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奥匈帝国曾是中欧地区的绝对强权,不过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奥匈帝国却轰然倒塌,在帝国曾经的领土上,形成了数个国家。

而奥匈帝国之所以会迎来这样的结局,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它曾将俄罗斯帝国一步步的逼向死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俄奥争夺的巴尔干半岛)

一、俄奥巴尔干半岛争夺战

在中世纪的末期,欧亚大陆上崛起了历史上最后一个横跨亚欧非的封建大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而将奥斯曼帝国和欧洲隔开的屏障,就是奥匈帝国的前身奥地利帝国。

可以这么说,早在奥匈帝国正式成型之前,奥地利的统治者对于巴尔干半岛就是有着传统利益诉求的。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中,巴尔干半岛只有两个主要的利益诉求方,奥地利以及土耳其。

但后来俄罗斯帝国也插了一脚进来,俄奥双方在巴尔干半岛,便开始了百年争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奥匈帝国)

从彼得一世时期开始,俄罗斯帝国就一直将对外扩张的主要目标放在了黑海沿岸的巴尔干地区,其根本目的在于控制整个巴尔干地区,从而得到地中海的出海口。

在这种情况下,奥地利帝国和俄罗斯帝国在巴尔干地区展开了长达百年的博弈。因为俄罗斯人与巴尔干地区的诸民族都属于斯拉夫人算是“表亲”,因此俄罗斯帝国的主要着力方向就是鼓动泛斯拉夫主义,策动巴尔干半岛各国独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希腊独立战争)

虽然奥地利帝国对于巴尔干地区同样有着自己的领土诉求,但是由于其自身实力欠佳,而且在民族主义方面不占优势,无法和俄罗斯帝国正面抗衡,只能选择和奥斯曼帝国一起对抗俄罗斯帝国。

而且奥地利帝国内部也有不少斯拉夫人,因此其也害怕泛斯拉夫主义蔓延到国内。

双方的第一次交锋是在希腊独立战争中,俄罗斯帝国武装了希腊起义军,并且帮助希腊人赢得了独立战争。虽然俄罗斯帝国并未能完全控制希腊,但是至少推下了巴尔干半岛的第一枚多米诺骨牌。

奥地利对此深感忌惮,在后来的克里米亚战争中,又选择站在法国与英国一边一起制裁俄罗斯帝国,并且派兵前往摩尔多瓦强迫俄罗斯帝国撤军。克里米亚战争之后,俄奥算是彻底撕下了伪装,双方在巴尔干地区开始直接竞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克里木战争)

但是令奥地利没有想到的是,俄罗斯帝国竟然兵出险招,在普奥战争中向普鲁士提供各种支持,直接帮普鲁士将奥地利赶出了德意志地区和北意大利。

奥地利帝国算是被俄罗斯帝国直接“抄了家”,这一战之后奥地利战败,国内大量匈牙利人对当局十分不满。最终奥地利帝国被迫将体制改为二元帝国,将匈牙利人提到平等的地位,奥地利帝国成了奥匈帝国。

这种情况造成了两个后果,第一个后果就是奥匈帝国内德意志人和匈牙利人得到了平等的地位,但是二者的诉求并不相同。第二就是奥匈帝国被堵死了向北和向西发展的通道,此后只能一门心思向巴尔干地区发展了。

至此,奥匈帝国和俄罗斯帝国,算是成了不死不休的仇敌了,而巴尔干半岛,也成为两个帝国争夺的关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组建三皇同盟的俾斯麦)

二、巴尔干博弈的高潮:保加利亚危机

普奥战争之后,德国为了拉拢奥匈帝国和俄罗斯帝国一起制衡英国,拉着另外两家组成了一个“三皇同盟”,希望能够通过协商的手段共同“分享巴尔干半岛利益”。

在协议中,保加利亚以及土属东鲁美利亚,都被划分给了俄罗斯帝国。

在巴尔干半岛,俄罗斯帝国总共就分到了这么一块地,保加利亚算是俄罗斯帝国在巴尔干地区最后的桥头堡。所以俄罗斯帝国非常重视保加利亚,绝不能容许奥匈帝国“夺走保加利亚”。

事实上,奥匈帝国本来也不打算夺取保加利亚,但是一次意外却使得奥匈帝国和俄罗斯帝国彻底走向了一场零和博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巴尔干战争)

1885年,在俄罗斯帝国的支持下,土属东鲁美利亚首府菲利普波利爆发了起义,该省的起义者驱逐了土耳其的总督和官员,宣布将会与保加利亚公国合并。

按照“三皇同盟”原本的协议,保加利亚属于俄罗斯帝国,因此奥匈帝国对保加利亚合并表示支持。

但是令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位亚历山大大公竟然是一个“二五仔”。他为了摆脱俄罗斯帝国的控制,竟然主动投向奥匈帝国的怀抱。

白给的没有不要的理由,奥匈帝国开始主动促成保加利亚合并。沙皇亚历山大三世无法容忍一个不听命的亚历山大大公,因此在保加利亚危机期间,反倒反对保加利亚与东鲁美利亚合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亚历山大三世沙皇)

为此俄罗斯帝国决定直接废黜亚历山大大公,并且在保加利亚建立亲俄政府。但是俄罗斯人的计划仅仅只成功了一半,亚历山大大公被废黜,但是政权却落在了亲奥派的资本家斯塔布洛夫手中,俄罗斯帝国大为不满,随之准备颠覆保加利亚政府,但是却再次被保加利亚人阻止。

一系列的闹剧之后,保加利亚还是成为了奥匈帝国的势力范围,俄罗斯帝国被基本逐出了巴尔干半岛。

奥匈帝国在巴尔干地区看似已经完全没有对手了,但是高悬于维也纳的哈布斯堡家族不知道的是,失去制衡之后他们最大的敌人其实正是帝国自己,奥匈帝国即将开启将自己拖入深渊的无序扩张。

同时由巴尔干问题衍生的俄奥矛盾,也已经彻底不可调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皇同盟)

三、一战的序幕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是此前奥匈帝国在同奥斯曼帝国的战争中赢得的两个“自治省”。

此前因为奥匈帝国内部的匈牙利贵族,不希望斯拉夫人的数量和自己等同而分润自己的权力,因此不希望帝国吞并两省,毕竟这两个地区大部分都是斯拉夫人,所以这两个地区一直都保持着一个相对尴尬的状态。

但是随着匈牙利贵族的权力越来越大,奥匈帝国的奥地利人又不爽了,他们希望吞并波黑两省,以此来增加帝国内斯拉夫人的数量,以此制衡匈牙利人。

因此奥地利当权者在全局考虑的情况下,决定吞并波黑两省。契机则是1908年的土耳其青年党革命,极右翼民族主义政党青年党上台之后,奥匈帝国不得不开始考虑土耳其要求波黑两省回归土耳其的可能性,为此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吞并波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皇同盟)

但是奥匈帝国此举却进一步的激起了国际社会的不满,其中就包括俄罗斯帝国和塞尔维亚等国家。但是俄罗斯帝国刚刚经历了日俄战争的惨败,在德国坚定的站在奥匈帝国一边的情况下,俄罗斯帝国只能忍了。

另一方面,对巴尔干素有野心的新列强意大利王国,因为奥匈帝国吞并波黑也开始不满,这最终导致意大利王国与同盟国越发离心离德。但是最不满的人还要属塞尔维亚人,波黑本身就有着大量的塞尔维亚人,因此塞尔维亚对这里同样存在领土诉求。

波斯尼亚危机导致奥匈帝国的周边邻国以及利益涉及方,几乎全部都被推到了奥匈帝国的对立面。

从短期收看,奥匈帝国虽然赶走了俄罗斯,侵占了大量巴尔干半岛的领土,看似很赚,但从长远来看,奥匈帝国却几乎把周边的国家都得罪了个遍,相当于给自己下了个套,没有足够的实力支撑,已经开始走下坡路的奥匈帝国,根本无力对抗周边各国的围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战前的巴尔干半岛)

奥匈帝国仅仅只看到了吞并波黑两省的好处,但是却没有看到自己吞并波斯尼亚的坏处。我们前面提到了,塞尔维亚对于波斯尼亚同样有着自己的领土诉求,因为波斯尼亚同属于斯拉夫人国家,国内还有着大量的塞尔维亚人。

但是1908年的塞尔维亚国力实在是太过于弱小了,因此只能坐视奥匈帝国吞并了波斯尼亚。不过这也极大的刺激到了巴尔干地区的“泛斯拉夫民族主义”情绪,以至于在四年后的1912年,塞尔维亚联合了几乎所有巴尔干国家组成了“巴尔干联军”主动对奥斯曼帝国和奥匈帝国发难。

这个巴尔干联军,事实上还是俄罗斯帝国所支持的,也就是说俄罗斯帝国最终还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让自己的势力重新回归到了巴尔干地区。而面对整个地区的“暴动”,即便奥匈帝国有心支持奥斯曼帝国,但是依然有心无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斐迪南大公遇刺)

最终将奥斯曼帝国打到割地求和,同时,塞尔维亚等巴尔干国家的自信心开始暴涨,奥匈帝国内部的斯拉夫人也开始人心向外。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的继承人斐迪南大公被一名民族主义者刺杀,奥匈帝国一怒之下宣布对塞尔维亚宣战,一战正式爆发。

而奥匈帝国也为此付出了代价,这个代价就是自身的亡国,一战后解体为了多个国家。在这场巴尔干博弈之中,奥匈帝国输掉的是自己的未来。

参考资料:

[1]朱丛瑞.波斯尼亚危机期间俄奥两国的博弈[J].公关世界,2020,(02):71-72.
[2]张玉芬.奥匈帝国巴尔干政策与保加利亚危机[J].南都学坛,2007,(06)
:35-37.DOI:10.16700/j.cnki.cn41-1157/c.2007.06.014.
[3]徐奉臻.试论1875——1878年近东危机中的英国外交与三皇同盟的瓦解[J].世界历史,1992,(06):91-97+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