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56年,毛主席来到武汉视察工作,梅白被省委派遣到毛主席身边做这段时间的协助工作。

当毛主席初次见到梅白时,他的脸上洋溢着亲切的笑容,对梅白嘱咐道:

“小梅,你到我身边工作,我很高兴。但我有句话说到前头,有一个人,除我上厕所外,可以随时来见我。”

梅白脑海中浮现出一个名字,但又不确认,于是试探性地询问主席:“主席,您说的这位,是不是武汉大学校长李达同志?”主席笑着点了点头。

那么主席中的李达究竟是谁呢?他又有何过人之处,能让毛主席如此器重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理论界的“黑旋风”

李达称呼主席为“润之”,主席称呼李达为“鹤鸣兄”,两人从最初就已经开始这么称呼了。

到达武汉的第二天,主席就将李达约到了东湖宾馆见面。时隔这么久不见,曾经的润之已经是国家的主席了。

他还想向往常一样称呼他为“润之”,但此刻的身份与场合却让他有些犹豫,他张了张嘴:“主、主、主......”话到嘴边,竟说不出一句完整的“主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主席见状,眼中闪过一丝笑意,他走上前去,紧紧握住李达的手,打趣道:

“主、主什么?你我之间,何必如此生分?你过去不是叫我润之,我叫你鹤鸣兄的嘛?我们还是像过去那样就好。”

两人落座后,话题也回到了过去。李达一提起当年自己没跟随着主席一同井冈山闹革命、参加长征的事情就深感遗憾。

毛主席却宽慰李达,表示不管选择那条路,最终都是为了革命,虽然没一同上井冈山、走长征,但却积极宣传着革命思想,理应一视同仁才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夸赞李达是黑旋风李逵。可以说李达是马克思主义的“播火者”,从五四运动时期到全国解放,思想的传播、中共的成立,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李达听到主席对自己的夸赞,内心也更加有些不好意思了。故人相见,相谈甚欢,时间也在不知不觉间流逝,转眼都过去了一个下午的时间。

送别李达后,梅白询问着主席对于李达是怎样评价的,主席称他为理论界的鲁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知我者,润之也”

李达出生于湖南零陵,自小学习成绩优异,在日本留学期间,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开始研究学习。

1920年,李达抱着寻找志同道合一起干革命的目的回国,回国后迫不及待地前往拜访了陈独秀,谈论起组织社会革命党的事。

李达这才得知,陈独秀他们也早有这种想法,并且正在组织中国共产党的筹备工作,李达激动不已,也加入到了其中参与早期党组织的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共一大的召开会议,就是由李达、李汉俊通知的。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李达担任了《新青年》的编辑工作,宣传革命思想,唤醒沉睡中的国民。

1922年,李达从上海来到了湖南,与毛泽东一起携手创办了湖南自修大学,这是一所宣传革命思想的学校。

在长时间的共事中,两人相互扶持、共同进步,友谊日益深厚。李达担任校长一职,为学校的发展倾注了全部心血。

在此期间,李达撰写了诸多文章,深入剖析了中国社会的特点和本质,指出当前中国所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之道等等。

在国共合作期间,李达与陈独秀就是否应该保持党的独立性上发生了分歧。陈独秀认为,既然合作,那就不用保持独立,李达则与他持相反意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人产生了激烈的争论,陈独秀专横的态度让李达很是反感,遂一气之下,不再与陈独秀联系,也脱离了他参与创建的共产党。

李达虽然脱离的共产党,但他只不过是不想再与陈独秀这样的人共事,心底里还是仍然坚定信仰着共产主义的。

1948年初,李达收到了毛主席的信件,简短的话语中他看到了主席对他的亲切问候,以及希望他能重回党的怀抱。

李达激动得热泪盈眶,反复阅读信件中的每一个字句。他感慨道:“知我者,润之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由于身体原因,李达没有立刻前往。休养了一阵后,看着有所好转,才动身前往北平,毛主席邀请李达前往香山寓所做客畅谈。

那天,李达早早地就吃完了饭,坐在房间里等候了。不多时,一辆小轿车驶来,将李达接到了“双清别墅”。

毛主席一见到李达,就大步向前紧紧地握住了他的手,两人紧紧握手、热泪盈眶,仿佛要将多年的思念和感慨都融入这一握之中:

“鹤鸣兄,多年不见,你可好吗?”一别二十多年,两人都十分激动,一边拉着手,一边往里面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询问着李达这些年来发生了什么,李达叹了口气,缓缓地说着自己这些年来的事情。

当时李达与毛主席分别后,就在长沙创办了国民党湖南省党校,结果却碰上了“马日事变”,招生不成反被通缉。

李达被冠上了“著名共首”的罪名,上了国民党的黑名单,要将他灭口。李达眼看形势危急,所幸就先逃往了家乡。

之后又辗转于上海、北平等地任教,讨生活,不过不管去到哪里,总能遇到国民党,每个地方都不算安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渐渐地,天色已晚,李达本就之前因为胃痛休养,再加上这几天的长途跋涉,早已疲惫不堪,他强打着精神与毛主席畅谈许久后终于感到力不从心。

毛主席见状,赶忙让李达到自己的床上好好睡一觉,休息休息。李达却担心如果自己睡了主席的床,那主席岂不是没有休息的位置了。

主席对此却淡淡一笑表示:“我呀,老习惯了,现在我才刚刚上班呢!”李达这才想到,主席一直以来疲于工作,常常到凌晨五点才入睡。李达说道:

“润之,那我就不客气啦!你可不要说我随便在主席的床上睡觉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罢,没一会儿的功夫,他就进入了梦乡并响起了轻微的鼾声。

1949年底,与毛主席在中南海叙谈时,李达鼓起勇气,提出了自己想要重新入党的请求,并坦诚地检讨了自己过去在思想和行动上的错误。

毛主席深知李达的为人,也知道李达在早期思想传播的重要贡献,看到李达想要重新入党并深刻检讨,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心里也是十分高兴。

当时在场的还有刘少奇、林伯渠等人,他转头对着大家说道:

“对于早期的思想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你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虽然之前因为一些原因离开了共产党,但却仍旧宣传着马克思主义,坚守着这片阵地。党是了解你的,人民也不会忘记你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达听完毛主席的话,眼眶瞬间湿润了。大家对于李达的重新入党纷纷表示赞同,也看到了他重新回归党的坚定决心和真诚态度。

最后,在大家的共同见证下,李达重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再次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

两个口号的争论

1958年,李达听到了这样的两句口号:“宁可少活十年,不愿落后一天”、“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李达感到既震撼又忧虑,立刻联系了主席身边的助手梅白,表示自己想要见一见主席,是有关于这两句口号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达坦言,第一句口号虽然表达了坚定的决心,但并无大碍。然而,第二句口号却陷入了唯心主义的泥潭,是错误且不通的。

毛主席被李达上来的一番话说懵了,一时间不知道李达说的是哪个口号的问题,梅白将口号写了出来,递给了毛主席。

毛主席一看,立刻明白了李达的意思。他解释说,这句口号只是想要表达人民群众的革命热情和决心,是有两重性的。只要敢于想象和行动,就能克服一切困难。

就在毛主席还在耐心解释的时候,李达却突然打断了他的话。他追问毛主席是否对这句口号持肯定态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被打断话的毛主席有些不悦,但他还是尽量保持冷静。李达却越来越激动,他坚持认为这句口号是主观唯心主义的体现,要求毛主席重新考虑。

劝说主席作为国家领导人,怎么可以头脑“发热”呢?随后越说越激动,双方都就此争论了起来,谁也不让谁。

梅白见状,赶忙跳出来打圆场,他劝说两人冷静下来,好好沟通。两人虽然不再吵架了,但彼此都保持着自己的意见,都认为对方才是顽固不化的人。

毛主席的警卫员李银桥见状,便想邀请李达留下来共进晚餐,以缓和气氛。然而,正在气头上的李达果断拒绝了这一邀请,转身离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回家的路上,李达的心情逐渐平静下来。他意识到自己过于冲动和情绪化了,对毛主席的态度有些过激。

于是,他向梅白表达了歉意,并肯定了毛主席的思想。同时,他也希望毛主席能够认真考虑自己的意见,避免走上错误的道路。

梅白将李达的话转告给了毛主席。毛主席听后,也意识到自己在当时确实有些急躁和冲动。他细想了一番,觉得李达的话确实有一定的道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他让梅白给李达带个话,表示希望有时间能够再次深入探讨这个问题,并感谢李达的忠言逆耳。

李达得知后,也深感愧疚和感动。他意识到自己的气量还是太小了,而毛主席作为党的领袖,其胸怀和远见确实令人敬佩。

结语

李达是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宣传家和教育家,李达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建者之一,更是早期领导层中的一位重要成员。

他的思想和行动,引领着无数追求真理和光明的青年。李达的一生,是不断追求真理、不断奋斗的一生。

他始终坚守自己的信仰和追求,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和教育事业付出了毕生的心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的思想和行动,不仅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当今社会,我们同样需要这种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和对事业的坚定信念,才能不断克服困难,迎接挑战。

他的一生充满了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和对革命的坚定信念,他的这种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