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若去了,朕再无兄长了...”

康熙对着年仅五十,却重病卧床的同父异母哥哥——爱新觉罗·福全哽咽着说出这句话,接着热泪如同决堤的黄河,滚滚而下。

这位从小缺少关爱,在朝堂和战场上无所畏惧的汉子、建立了不世功绩的帝王,罕见痛哭,足以见得见面前这位哥哥,在其心中的分量有多重。

晚年难得相见的兄弟二人,此时在福全的病榻前回忆着儿时两人在一起玩耍的幸福时光,兄弟情深,可见一斑。

在度过短暂而美好的团聚时光之后,康熙还要前去统兵御驾亲征,只能先行离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康熙)

康熙走后,福全对自己的儿子说:“我的心愿已了。”

那么,福全的心愿究竟是什么?康熙和福全的感情究竟有多深厚?他们有哪些共同经历的事情?

少年玩伴,各有志向

正所谓:自古皇族缺少亲情,因为政治上的巨大利害掺杂于其中,亲情被稀释得极其微弱。

从秦朝到清朝,站在政治中心的皇室,出于利益需要,父子互害,手足相残的事情屡见不鲜。

这不禁让人感慨皇室风光的表面背后,蕴藏着多少残酷与冷漠。

但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也能找到一些堪称凤毛麟角的皇家血浓于水的案例,爱新觉罗·福全康熙帝便是皇室中肝胆相照的兄弟。

福全和康熙帝玄烨均是大清入主北京后的第一位皇帝——顺治帝的儿子。

顺治年幼继位,总共有八个皇子,其中大皇子、三皇子和四皇子刚出生便遇上了那个年代的不治之症——天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现在天花已经基本被消灭,但在当时患上天花,那就是九死一生。

顺治患上天花的三位皇子中,大皇子牛钮不到一岁便夭折。

四皇子是顺治帝一生挚爱董鄂妃所生,顺治帝爱屋及乌,在四皇子出生后便立其为皇太子。但是天不假年,与天花抗争数月后,四皇子便遗憾地离开人世,连名字都还没来得及取。

三皇子便是后来的康熙帝玄烨,他的母亲佟佳氏是不受顺治帝恩宠的庶妃,因此顺治对玄烨出天花这件事也不是特别关心,甚至托奶妈将玄烨带到紫禁城外面抚养。

因此,玄烨年少的时候,没有住在紫禁城里,因此他很少见到顺治和自己的生母。从小缺乏父母关爱的玄烨反而是命最硬、免疫力最强的一位皇子,他成功地“打败”了天花,并从鬼门关逃了回来。

天花作为皇室中高发且极易致死的疾病,它有一个很大的特点,那就是感染之后,如果能万幸活下来,便能获得终生的免疫力,再也不会被其困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康熙)

当然,这对于玄烨这个皇子来说,更是获得了继承皇位的重要筹码。

因为在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社会,国不可一日无君,皇帝的身体不仅是自己的,更是国家的。

皇帝如果经常生病甚至生命垂危的话,必将带来朝局的动荡不安,包括引发政权颠覆,国家内乱等极端情况都是有可能的。

所以,在历朝历代挑选储君的时候,身体健康必定是首先要考虑的。

除了过硬的身体素质,玄烨还十分聪明伶俐,且胸怀大志。

有一天,顺治帝将二皇子福全,三皇子玄烨和五皇子常宁叫进宫中,问他们以后想要做什么。

“儿臣愿为贤王!”福全的回答十分简单,志向很淡泊,顺治帝感到有些诧异,没想到自己剩下的最年长的儿子只想做一个贤明的王爷,对皇位并无想法,同时,顺治也感到有些失望,觉得福全胸无大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康熙与福全)

对于这个问题,玄烨的回答则完全不一样,他表示,自己希望像顺治帝那样做一个英明的皇帝。

这让本来心已经凉了半截的顺治帝感到有些欣慰,他看着眼前这个脸上“点缀”着几个天花留下的细小麻点的儿子,开始产生心疼和喜爱的情感。玄烨从此在储君之路上再晋一级。

相比之下,性格温和的福全越来越不受顺治的喜爱,但是他和玄烨的关系却一直非常好。

可能正是因为两人的性格和理想各异,所以不会有争夺皇位的情况出现,他们也就可以像平常人家的兄弟一样,真诚而愉快地玩耍,建立十分深厚的兄弟情谊。

福全和玄烨一起用弹弓打鸟,一起躺在大树下乘凉...在愉快的时光中,他们觉得能够一直这么玩下去就是人生最美好的事情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康熙)

但是生于皇室,自己的命运是无法由自己自由地掌控的,没多久,一则噩耗传来,他们的命途开始出现转折。

刚刚二十出头的顺治帝不幸与天花来了场“遭遇战”,即将败下阵来。

看着重病在床、危在旦夕的顺治帝,孝庄皇太后和朝廷重臣最关心的便是储君的人选。

在顺治帝存活于世的几位皇子中,只有福全、玄烨和常宁是有可能继承皇位的,其余的三位皇子当时尚在襁褓之中,无法成为储君的人选。

孝庄皇太后几经思索之后,力主让玄烨继位。

一方面,玄烨不可能再感染天花;另一方面,玄烨刚毅果敢的性格和凌云壮志更加容易坐稳帝王之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孝庄)

再者便是,孝庄皇太后自认为佟佳氏怀着玄烨的时候,自己隐约看到其腹中盘旋着一条青龙,这种情形和自己怀顺治帝的时候情况是相似的,在当时都是大吉之兆。

因此,孝庄皇太后笃定选择玄烨继位,并且获得大部分朝廷重臣的支持。

不久,在位十八年的顺治帝撒手人寰,年仅六岁(虚岁八岁)的玄烨应其遗诏,在太和殿继位。

兄友弟恭,勠力同心

顺治帝的遗诏,不仅给了玄烨皇位,还给年幼的他安排了四位辅政大臣,即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和鳌拜。

这四人在康熙亲政之前还算是尽心尽力、履行誓言,但随着他们的势力愈加根深蒂固,他们的野心也逐渐地显现了出来。

到了康熙六年,四位辅政大臣之首索尼突然病逝,随后,康熙正式亲政。

而福全从那时候开始实现了自己成为贤王的理想,他被康熙封为和硕裕亲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爱新觉罗·福全)

福全虽然性格和善,但是文韬武略样样精通,是位能臣干吏。他被封为亲王的同时,也身兼议政大臣之职,帮助康熙处理诸多朝中事务。

在政治立场上,他自然是坚定地和康熙站在一条阵线上,尽心竭力地辅助康熙。

就在同一年,鳌拜的不安分表现得越来越明显,他当即送给康熙一个“大礼”:罗列出二十四条罪状处决了同为辅政大臣的苏克萨哈。

这件事即便做得合乎清朝法制,但是不免有诸多夸大其词的地方,并且康熙刚亲政,鳌拜就大杀朝廷重臣,明显是给康熙下马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此,康熙选择暂且隐忍,福全也在康熙的指示下保持沉默。后来,忍了两年的康熙,终于等到了铲除鳌拜的机会...

康熙八年,在福全等人的合力谋划下,康熙在自己常和一帮少年玩“布库”之戏的宫殿召见了鳌拜,随后,让提前埋伏好的侍卫合力擒住了鳌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接下来,包括福全在内的诸多大臣罗列出鳌拜的三十大罪状,鳌拜被处以终身拘禁。

那时,仅剩的一位辅政大臣遏必隆,因为长期勾结鳌拜,被罢官削爵。

至此,康熙在兄弟福全等一众大臣的帮助下,收回了朝政大权,得以在接下来践行自己的勃勃雄心,开启“康乾盛世”。

在后来的岁月中,福全始终笃定地为康熙做着一切能做的事情,康熙对福全也是万分信任。

由此看来,福全和康熙的关系堪为皇室兄弟关系的典范。

战场失策,解职退居

擒鳌拜、平三藩、统一台湾、驱逐沙俄,康熙亲政后二十余年时间便呕心沥血干了好几件福泽后世之伟业。

而就在干着这些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事情时,北方的草原上,一股反叛的力量正在迅猛崛起,这便是厄鲁特蒙古的四部之一——准噶尔。

准噶尔本来在清军入关之后,和厄鲁特蒙古的其他贵族部落一样,和清朝政府保持着臣属关系。

但这一切随着一个人物的出现而发生了改变,他就是噶尔丹

噶尔丹在康熙十年,趁着准噶尔部落内乱之时,夺取了那里的控制权,随后便以这个并不算很大的部落为根据地,疯狂扩张。

噶尔丹在攻击了周边一些臣服于清廷的部落,并取得胜利之后,进一步膨胀其野心,将弯刀伸向了南边的喀尔喀蒙古,并击溃其军民的抵抗,随后一路南下,矛头直指清廷中央政府所在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噶尔丹)

更关键的是,噶尔丹不仅企图分裂国家领土,还接受了沙俄军队的支持,这相当于将外敌引入国内,这样的罪行是绝不可容忍的!

在康熙二十九年,已经和清政府停战并签订《尼布楚条约》的沙俄军队,借着噶尔丹的叛乱,持续在中国境内活动,帮助噶尔丹占领了一块又一块中国领土。

眼里揉不得沙子的康熙,面对沙俄政府支持的噶尔丹叛乱,无法容忍,于是在朝议之时提出平定噶尔丹叛乱。

康熙话音刚落,便遭到一群保守派大臣的反对,他们对于骁勇善战的噶尔丹部落及其背后的沙俄军队感到畏惧,并且认为噶尔丹只是在北境引起骚乱,并不会真的攻入中原,影响帝国根基。

康熙却不这么认为,他知道噶尔丹此人野心不小,如果任由其肆意妄为,那么日后会做出什么样的事,很难料定,不如趁早将其剿灭。