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提及”唐僧取经“这个话题,大家脑海中最先浮现的可能就是经典影视剧《西游记》中的场景:玄奘受观音菩萨点化,受唐太宗所托,带领师徒四人,不畏艰险,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后终于从西天取回真经。

《西游记》中的故事情节都是以历史上著名的“玄奘取经”改编而成,很多人认为,两者的唯一区别就是《西游记》中增加了许多神话色彩。而事实上,《西游记》中的“唐僧取经”和真实的“玄奘取经”有太多的不同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一:出身

《西游记》中唐僧的出身颇具悲剧色彩,父亲早奸人陷害、一命呜呼,母亲忍辱负重,在生下唐僧后将其和一纸血书一起遗弃。唐僧长大后成为得道高僧,并凭借血书最终扳倒恶霸。而历史上真实的玄奘大师根本不是这样

玄奘大师出生于洛州缑氏县(现在的河南偃师缑氏镇),他是父母晚年所生,因此,备受疼爱。在《续高僧传》中记载,玄奘大师出生时家境殷实,其父陈惠曾是当地的县官,他的母亲是隋朝长史宋钦之女。但遗憾的是,自从玄奘母亲在他5岁时去世后,陈家就开始衰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二:出家

《西游记》中唐僧出家是因为小时候被高僧所救,长大后就一直宣扬佛法,可事实上也并非如此,玄奘出家是受其家境和家人的双重影响

玄奘家里最先出家的是他的二哥,真实姓名已经无从查起,只知道他的法名叫做“长捷”,在洛阳净土寺出家为僧。玄奘经常跟随他二哥学习佛法,在玄奘13岁那年,也毅然剃度出家。

说到这里,可能大家都认为玄奘出家是出于对佛法的热衷,但在《续高僧传》中却记载,玄奘出家的原因是“少罹穷酷”。也就是说,是家境没落太很,被生活所迫,不得不出家谋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三:取经的原因

《西游》中唐僧取经的原因除了受观音菩萨点化外,还受到唐太宗的委托,故而才不远万里前往西天。

而事实上,在玄奘之前,已经有不少僧人前往天竺取经,最出名的就是东晋僧人法显,他不但取回许多经书,还根据自己的见解写下《佛国记》一书,在佛界备受推崇。玄奘正是受这些人的启发,才决定仿效他们前往天竺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需要注意,那就是同一篇教义,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阐述却完全不同,玄奘在拜读经书时经常产生困惑,为了让教义统一,只有拿到更经典、更权威的佛法才能有说服力,因此,他才下决心前往天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四:取经的阻碍

《西游》中唐僧取经的最大阻碍就来自于妖魔鬼怪、魑魅魍魉,好在几个徒弟忠心耿耿,一路也就有惊无险。可事实上,唐僧取经面临的困难除了路途遥远、生活艰辛之外,唐朝才是他最大的阻碍

《西游记》中唐太宗对唐僧寄予厚望,也鼎力相助,可历史上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唐太宗时期,唐朝刚刚建立不久,边境地区战乱不断,为了防止其他国家的入侵,唐朝不允许国人离境。玄奘多次申请所谓的“通关碟文”都没有得到批准,于是,他决定私自偷偷出境。这在当时是“通敌”的重罪,但玄奘大师为了完成夙愿,决定以身试险,后来混在灾民队伍中才侥幸西行,可在凉州却遭到坚决抵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凉州是西北重镇,为了防止突厥的入侵,朝廷再三命令凉州都督李大亮封锁边境、禁止外出。李大亮也听说过玄奘大师的名号,但是,圣旨在那放着,他也不敢违抗。后来,玄奘还是在凉州一位高僧彗威的帮助下,才被李大亮暗中放行,踏上西行之路。

那一年,玄奘只有27岁

这样的行为还可能有“公费”吗?别奢望了!那玄奘大师是靠什么生活的呢?当时佛教不仅在中国十分盛行,在玄奘大师西行的路上也都备受欢迎,因此,玄奘每到一处就开坛讲学。就这么周而复始,一直穿越20余个国家,最终到达了天竺的佛教圣地烂陀寺。在这个世界上最具权威的寺庙里,玄奘一学就是十年时间。在此期间,在当地戒日王组织的一场佛法辩论上,玄奘力压群雄、一举成名,成为被天竺国承认的得道高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五:归国

《西游记》中唐僧是驾着七彩祥云归国的,而事实上,玄奘大师是被护送回国的,谁护送?沿途的国家。

当时玄奘大师已经声名显赫,归国时每到一国就会受到极其隆重的招待,列国国王都会邀请玄奘开坛讲佛,玄奘大师也一一应允。因此,在玄奘大师离开时,各国都会谴专人将他送至边境,而下一国的使者往往已经在此等候,就像接力赛一样

贞观十九年正月,玄奘终于回到长安,史书中记载:“道俗奔迎,倾都罢市”,场面空前,唐太宗也接见了这位大唐高僧,并劝其还俗辅政,但玄奘大师一心佛法,急于翻译带回的经书,就婉言谢绝了太宗的好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玄奘大师一生翻译了近80部佛教经典,此外,他还根据一路见闻写下了《大唐西域记》,记载了西亚和南亚等国的风土人情,成为当时唐朝了解外界的权威之作。

虽然《西游记》是根据玄奘生平经历改编而来,虽然《西游记》成为无数人抹不去的回忆,但是,《西游记》中的情节与真实的“玄奘取经”还是有很大的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