚河槽和重建拦河闸、排水闸、引水闸等。在西华县内已完成河槽疏浚超过30公里,新建了多座拦河闸、排水闸、引水闸。
  西华县新运河管理段负责清河驿乡清河驿节制闸的检修维护和安全运行等工作。管理段工作人员王心华说:“去年以来我们在清河驿节制闸附近疏浚了1.5公里长的河段,目前水深达到4米左右。旱情期间通过抬高水位,将水输送到沟渠,清河驿乡内三四万亩地都能覆盖。”
  清河驿乡后杨村种粮大户杨华松告诉记者,今年他所在的合作社流转土地2000多亩。前期晴热高温少雨,农田灌溉受到影响,为了应对旱情,附近闸口全面开闸引水,农田灌溉用水问题很快得到解决。
  “目前高标准农田里的玉米已经长到20厘米高,旱情对作物生长影响有限。”杨华松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