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15日开始,随着日本天皇亲自发声通报世界宣布无条件投降开始,中国和日本这场从1931年开始的战争终于结束了,最终还是正义战胜了邪恶,侵略者逃脱不了胜利者的审判,对于侵略中国的这场战争,日本将领之中各自有不同的看法,大部分人都秉持“速胜论”,只有石原莞尔认为和中国的这场作战肯定会打很久,绝对不是三年五载就可以结束的,但当时日本内阁军部已经被冲昏了头脑,没有人愿意相信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本内阁军部之中很多人在1931年之前还是清醒的头脑,但张学良的快速投降让这些人觉得对付中国实在是太容易了,东北三省一场战都没有打救直接赢了。所以许多日本军官认为中国人害怕自己,只要日本人的军队出动的话中国军队就会无条件的投降,可是这个时候石原莞尔的看法就不一样了。

他曾经是发动九一八事变的主要元凶之一,他看到中国国土广大,只要不投降那日本人就没有机会,到时候日本陷入到战争泥潭之中无法自拔最后就会引发整个日本国家的崩溃。日本要想打赢当时的苏联和美国,从国家实力上来说就是不可能的,最好的做法就是吞并中国,以中国的人力物力作为大后方基地,这才能和庞大的美国苏联对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对待中国的大战略方向应该是一步步的蚕食中国领土,而不是直接发动全面侵略战争,东三省拿到手之后的日本就要好好消化,这样才能做到能源上的自给自足,所以石原莞尔自己本人发动了九一八,但却是反对发动卢沟桥事变的。

那个时候的日本内阁军部对外作战多次胜利,对中国战争更是赢得太过于轻松,军队内部普遍看不起中国军队的战斗力。三个月时间解决中国境内侵华战争都是统一意见,那个时候日本军队里面还有一些人说只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就可以解决中国事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日本将领都觉得中国此刻正是出于分裂时代,是入侵占领的最好机会,只要出动数十万大军给蒋介石重大打击,之后蒋介石就会投降妥协,到时候可以顺理成章的将中国国土收归自己所有。

从这些观点上面来看的话,似乎日本人十分的狂妄,但其实日本人一点都不是这样,他们是作出了充分的调查的,认为中国根本就不是一个现代意义上面的国家,是许多部落集合起来加上了国家这个称号,各个地区之间的国家意识是很单薄的,日本入侵中国沿海,内陆地区可能就不会知道甚至觉得和自己没有关系,这样中国人的力量就被牵制起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本人对于中国民众心理分析的相当到位,那个时候中国民众的心理就是没有国家民族概念的,所以晚清时代日本才会连续取得甲午战争、日俄战争的胜利,而且中国民众也不会关心到底谁赢了谁输了,只有输掉战争之后需要赔款让老百姓多交税赋的时候大家才会发现原来还有这样一回事。

日本人的计划十分完整,但是等到真正战争爆发的时候发现和理想设计之中的不一样了,这一次的中国比之前晚清时代的中国难打了很多,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成功不了,光是卢沟桥事变爆发以来的淞沪会战就打了三个月,这在中国面积上不到万分之一,那整个中国如果都按照这样的抵抗打下去,日本国力根本支撑不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淞沪会战结束之后日本人感到十分吃力,便开始喊话让蒋介石议和,但条件却又是十分的苛刻,谁要是答应下来那就会背负上千古的骂名,但日本人的力量又是有限的,所以后来日本人为了对付中国,就扶持了汪精卫、溥仪这些投降派,用中国人自己来对付中国人,这些其实都是日本本身实力不足的表现。

中国人当时顶着很大的压力就是不投降,就是要抵抗到底,而日本国内其实已经害怕了,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做好全面进攻中国长期作战的准备,日本裕仁天皇当时就已经承认自己低估了中国的实力,他以为只要打几场战争中国就就会投降,但没有想到这次中国人真的抵抗到底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日本国内战争又不可能停止下去了,所以那个时候的日本人其实也是顶着头皮支撑这场战争,希望中国国内出现变故早一点投降日本那才是好事,不然的话日本的未来也就没有了。

从整个二战的历史上来看,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之所以能够持久胜利,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在于中国没有投降,中国一直独自抵抗最强大最凶残的日本军队,日本是一个强大的工业国家,当时我们以落后农业国的身份抵挡住了日本包括其殖民地在内的强大力量,并且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这些都是值得我们自豪的,也是我们后来能够成为世界五大常任理事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